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开幕 实现多语言和谐共存

共同保护,实现多语言和谐共存

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开幕 许达哲会见参会外国嘉宾并致辞

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开幕 实现多语言和谐共存

9月19日,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开幕。开幕式上中外青年进行了文艺表演。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京 刘镇东 摄

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开幕 实现多语言和谐共存

当晚,橘子洲头上演《炫舞》主题音乐焰火晚会,庆祝大会召开。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京 刘镇东 摄

华声在线9月19日讯 今天上午,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杜占元在开幕式上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为本次会议发来贺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穆兹·查楚克,罗马尼亚胡内多阿拉省省长勃勃拉·米尔恰·弗拉维乌在开幕式上致辞。省领导胡衡华、吴桂英,省政府秘书长王群出席开幕式。包括20多位外国部长级官员和驻华使节在内,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共200多人参加开幕式。

湖南将利用大会成果

加强交流合作

许达哲向出席会议的中外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他在致辞中说,湖南语言资源极为丰富,我们高度重视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多方参与、官方民间共同保护、社会各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下一步,湖南将积极应用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成果,加强方言研究队伍建设,深化与民间组织和国际机构在语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语言资源保护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我们非常期待同各个国家、各位朋友一道,共同保护语言资源,促进语言资源多样性,实现多语言和谐共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杜占元在致辞中说,中国政府一贯坚定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工作,此次共同主办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就是携手践行双方共识的重要举措。

穆兹·查楚克在致辞中说,希望通过本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增进世界各国保护语言资源的共识,创造更多交流合作机遇。

研讨语言资源的

保护、应用与推广

此次大会主题为“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语言资源保护、应用与推广”。在两天时间里,与会人员将围绕“语言文化多样性政策与措施”“语言资源保护规范标准与人才建设”“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与推广”等议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分享各国语言资源保护经验,展望现代信息科技与语言资源保护、开发、应用相结合的广阔前景。

本次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北京语言大学、湖南大学共同承办,是联合国“2019年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京 刘镇东

专家声音

在校普通话,在家长沙话

“多语分用”消除“语言紧张”

目前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有哪些解决方案和积极进展?9月19日,在长沙举行的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上,三湘都市报邀请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进行解读。

“现在的小朋友会用方言与长辈们交流的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因为社会大众是语言保护的主体,这其中青少年又是关键人群。”曹志耘很是担忧。

曹志耘表示,当今世界,除特别与世隔绝的地方外,大家都生活在多语环境下。在一个多语体里面,各种语言各种方言很容易相互竞争,形成矛盾的对立紧张关系,这种状态可以叫“语言紧张”。如何消除“语言紧张”局面?曹志耘认为不妨采用“多语分用”的理念,就是要接受多语共同存在的现实,多语共同存在的权利。他以长沙为例,在政府机关和学校使用普通话,但市民在家可说长沙话或者其他方言,甚至少数民族语言。

目前世界上不少语言面临死亡或濒临死亡,其根本原因在于不使用。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这些由人为原因造成的无用,增强语言的有用性。”曹志耘表示,具体来说,一是提供法律保障,这是最根本的措施。二是要创造使用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大家使用。一种语言是否有用,有四种场合事关重要,那就是家庭、学校、媒体、网络。必须高度重视在这些场合使用需要保护的语言。他认为只有把青少年的语言自觉和保护意识激发出来,让青少年成为语言资源保护的主力军,语言资源保护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镇东 黄京

湖南行动

我省将筹建语言文化博物馆

世界语言资源保护,中国在积极行动,与此同时,湖南也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语言保护“湖南经验”在全国推广。

9月19日下午,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玉清在接受三湘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召开,是对湖南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高度肯定。

据悉,我省于2015年12月正式启动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共设立汉语方言调查点99个,计划分5年实施,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王玉清透露,2016年至2018年,我省已获得国家立项74项,已通过国家验收49项,均居全国第一。今年将有25个项目接受国家验收。近几年来,我省建立了由省语委统一领导,省语委办、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统筹组织,市州、县市区语委主动协助,核心专家协调把关,调查团队和摄录团队分工负责,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官方民间共同保护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推进机制,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

王玉清介绍,我省成立了湖南省语言资源保护中心,负责具体协调组织。同时,充分发挥我省高校的科研优势,成立了核心专家组,负责审核总体设点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指导项目实施。我省在全国首创了调查团队与摄录团队分工合作模式,依托专业机构组建专业摄录团队,为各个调查团队提供服务,保障项目实施质量。另外,还采取公开征招与多方寻找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发音人的质量和要求;群众热情参与,社会反响热烈,三年来累计招募发音人和志愿者近两千人。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与民间“響應”(响应)计划相互配合、相互借鉴、互通有无、成效显著,在全国也属特例。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积极推进保护成果的应用转化。”王玉清表示,接下来,湖南将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筹建语言文化博物馆;出版《方言话湖南》等文字和声像制品,传递“湖南声音”;协助文化旅游等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展示和推广语保工程成果的力度,讲好湖南“乡音乡情乡愁故事”,从而得到社会更加广泛的关注与支持。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京 刘镇东

语保成果

标志性成果陆续推出

在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现场,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作主旨发言。杜占元说,当前,全球语言中的40%成为濒危语言,这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危机和挑战。

杜占元介绍,近年来,中国在语言资源保护方面作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计划田野调查1500个地点,目前已经完成总体规划的2/3,各项标志性成果正陆续推出。

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已经出版发行,《中国濒危语言志》即将付梓,汇聚调查成果的“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也已研制完成。

据介绍,该工程启动于2015年,计划用时5年。全国已有超过3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约1000个专家团队、4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3346位发音人参与了该工程的建设。

杜占元在主旨发言中介绍,这项工程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记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语言文化的实态语料,通过科学整理和加工,建成了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进而推进深度开发应用。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京 刘镇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