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蔡英文以武拒統新幻想:靠武裝無人機在灘頭和近海震懾解放軍


蔡英文以武拒統新幻想:靠武裝無人機在灘頭和近海震懾解放軍


近期,除了加強同美國的軍事合作,臺灣當局還在打造不對稱戰力。9月4日,臺灣媒體報道,臺灣地區軍方計劃用戰術偵察與武裝無人機機群在灘頭和近海區域進行“威懾”的戰術。報道稱,這些無人機群多數由臺灣自制的無人機組成,包括“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的“騰雲”無人機以及“劍翔”反輻射無人機。“騰雲”是臺灣根據美國“捕食者”無人機仿製的型號,可掛載美製“地獄火”導彈或臺灣自研的“萬劍彈”。臺灣地區軍方希望無人機發射的精準打擊武器能協助反登陸作戰。

去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發佈上臺後第一份所謂的“防務白皮書”,號稱要讓“臺軍裝備自主化”。隨後,她就在公開場合宣佈,即將“量產臺製無人機”,結果,連臺軍都嚇了一跳。一位臺灣防務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臺制無人機“騰雲”尚在研製階段,要量產並交付至少要4、5年。

而已經在臺灣地區服役的“銳鳶”無人機性能據臺灣地區防務人士介紹說,雖然號稱航程高達600公里,但實際遙控距離不能超過55.6公里,而且無抗干擾能力。在戰時,這種裝備毫無作用。他形容“銳鳶”無人機為“聾子的耳朵”。臺灣軍用無人機性能如此不堪,那麼臺灣地區軍方為何還要力推無人機作戰?

中央電視臺《防務新觀察》欄目臺灣問題專家張彬表示,臺灣要自己造無人機,包括高級教練機和戰車等,這種說法由來已久了,其主要有幾個目的:一是為自己打氣,俗話說“走夜路吹口哨”自己要給自己壯膽;二是研發要有大量的經費投入。現在臺灣經濟不是特別景氣,用了這麼多錢怎麼也要給臺灣老百姓一個說法;三是渲染“大陸威脅論”,以便自己造先進武器,要花錢,所以臺灣老百姓就要勒緊褲腰帶;四是給美國施加壓力,你不賣我武器我就自己造,我和你加強技術方面的合作等等。臺灣這些年的無人機研發還是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從作戰效果來講就差遠了。這種無人機不是用來去郊區拍全家福,而是有一整套作戰系統來支持,至少要有相應的導航衛星來指引目標,還要有偵查衛星,還要有一套通訊衛星跟地面聯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整體信息化系統,對臺灣來講簡直是天方夜譚。

中央電視臺《防務新觀察》欄目軍事問題專家李莉表示,臺灣的無人機研發有一定歷史,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銳鳶”是一個型號,還有一個是“騰雲”,去年在花蓮基地展出了,外形和美國的“捕食者”無人機相仿,在很大程度上做了研仿。這個無人機最終定位是可以留空24小時,飛行高度可以達到7500米,未來確實可以在臺灣軍方的作戰使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臺灣的無人機關注兩個方向,飛行高度超過5000米,留空時間24小時。“銳鳶”遙控動力能達到55公里,“騰雲”差不多100多公里,這是它能達到的目標。另外就是反輻射問題,反輻射無人機搭的是反輻射導彈打擊雷達站,包括指揮設施等目標。未來臺軍在無人機研發和運用方面,會側重攻擊型無人機,一方面打擊跑道這樣一些目標,攜帶“萬劍子母彈”,就是萬箭齊發的意思,打出去子母彈的形式,在一個比較寬大的正面形成損害和破壞。還有反輻射導彈,首先打擊對方的雷達節點、通訊節點、指揮節點,這種進攻性的運用未來是一個方向,但近期可能會有一些問題,比如說55公里,但如果臺灣把這個指標做一些提升,比如首先覆蓋到相對的整合海峽當面的100多公里,如果再做一個延展,按照美國可能給它的一種利益輸送,因為臺灣的情報線路和信息鏈路很多時候美國是可以給它植入的,美國提供一些信息知識,然後臺灣軍方按照這個指示來執行打擊任務,這種嫁接的模式有可能是未來臺軍無人機能夠使用的形式。(文/雷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