03.04 为什么中国有些大统一王朝没有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晨曦清风16


千百年来,朝鲜半岛都臣服于中原王朝,虽为藩属,但除了唐帝国、元帝国之外,中原甚少将朝鲜半岛纳入领土范围之内。

是国力不够么?显然不可能,那中原为何不将近在咫尺的朝鲜半岛收入囊中呢?


第一,入不敷出,买卖赔本

朝鲜半岛面积不算太大,但五分之四的地区都是高原山地,仅有西部与南部沿海有少数平原。自古以来,朝鲜半岛都是比较苦寒的地区,人口比较少,而且物产贫乏,是比较穷困的地方。

即便到了明清时代,朝鲜半岛与中原进行朝贡贸易,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铜矿、皮毛、人参、高丽纸、粗布等一些土特产,对于富庶的中原王朝来说,这些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第二,异族之别,统治不易

虽然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然而朝鲜半岛上的民众始终都是另外一个民族。半岛之上,地形崎岖复杂,在冷兵器时代,想要进行统治是非常困难的。

外来驻军想要长久驻扎,也非常耗费精神。即便元朝,也只能使用高丽人来制约高丽人,所谓的“征东行省”也是名存实亡。

第三,忠心臣服的藩属国

朝鲜半岛历代王朝,都醉心于中原文化,尤其后来朝鲜王朝建立以后,更是对明朝奉行“事大主义”,到了清朝即便心不甘情不愿,仍旧是清朝的第一藩属国。

朝鲜国王称王而不能称帝,与明朝郡王同级别;王妻称王妃,得中原王朝允许可追封王后;储君称作世子,必须是嫡出由中原册封,朝鲜王朝作为宗藩体系与朝贡制度的重要象征,中原王朝自然呵护备至。


澹奕


首先这是个伪命题。朝鲜自古以来都隶属于中国中原王朝的实际控制之下。朝鲜自古以来为中国藩属,奉行事大主义,与宗主国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互为表里。自汉朝至明朝,中原文化对朝鲜半岛具有强大的统治力与影响力,古朝鲜对中华文化尊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一直忠心臣服于中原王朝并向其朝贡,朝鲜新王上任必须向觐见中原王朝天子必向其述职请求给予国名,朝鲜的政权更替必须得到中原王朝承认才算合法。例如李成桂灭掉王氏高丽后建立李朝后,明太祖朱元璋亲赐其国名为朝鲜,誉意朝日鲜明。

因为朝鲜半岛境内多山,长白山脉、狼林山、金刚山、太白山脉纵横其间,东西南三面临海,战线太长不利于运输物资,所以隋朝因三征高丽而元气大衰。再者自汉朝至元朝,朝鲜近六成的领土皆属于我国的实际控制之下,根本没有必要将整个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朝鲜半岛历史政权变迁:箕子朝鲜[周朝诸候国之一]→卫满朝鲜(燕国大将建立)→汉四郡[汉朝辖地]→带方郡[辽东公孙氏辖地]→高句丽→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后三国时期→安东都护府辖区、熊津都督府[唐朝辖地]→统一新罗时代→王氏高丽(王建)→崔氏高丽(前朝大将崔忠献独裁政权)→征东行省[元朝辖地]→李氏朝鲜(李成桂建立)。

在商朝初期,朝鲜半岛属于我国东北从事渔猎的古肃慎政权治下的化外之地。商朝即将灭亡之际,商王室贵族箕子因反对其长兄商炀王的暴政,出走朝鲜建立箕氏候国,成为接受周天子册封的诸候国之一。战国末年,燕国派大将秦开开辟辽东及朝鲜北部地区,后来燕国大将卫满灭箕子朝鲜建立卫氏朝鲜;汉武帝时率军灭卫氏朝鲜设汉四郡(即: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全部。东汉末年公孙氏一族雄踞辽东,贵族公孙度发动反叛灭汉四郡并杀其郡守,废汉四郡设带方郡管辖朝鲜中北部。后来魏国的曹操统一北方时高句丽一时兴起,高句丽东川王便与魏国联手攻打公孙渊,后来东川王与叛变偷龚魏军,魏国监军司马懿、大将毋丘俭平定辽东公孙渊叛乱,并一举击溃高句丽国都丸都山城。唐朝时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局面,百济联合高句丽在唐的属国新罗攻城略地,唐朝大将苏定方率军灭百济,助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大唐在半岛设安东都护府管辖朝鲜北部、设熊津都督府管辖百济(今韩国西南部);唐初大将薛仁贵东征,遂后他在安市城之战所向披靡最终灭了高句丽一国。唐太宗时期,日寇在熊津偷袭唐军的驻地,在今天韩国忠清道锦江入海口爆发了白江口之战,大唐名将刘仁轨、刘仁愿展开绝地反击,用仅仅170余艘战船歼灭了日寇千余艘战船,用火攻之术以少胜多;唐末后新罗大将王建建立王氏高丽政权统一半岛。元朝时穷兵黩武一举征服朝鲜,设置征东行省管辖朝鲜半岛全境,并将济州岛纳入版图设立养马司。派遣长官达鲁花赤协助管理,实权由高丽国王掌控,但其元朝规定王世子成年后必须去蒙古草原学习骑马等游牧技艺,适应骑射生活二至三年,后来朝鲜来的太监朴不花、奇皇后乱政是致使元亡的内因。明朝时,李成桂在半岛建立李氏朝鲜政权,成为明朝十大不征国之一,成为最忠诚的藩属国,万历皇帝执政时期,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率水师入侵朝鲜半岛最终攻陷平壤,朝鲜亡国,万历帝即刻率大明海军增援朝鲜,派大将李如昖、邓子龙、陈璘联合李舜臣的龟船等与曰寇激战,在露梁之役获捷,最终在鸣梁海战中击败了日军,万历朝鲜之役的获胜使朝鲜得以复国,但明朝的国力也损耗殆尽。清朝时国力最衰,李氏朝鲜成为主权国家,甲午海战的失败使朝鲜半岛在近半个多世纪内成为日本殖民地。

综上所述,自汉至元朝鲜半岛大部分皆隶属于我国管辖,明朝时为忠心不二的藩属国,从白江口之战、万历朝鲜之役中国出兵朝鲜打败日寇光复朝鲜、唐灭百济之战、薛仁贵东征,以及李氏朝鲜政权采用明朝服饰与礼仪,不难看出朝鲜半岛与我国的关系非同一般。朝鲜半岛有时一直把中原王朝视为救世主,对中华文化也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拜,自号为“小中华”。

例如,明亡时朝鲜肃宗李焞为为了报答壬辰倭乱时派大军援助朝鲜的明神宗的“再造之恩”,遂于1704年(即明朝灭亡60周年之际)下旨修建大报坛,以祭祀明朝神宗皇帝。朝鲜英祖时大报坛的祭祀对象增加了明太祖和崇祯帝。大报坛祭祀每年进行一次,肃宗以后朝鲜历代国王几乎都曾亲自参与,是朝鲜王朝后期最隆重的祭祀典礼,表达了朝鲜对明朝的感恩与思念。

在清朝之前的历朝历代,朝鲜半岛大部皆属于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朝鲜对古中华文化与儒家思想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再加上半岛境内山脉纵横、东西南三面临海易守难攻、战线太长,所以古代中国根本没有必要对朝鲜半岛进行形式上的绝对统治。











晋熙郡王逍遥游


中原王朝历史上多次因为支援朝鲜半岛而亡国,朝鲜没有能力保卫自己,多次给中国招来亡国灭种之祸,唐代之前,朝鲜原本只占据半岛南方的五分之一领土。第一次,为保卫鲜罗和日本白江口之战,而后和高句丽,百济作战多年,最后帮助鲜罗灭掉了高句丽和百济并在朝鲜半岛设置安东四郡,但安史之乱后,鲜罗不断向北拓展蚕食大唐在半岛内的四郡疆土,最终鲜罗在唐朝后期将唐军势力完全赶出了朝鲜半岛。第二次,明朝时抗倭援朝,导致大明元气大伤国库空虚,最后无力阻止后金满清建奴崛起入关,使得华夏被满清奴役了三百多年。第三次,清末援朝抗倭,甲午战争失败,清朝对日赔款一亿两白银而后很快亡国。第四次,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从朝鲜半岛进入东北,在全面侵华时,有18万朝鲜籍士兵参加侵华日军并直接参与了南京大屠杀。第五次,抗美援朝,新中国牺牲了几十万精锐部队并消耗了巨大国力,和美国在东北亚冷战对峙70年至今。


洛神昆仑


因为朝鲜北部多山,且冬季非常寒冷,交通不便。这一点如果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话,对此应该有所了解。


古代环境下,朝鲜半岛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古代王朝更喜欢华北平原这种能种庄稼的地方,或者长江中下游、岭南、关中、蜀中这些经过改造后能种庄稼的地方,对于土地改造过于麻烦的地方,除非处于地缘政治目的,否则一般都不感兴趣。所以古代中国大一统王朝并不喜欢西域、青藏高原、安南、漠北、夷洲这些周边区域,就是因为这些土地没啥价值,统治起来,产出还不如投入,经济上很不划算,中央必须持续不断地投入,王朝兴盛的时候还好说,王朝衰败的时候搞不好会把王朝拖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