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郭敬明抄襲了哪些書,郭敬明抄襲事件回顧

郭敬明抄襲事件轉眼已經過去11年,曾經看他書的人也已然到了而立之年。2006年5月22日的一紙判決似乎為郭敬明的抄襲事件畫上了休止符,雖然郭敬明只賠錢不道歉,事情也就這麼過去了,但是最近的性侵事件又把郭敬明推上了風口浪尖。

郭敬明抄襲了哪些書,郭敬明抄襲事件回顧

郭敬明層回應抄襲事件,郭敬明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因此退縮。出道不久就因《夢裡花落知多少》遭遇抄襲風波的他最終敗訴,但堅持只賠錢不道歉。面對抄襲事件,郭敬明否認是“汙點”,稱只是有一些影響,但不會有決定性變化。他說“你質疑我不會寫,我就寫給你看!”“說是沒有行動力的,做才是。行動了才會讓其他人看到不一樣的東西”。隨後在被問及是否被“作家圈”接受時,郭敬明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轉向說“我並不介意這件事,文人相輕嘛”。

《幻城》除了情節和日漫雷同,小說中的插圖也和經典日漫畫面類似:

比如廈門這張,《浪客劍心》VS《幻城》

郭敬明抄襲了哪些書,郭敬明抄襲事件回顧

有趣的是,2007年王朔向郭敬明開炮:

郭敬明抄襲了哪些書,郭敬明抄襲事件回顧

我只知道出過一個小偷叫郭敬明。他的行為算什麼?對我們來說算入室盜竊。我就不知道法院判他道歉,他為什麼不道歉?按說你不道歉,法院可以強制拘你。說實在的,我根本不知道有80後,只知道出過一個小偷,像這種人不能再出書了,除非道歉,道歉就是好孩子,如果不道歉,那我以後也剽竊別人。盜版都能槍斃,他比盜版更可惡,署名權都侵犯了。是不是應該提議盜竊智慧財產(的行為)應該列入盜竊財產(罪),列入刑罪,否則完全把遊戲規則破壞了。”

但我覺得王朔可能始終不知道郭敬明也剽竊了自己的對白……因為看王朔的和看郭敬明的實在是很難重合的兩類人,發現這件事的人也很少。

然而,郭敬明當時對王朔批評的表態是:“從來沒看過王朔”。

對於王朔的“挑釁”言論,當致電郭敬明時,他自始至終都顯得很平靜。“我從來不看新聞,我也不關心別人的評論,別人怎麼說是他們的事兒。”

“他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郭敬明表示,自己對王朔並不熟悉,從來沒看過他的書。

2005年,郭敬明小說《1995——2005夏至未至》疑似抄襲日本漫畫《nana》(作者矢澤愛)

(《nana》)

《夏至未至》裡雙女主角的設置,兩個主角同屋等情節都和《nana》雷同。郭敬明女主角“遇見”和《nana》中的娜娜,人設雷同多達30餘處。

郭敬明抄襲事件全揭曉(二),瓊瑤告於正抄襲勝訴後,莊羽也發了一篇長微博,講自己的維權心路。她的案子前後一共打了三年,前後找了三個律師。第一個律師面對她委屈的嚎啕大哭,只是勸她放棄,因為“太多人陷到這種事兒裡頭把寫作都荒廢了,你還這麼年輕前途無量,沒必要為這種事耗費太多精力”

郭敬明抄襲了哪些書,郭敬明抄襲事件回顧

不知從何時開始,文藝領域開始出現一種“催熟”的浮躁風氣,商業機構把發現新人、捧紅新人當作贏利的不二法門,甚至為此創造了所謂“80後”的營銷模式。商業機構的如飢似渴帶動了年輕人的急功近利,“出名要趁早”、“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等心態迅速俘獲了一代人,不擇手段只問結果的道德準則成為他們的圭臬。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批缺乏生活積累、質量粗陋、明顯缺乏藝術水準的文藝作品,被包裝為天才之作、大張旗鼓地推向市場,學者和批評家們圍著商業利益的指揮棒大聲鼓譟,年輕的偶像就這樣在當代中國如雨後春筍一般被“發掘”出來。由於這種躁狂的操作模式嚴重違反了藝術的創造規律,於是不但催生了郭敬明、花兒樂隊的抄襲現象,更是製造了“貝拉百萬美元騙局”、“子虛烏有的天才作家蔡小飛”等文壇醜聞。在表面的繁榮之下,人們看到的是盲目追求名利的浮躁心態,是底線不斷滑落的道德失範,是年輕一代心態的失衡和人格的撕裂,是商業利益對文化的肆意踐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