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在長開幕 實現多語言和諧共存

共同保護,實現多語言和諧共存

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在長開幕 許達哲會見參會外國嘉賓並致辭

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开幕 实现多语言和谐共存

9月19日,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在長沙開幕。開幕式上中外青年進行了文藝表演。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京 劉鎮東 攝

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开幕 实现多语言和谐共存

當晚,橘子洲頭上演《炫舞》主題音樂焰火晚會,慶祝大會召開。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京 劉鎮東 攝

華聲在線9月19日訊 今天上午,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在長沙開幕。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杜佔元在開幕式上致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為本次會議發來賀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幹事穆茲·查楚克,羅馬尼亞胡內多阿拉省省長勃勃拉·米爾恰·弗拉維烏在開幕式上致辭。省領導胡衡華、吳桂英,省政府秘書長王群出席開幕式。包括20多位外國部長級官員和駐華使節在內,來自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關領域的官員、專家學者共200多人參加開幕式。

湖南將利用大會成果

加強交流合作

許達哲向出席會議的中外嘉賓表示誠摯歡迎,他在致辭中說,湖南語言資源極為豐富,我們高度重視語言資源保護工作,形成了各級各部門多方參與、官方民間共同保護、社會各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下一步,湖南將積極應用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成果,加強方言研究隊伍建設,深化與民間組織和國際機構在語言、文化、旅遊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語言資源保護事業健康持續發展。我們非常期待同各個國家、各位朋友一道,共同保護語言資源,促進語言資源多樣性,實現多語言和諧共存,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杜佔元在致辭中說,中國政府一貫堅定支持並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相關工作,此次共同主辦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就是攜手踐行雙方共識的重要舉措。

穆茲·查楚克在致辭中說,希望通過本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增進世界各國保護語言資源的共識,創造更多交流合作機遇。

研討語言資源的

保護、應用與推廣

此次大會主題為“語言多樣性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作用:語言資源保護、應用與推廣”。在兩天時間裡,與會人員將圍繞“語言文化多樣性政策與措施”“語言資源保護規範標準與人才建設”“語言資源開發應用與推廣”等議題開展廣泛而深入的研討,分享各國語言資源保護經驗,展望現代信息科技與語言資源保護、開發、應用相結合的廣闊前景。

本次大會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湖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湖南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湖南省長沙市人民政府、北京語言大學、湖南大學共同承辦,是聯合國“2019年國際本土語言年”的重要活動之一。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京 劉鎮東

專家聲音

在校普通話,在家長沙話

“多語分用”消除“語言緊張”

目前我國語言資源保護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有哪些解決方案和積極進展?9月19日,在長沙舉行的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上,三湘都市報邀請到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進行解讀。

“現在的小朋友會用方言與長輩們交流的越來越少,這是一個可怕的現象,因為社會大眾是語言保護的主體,這其中青少年又是關鍵人群。”曹志耘很是擔憂。

曹志耘表示,當今世界,除特別與世隔絕的地方外,大家都生活在多語環境下。在一個多語體裡面,各種語言各種方言很容易相互競爭,形成矛盾的對立緊張關係,這種狀態可以叫“語言緊張”。如何消除“語言緊張”局面?曹志耘認為不妨採用“多語分用”的理念,就是要接受多語共同存在的現實,多語共同存在的權利。他以長沙為例,在政府機關和學校使用普通話,但市民在家可說長沙話或者其他方言,甚至少數民族語言。

目前世界上不少語言面臨死亡或瀕臨死亡,其根本原因在於不使用。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改變這些由人為原因造成的無用,增強語言的有用性。”曹志耘表示,具體來說,一是提供法律保障,這是最根本的措施。二是要創造使用的環境和條件,鼓勵大家使用。一種語言是否有用,有四種場合事關重要,那就是家庭、學校、媒體、網絡。必須高度重視在這些場合使用需要保護的語言。他認為只有把青少年的語言自覺和保護意識激發出來,讓青少年成為語言資源保護的主力軍,語言資源保護事業才能取得成功。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鎮東 黃京

湖南行動

我省將籌建語言文化博物館

世界語言資源保護,中國在積極行動,與此同時,湖南也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語言保護“湖南經驗”在全國推廣。

9月19日下午,省教育廳副廳長王玉清在接受三湘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召開,是對湖南語言資源保護工作的高度肯定。

據悉,我省於2015年12月正式啟動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共設立漢語方言調查點99個,計劃分5年實施,數量位居全國首位。王玉清透露,2016年至2018年,我省已獲得國家立項74項,已通過國家驗收49項,均居全國第一。今年將有25個項目接受國家驗收。近幾年來,我省建立了由省語委統一領導,省語委辦、省語言文字培訓測試中心統籌組織,市州、縣市區語委主動協助,核心專家協調把關,調查團隊和攝錄團隊分工負責,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官方民間共同保護的組織領導和實施推進機制,相關經驗在全國推廣。

王玉清介紹,我省成立了湖南省語言資源保護中心,負責具體協調組織。同時,充分發揮我省高校的科研優勢,成立了核心專家組,負責審核總體設點規劃及年度實施方案,指導項目實施。我省在全國首創了調查團隊與攝錄團隊分工合作模式,依託專業機構組建專業攝錄團隊,為各個調查團隊提供服務,保障項目實施質量。另外,還採取公開徵招與多方尋找相結合的方式,確保了發音人的質量和要求;群眾熱情參與,社會反響熱烈,三年來累計招募發音人和志願者近兩千人。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與民間“響應”(響應)計劃相互配合、相互借鑑、互通有無、成效顯著,在全國也屬特例。

“今後一段時間,我們將積極推進保護成果的應用轉化。”王玉清表示,接下來,湖南將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籌建語言文化博物館;出版《方言話湖南》等文字和聲像製品,傳遞“湖南聲音”;協助文化旅遊等部門,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展示和推廣語保工程成果的力度,講好湖南“鄉音鄉情鄉愁故事”,從而得到社會更加廣泛的關注與支持。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京 劉鎮東

語保成果

標誌性成果陸續推出

在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現場,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杜佔元作主旨發言。杜佔元說,當前,全球語言中的40%成為瀕危語言,這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危機和挑戰。

杜佔元介紹,近年來,中國在語言資源保護方面作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計劃田野調查1500個地點,目前已經完成總體規劃的2/3,各項標誌性成果正陸續推出。

工程的標誌性成果之一《中國語言文化典藏》已經出版發行,《中國瀕危語言志》即將付梓,匯聚調查成果的“中國語言資源採錄展示平臺”也已研製完成。

據介紹,該工程啟動於2015年,計劃用時5年。全國已有超過35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約1000個專家團隊、45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3346位發音人參與了該工程的建設。

杜佔元在主旨發言中介紹,這項工程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收集記錄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和口頭語言文化的實態語料,通過科學整理和加工,建成了大規模、可持續增長的多媒體語言資源庫,進而推進深度開發應用。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京 劉鎮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