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曹操要杀吕布,为何先询问刘备的意见,而不问身边的郭嘉?

一壶老酒敬人生


曹操城府之深,三国第一人也。曹操用人,常常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孔融让梨,以贤德传于世,而曹操又以不孝而杀之,杨修聪明 ,曹操面前,小聪明暴露无遗,华而不实,最后下场开悲…………。三国之中,曹操手下,名人贤士多如牛毛,真正能让曹操心服口服的却凤毛麟角。

曹操看刘备,早知其虚仁假义,作为白手起家的刘备,大肆炫染仁义,是他唯一的资本,这是曹操一眼看透的。曹操煮酒论英雄,是欣赏刘备虽无立锥之地,却心有大志,这是刘备瞒不过曹操的,曹操没以为是威胁,就是了解刘备是个按章出牌的人,在当时的乱世之中,曹操需要多几个像刘备这样的人出现,刘备在曹操眼里,仅仅是清洁工的作用,虽能苦心经营有所成功,绝无守业实力。

曹操对刘备是知根知底的,三兄弟以仁义之名闯荡乱世,关,张虽侠义,而每阵必以生命相博,关羽心高气傲,不是居人眼下之人,遵刘备为大哥,关羽也有自己绝对的权利,这不是刘备能控制的,刘氏集团,深刻来说,就是个股份公司,刘备不具备绝对领导权。曹操对关羽进行的一切示好,尊重,巴结。如果关羽留在曹操身边,曹操不会答应,也不会重用,曹操真正的目的是让关羽回到刘备身边,连儿童都不会相信关羽能过了曹操五关,是曹操故意演戏,故意张扬关羽的个性。作为如此强大的曹操,这样对待关羽,曹操手下不缺关羽这样的人,目的是让关羽膨胀,目空一切。这样刘备已经失败一半,刘备集团内部的不和,很多是关羽的自以为是造成。后来为什么刘禅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始终不和关羽女儿成婚,这也看出彼此的心结。

曹操杀吕布,为什么不问郭嘉问刘备,众人面前,刘备让曹操杀吕布,吕布虽然出尔反尔,也曾有恩于刘备,曹操让刘备的假仁义昭然若揭,曹操是让刘备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刘备不进言杀吕布,曹操会放过吕布?同样也会杀吕布,如今的吕布之死,又成了刘备让杀吕布,可见曹操终归高出刘备。曹操从来没被刘备蒙蔽过,刘备的小心思,曹操心知肚明,只是将计就计罢了。


白这个颜色


是否处死吕布,郭嘉与曹操应该提前沟通过,曹操心中已有定数。他征询刘备的意见,明着是给足刘备的面子,实则暗含三重意思。


一:如果刘备为吕布说好话,让自己免其一死。那就证明刘备并非真心投奔自己,他还有野心。欲在将来,与吕布合力对付自己。因为吕布虽夺了刘备的徐州,然对他对刘备有辕门射戟的救命之恩,俩人并未情断义绝。所以,今天只要刘备开口为吕布求情,那就把他俩一块收拾,永绝后患。


二:如果刘备建议杀掉吕布,这才最合情理,最合曹操的心意。像吕布这种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小人,天地所不容。刘备想让自己杀吕布,一是欲报夺徐州之仇,二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说明刘备投奔自己并无二心。

三:杀吕布的黑锅必须让刘备背上,这样不仅能抹黑刘备宽厚仁义的形象,而且很容易给人一种假象:杀吕布是刘备提议的,并非他曹操的初衷。由此,吕布的手下必怨恨刘备,而自己则可落个惜才爱才的美名。

曹操不愧为枭雄,这次征询刘备的意见可谓一箭三雕,不仅探视了刘备投奔自己真伪,更借此笼络了吕布手下将士的心。


洛水清风


曹操一生杀人很多,但多数情况下,其杀人是不征求别人意见的。杀吕布这件事是很有意思的,不管是否曹操征求了刘备的意见,但毕竟刘备是发话了。

就按照题主这个说法,曹操是给刘备挖了个大坑,刘备也是一个枭雄,聪明的很,两害相权取其轻,主张杀掉刘备。

01

曹操主意已定

杀吕布之前,曹操是已经拿定主意啦,原因有二:

其一,吕布勇猛无比,但生性疑忌,反复无常。先杀丁原,后杀董卓。好利无义,贪得无厌。曹操久有杀吕布之心。

其二,沛相陈珪游说吕布拆散了吕布与袁术的联姻,建议吕布与曹操合作。吕布派遣陈珪的儿子陈登拜见曹操,建议曹操早日除掉吕布。曹操跟陈登说:吕布狼子野心,实在不能让他久留世上。并且当即把陈珪的年俸禄提到两千石,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

杀吕布是大事,曹操不可能草率,随时起意,应该是深思熟虑的。

02

一个大坑

既然是决定了的事,曹操就没必要再征求谋士们的意见了。

如果曹操决定杀吕布是非常不合适的话,他的谋士们会提出不同建议的,特别是郭嘉等智谋之士在身旁,不可能保持沉默。

这是曹操老道之处,会做老板,保护自己的部下,不需要让他们背黑锅。

曹操跟吕布也是老朋友了,何况曹操还是个文学青年,自然跟吕布聊聊天的 , 感慨一下人生。

这个就有意思了哈。

吕布说:孟德,松一松绑呗,捆得不舒服啊。

曹操笑着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啊!

吕布看曹操心情不错,就有了想法,本来是想让部下割了头献给曹操的。这会儿看曹操很开心,就有了生的期望。

于是,觍着脸说:曹公得到我,让我统领骑兵,您老人家带领步兵,你说咱俩还怕谁啊?!而且,斜着眼看了看刘备。

曹操一听,说:是啊,是啊,说得极是。

刘备一看,急眼了哈,就曹操一个人还不好对付,吕布归了曹操,这事就更难办了。何况素来跟吕布不对付,曹操也总想着除掉自己。

这事不能含糊,立马说:明公您忘了吕布是如何伺候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

吕布一听,我靠,你个大耳朵贼落井下石,坑爹啊!

曹操遗憾地说:奉先啊,我倒是想跟你合作,玄德不愿意啊,可你做得那些事的确让人心里不踏实哦!

于是乎,吕布就被杀掉了哈!

杀吕布是曹操自己早就确定了的事,这口黑锅不得不背着。恰巧刘备在,那就让他也背一段吧!

都是千年老狐狸,玩得就是聊斋哦!


豹眼看历史


很简单。

因为吕布和刘备是旧交,而且他曾经一箭退了纪灵十万雄兵,帮刘备解了围。另外吕布当年攻下徐州,对刘备家小有着不杀之恩。所以他认为刘备会还他人情,帮他在曹操面前美言几句。

而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吕布肯定是知道其才华的。自然不会向其求情,因为他知道郭嘉和曹操是一伙的,曹操的意思也是郭嘉的决定,所以他想当然不会去求郭嘉了。

说是这样说,但在我看来,吕布正因为求错了人,所以他才走上了必死之路。各位想想,曹操和刘备以及吕布,皆是当世英雄,曹操怎么会卖刘备这个面子呢?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比谁都清楚合纵连横的后果,他不可能留下吕布,否则吕布如果日后勾结刘备,又岂是他曹阿瞒可以轻易对付的。相反,如果吕布求情郭嘉,也许他会给这个面子,至少一段时间内他可以借吕布第一英雄的武功,荡平天下诸侯,待到马放南山时,再除去也不迟。


童146569245


曹操杀吕布,并非刘备怂恿,以曹操之雄才大略,怎么会被刘备三言两语而说动?说白了,吕布该杀,是非杀不可,留着吕布只能说是后患无穷。




吕布反复无常,非忠即奸。他原是丁原部下,受人唆使杀死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董卓常亲切的称呼他为“奉先我儿”,司徒王允巧施美人计怂恿吕布杀死董卓,后被董卓部将李傕打败,又依附袁绍,袁绍猜忌多疑不能容,旋即转投张杨。

兴平二年(194年),曹操攻打徐州刺史陶谦,吕布乘机与陈宫进入兖州占据濮阳,曹操来夺,血战两年才被曹操打败,转而又去代陶谦而为徐州刺史的刘备,刘备与袁术胶着在淮南,吕布忘恩负义又夺了徐州,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和夏侯憞,逼得曹操再一次亲自征讨吕布,最终吕布被部下出卖后徐州城破,吕布及陈宫、高顺等人被处死。

对于吕布之死,《三国志》有如下记载:

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布,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安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谥杀布。布与宫、顺等皆枭首送许,然后葬之。



吕布这一句话对于曹操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吕布堪称世之大将,武力天下第一。曹操手下缺乏能独挡一面的顶级大将,吕布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但是刘备一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却恰恰指出了吕布人品上的巨大问题,吕布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朝三暮四,臭名在外,连张飞这样的粗汉子都毫不留情的骂他是“三姓家奴”,吕布的人品确实是差劲至极。



能力与人品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三国演义》里刘、关、张三兄弟“三英战吕布”都奈何吕布不得,可见其人之勇猛,非常人所能比。但同时,他的人品又与他的能力严重不符,留着吕布,就像在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显然对于本性多疑的曹操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吕布臭名在外,而且桀骜不驯,曹操自己都没有太大的把握驯服他为己所用,与其留着成为他的绊脚石,倒不如干脆点杀死他。

董卓之乱后,地方诸侯早已不听中央号令各自为政,吕布作为一方诸侯,手握重兵,在当时局势混乱的北方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袁绍当时正全力讨伐辽东公孙瓒,曹操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来与袁绍争夺北方统治权。徐州虽然平定了,但以吕布反复无常的性格,难保徐州会得而复失,所以,杀吕布而绝后患,去一劲敌则可全力对付袁绍、袁术兄弟和张绣。从大局来看,吕布都是非杀不可。




刘备大概是揣测到了曹操的想法才说出了这番话,至于曹操为何不问郭嘉而问刘备,也是暗含试探之意。吕布该杀,留着终究是个隐患,“三姓家奴”始终是吕布身上抹不去的标签,这一点,曹操应该非常清楚。


大国布衣


曹操处死吕布时,去问了刘备,而不问郭嘉,那是因为另有玄机。但这个玄机,并非是曹操要陷害刘备,让刘备背一个不能容人的恶名;而是刘备故意让曹操处死吕布,使曹操背了一个不纳贤才之名。同时,刘备唆使曹操处死了吕布,还让曹操至少失去了吕布、陈宫、高顺等三位顶尖人才,等于是大大减弱了曹操的实力。这对刘备而言,是最好的结果。整个事件,刘备才是大赢家,而曹操被刘备诱导了。三国人物中的曹操和刘备,因为评书、戏剧的缘故,通常会让大家觉得,曹操是一个奸诈、阴狠、无情的小人,是一个十足的大奸臣。而刘备宽厚、平和,对人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乃是一位以德服人的兄弟或长者,是一位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大忠臣。

如果真的这么认为,那就跟两人实际的历史形象相悖了。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其腹黑程度比曹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刘备相比曹操,已经达到了腹黑的最高境界。刘备的腹黑,如果不去仔细琢磨,根本很难看出来。刘备隐藏的太深了。

曹操相对而言,是更加的胸怀宽广而坦荡。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让人误解了千百年,但曹操的真实意思是“我对不起别人,难道就没人对不起我吗?”曹操对于是非对错,还是很清楚的。只是因为特殊时期,过于谨慎,徒增了误解与无奈,犯下了大错,误杀了吕伯奢一家。这句话,正好显示了曹操非常自责的心情,实非一个完全残酷无情之人。

曹操也是真正拥有以天下为己任抱负之人。他在《述志令》中言:“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上,也只有曹操做到了。如果将献帝交到刘备手中,恐怕献帝危矣。刘备完全可以凭借汉室宗亲的身份继承大统,但凭刘备的实力,又不足以震慑诸侯,那时候,恐怕天下会更乱。

曹操还是三国时期,真正广纳贤才,不计前嫌之人。曹操在《短歌行》中有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曹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人才的渴望呀。曹操甚至对于反复无常,跟自己有“杀子亡侄损将”大仇的张绣都能收为己用,并用之不疑。正因为此,曹操手下才聚集了一大批的能臣良将。

曹操连张绣都能容忍,更不要说吕布这类勇冠天下,头脑却相对简单的猛将了。吕布因为不听陈宫之言,导致大败。而张绣却能听从贾诩的计策,多次赢了曹操。很明显,曹操控制吕布,要比控制张绣更容易。那曹操为什么不收降了吕布呢?而且得了吕布,陈宫、高顺很有可能跟着就投降了,一举多得呀,岂不美哉?

但是,刘备不会让这一切发生的。因为《三国志》中清清楚楚记录下了整个事件的过程。

白门楼一役,吕布投降,被押到了曹操面前。吕布说绑的太紧了,松一松。曹操答复说,绑老虎不能不紧。吕布就向曹操说,他今天战败了,服气了,希望能够投靠曹操,带领骑兵为曹操打天下。

接下来的事情,看看《三国志》原文怎么说的:“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

真相大白于天下了,划重点,曹操没问刘备,是刘备主动进言的;是刘备主动进言的,曹操没问刘备。

刘备的可怕之处就在这里,表面可以装出柔弱无助,哭起来梨花带雨的,甚至可以伸出长手臂,把刘禅放到地上,名曰掼,用以收买人心。但是关键时刻,刘备对于何去何从,盘算的非常清楚,该出手时,就出手,毫不留情。这才使得吕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

善于识人的伯乐郭嘉,早就一眼看穿了刘备。刘备投曹之后,郭嘉对曹操说:“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建议曹操趁早杀了刘备。

而郭嘉参与了攻打吕布的整个徐州之战,原本吕布坚守,曹军士卒疲倦,曹操都要退兵了,可是郭嘉却劝说曹操,赶快乘胜加紧攻击,必能取胜。吕布在郭嘉眼中,就是一个毫无大志,“威力不及项籍”的猛夫而已,降之可御,即使再叛也无足挂齿。如果曹操真的跟郭嘉商议过怎么处置吕布,那么郭嘉应该会建议曹操收了吕布,而曹操在吕布愿意投降时,也不会面露疑色了。


奕天读历史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和曹操为争夺下邳城展开了厮杀,当时刘备没有立足之地,只好带着关、张等人依附曹操跑龙套,刘备是曹操的座上客。

在双方激战期间,吕布不顾谋士陈宫的规劝,依然和爱妾貂蝉饮酒作乐,以至于丧失了斗志。

手下将领见吕布大势已去,最终把他出卖,生擒吕布献城投降了曹操。

曹操在白门楼上临时设置了公堂,他要亲自审问吕布,主要陪审官有曹操的谋士郭嘉和座上客刘备。

这时五花大绑的吕布被推到了曹操面前,还没等曹操开口,吕布首先说话了:“曹公难道要杀盖世英雄吗?只要曹公放了我,咱俩联手将天下无敌”。

讲真吕布说得没错,曹操怦然心动,他爱才的老毛病又犯了。

曹操捋须想道:“吕布确实神勇,‘人中吕布’并非虚言,如果吕布归顺,吾定会如虎添翼”。

曹操萌生了想收降吕布的念头。

出于礼貌或者其他原因,这时曹操征求坐在身边刘备的意见,“刘老弟怎么看呢?”

刘备看出了曹操有收降吕布之意,于是说:“曹公难道忘了董卓和丁原怎么死的了?”

刘备的意思很明显,吕布是降谁杀谁的主,曹操你难道不怕死吗?曹操经刘备提醒,恍然大悟,于是把吕布推出去斩了。

问题来了,曹操身边坐着谋士郭嘉,他为何征求刘备的意见而不问郭嘉呢?

我觉得这是曹操礼节性的询问,毕竟刘备是坐上客,是来助阵帮忙之人。

另外刘备和吕布关系也不错,吕布曾经“辕门射戟”,解了刘备被袁术大将纪灵之围,换言之,吕布对刘备有恩。

也基于这个原因,吕布在押解进楼的时候,曾央求刘备在曹操面前为自己求情开脱,刘备也点头同意了。

然而当曹操询问刘备时,刘备却哪壶不开提哪壶,落井下石害死了吕布。

其实这是曹操狡猾之处,故意让刘备背负了害死“三国第一猛男”的罪名。

曹操当时处于两难地步,他倾向于放,原本认为刘备会救吕布,毕竟辕门射戟之事世人皆知,谁知刘备没按照曹操想法去做。

刘备为了自己的将来,没有顺着曹操意思去做。

刘备怕以后曹操有个强有力的帮手。

刘备和曹操分庭抗礼是早晚的事,吕布归降曹操对自己割据称霸大为不利,毕竟哥仨联手都打不过吕布。于是刘备趁曹操询问之际,借曹操之手除掉了吕布。

讲真曹操做出杀吕布的决定并不难,手起刀落的功夫,但放吕布的决定却要慎之又慎,这就是“伏虎易,放虎难”的道理。

当初吕布让曹操把捆自己的绳子松一松,曹操直言“伏虎岂能不紧”。意思是说,你看捆老虎有捆松的时候吗?

既然刘备意思是杀死吕布,曹操也就没必要询问身边谋士郭嘉了,曹操把杀吕布的恶名不想再让郭嘉背负。

假如刘备说放吕布,曹操势必会在征求刘备意见后征求郭嘉,这道理不难理解吧?“恶名声”让刘备一人承担,“好名声”让谋士来分享。

其实吕布走到这一步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无情无义反复无常。

最后一点:刘备有识人之能,他断定吕布归降后要杀曹操,为了三国鼎立,他甘愿背负恶名也要弄死吕布,这和火烧赤壁后的“捉放曹”有异曲同工之妙——曹操不能死。


秉烛读春秋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枭雄。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经过多年的征战讨伐。最终,出现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的局面。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   


求贤若渴求的曹操表现出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放着身旁郭嘉这样的鬼才不问,为什么询问刘备呢?



一、降服张辽   

因吕布的勇武或许曹操也有瞬间的犹豫。但是吕布反复无常的性格,却是留不得的。相反,曹操更看重的是吕布忠心的部下张辽等人。吕布若是由自己亲自处死,怕张辽等人心寒不愿被降服,毕竟他们愿意誓死跟随吕布,吕布对张辽等人也是有恩情的。因此,曹操要借一把刀杀吕布,把吕布的生杀大权交给刘备,一是转移吕布手下对自己的仇恨,二也可以对刘皇叔的仁义美德进行抨击,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



二、拉拢刘备   

曹操问刘备,明面看拿刘备当贵客,给足刘备面子,让刘备觉得很敬重自己,同时,可能也是提醒他识相点,好好地安身立命。 刘备很精明看出曹操用意。他不直接说杀吕布是因为那样太小人了。巧妙的说出世人皆知之事,吕布多次叛主。一下把道德包袱抛给了吕布,又将吕布的生杀之权抛还给曹操。刘备寄人篱下,他的这句建议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三、试探刘备   

曹操问刘备试探他的忠诚度。和煮酒论英雄一样,刘备虽是龙困浅滩,还是有枭雄之势的,问刘备实际上就是给他给难题。如果刘备主张留一命,那么就暗示他有不臣之心,当场就可以借此杀了他;如果说处死吕布,就说明他服从自己,可留他一命。毕竟曹操还是很看重刘备才能的。

【小编寄语:我是心恬澹,喜欢我的小伙伴,关注加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历史的真相。】


心恬澹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世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被称为单挑王,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吕布毫发无伤退下阵,曹操派了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员大将围攻吕布,吕布依然毫发无损退下阵,吕布虽勇猛可惜人品不行,被曹操亲率大军攻打徐州后,吕布退缩下邳城,最后被手下绑了出城投降,这时候曹操对于这位天下第一猛将是收是杀选择题上,不是问谋士郭嘉,而是问座上客刘备“何如?”其实这是曹操和刘备的又一次对决。



吕布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刘备好心收留却被出卖。

吕布这个人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先是当了丁原的义子,后来被董卓收买杀了丁原成了董卓的义子,深得董卓的喜爱和信任,把吕布当作贴身侍卫,负责保护董卓,吕布和董卓的爱妾私通,害怕董卓发现会报复,王允找到他并成功策反了他,吕布于是一戟将董卓杀死,大胖子董卓还被点了天灯烧了几天。

吕布杀了董卓后,董卓的属下李傕和郭汜等本想着解散部队回家种田了,好死不死贾诩爱表现,给他们出计反杀入长安又引发了一场大乱,吕布被打败后只带了百余骑出逃,随后投奔各方,先是跑到袁术那里,被袁术拒绝,然后跑到袁绍那里去,立了点军功就开始提条件,遭到袁绍的疑恨,吕布又跑去投奔张杨,没呆多久被张邈迎接去当了兖州牧,曹操知道后带着部队就去开干,双方多次交战相持了一百多天,最后吕布在钜野被打败,投奔占据徐州的刘备。



吕布看到刘备很开心,请刘备到自己营帐中喝酒,还让自己的妻妾来见刘备,跟家人介绍说这是我弟,刘备虽然心里不满却没说出来。吕布投奔刘备没多久,袁术率军攻打刘备,刘备带着部队去迎战,吕布就开始不老实了,袁术写了一封信给他,在袁术的勾引下偷袭了下邳,此时张飞和曹豹相争,城内大乱,吕布得到下邳打败张飞,俘虏了刘备的家室。

刘备被吕布阴了,跟袁术打了败战,逃亡海西,穷途末路下只好向吕布投降,吕布因为袁术答应的条件没做到恼火,就让刘备驻守小沛,吕布自己当了徐州牧,后来袁术又派了纪灵来攻打刘备,吕布也害怕失去刘备的屏障,于是出兵帮助,表演了一出辕门射戟,解了刘备的围。



后来刘备在小沛招集旧部,重新纠集一万多人,引起了吕布不满,亲自带兵攻打刘备,刘备大败,只好跑到许都去依附曹操,谋士程昱建议杀了刘备,以绝后患,郭嘉却说杀了刘备的话,会有杀害贤士的恶名,以后那些智者、将士就会怀疑曹操求贤若渴的真心,曹操深以为然,不过郭嘉提出要软禁刘备,曹操却没有接纳,为了让刘备心服于自己,还厚待刘备。

吕布被曹操打败后,只好投降,对于这员盖世骁勇的猛将曹操很想留为己用,却又犹豫不决,于是问刘备如何处置吕布。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再次反叛朝廷,曹操亲率大军来征讨吕布,吕布在彭城、徐州相继被攻陷后,躲到了下邳城中,本来吕布的谋士陈宫出计,让吕布出兵迎战的,吕布的妻子却怕他出战有危险,哭求他不要出战,吕布没有办法,只能在城里和妻妾们饮酒,这样一来军心大乱,上下离心,在被曹操大军围困数月后,知道大势已去的吕布主动出城投降。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深知曹操爱才,于是跟曹操说:“曹公若得吕布,吕布任公驱驰,明公带步兵,吕布带骑兵,何愁天下不定。”曹操颇为心动,吕布帐下有高顺、张辽、陈宫等人,如果能收降吕布,这些人也都能纳入麾下,如果杀了吕布,他的部下很可能就会拒绝投降了。

杀还是收,曹操犹豫不决,此时身边有郭嘉等一众谋士,曹操却不问他们,而是问座上客刘备:“你看怎么处置?”刘备立马回道:“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曹操想想对啊,吕布留不得,杀了吧!

曹操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去问自己的谋士郭嘉而是去问客人刘备,这其中有几点:

一、试探刘备,后人都看的出来吕布是个祸害,曹操这个枭雄怎么可能会不明白,他心里就没想着留吕布的命,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绕着弯说了一大堆人物,最后还是曹操说了一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可见曹操心里刘备的份量可不轻,是一个可以和自己争雄的人物,对于这样的人,曹操是想杀了,只不过刘备有仁义之名,无故杀了的话对自己名声不好,如果刘备说留下吕布,那么曹操就会说你这人有野心啊,让我留着吕布是想坑我吗?就能找个理由把刘备杀了!

二、毁刘备的仁义之名,刘备说把吕布杀了,难免会落人口舌,在别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把这个包甩给刘备,也可以转移吕布的仇恨,吕布的手下恨的人就会是刘备,曹操收降他们的时候就会少了顾虑,所以吕布会气的大骂:“大耳贼最不讲信用。”

三、以示对刘备的亲近,曹操此举也是向刘备表示,你看看我手下这么多人在这里,能臣这么多,我都不问,就问你一个人,你看我多重视你,你可要好好的跟着我啊!

刘备道行也不浅,看出了曹操就没想要留吕布这个狼子野心诚难久养的人,只不过也不能明着说杀了吕布,那样太小人了,所以打了个太极,说你看看吕布对他的义父们做了什么,我只是提个醒,留或杀还是看你自己啊,巧妙的把皮球踢了回去。吕布成了他们俩个斗法的皮球,可怜吕布这个三国第一猛将在他们眼里就是一工具啊!


历史红尘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长时间,终于想明白了。有两个原因。

第一,刘备当时在曹操阵营中的地位非常高,至少在表面上,远远超过一众谋士。

擒杀吕布之时,曹操与刘备名义上是同僚,军事上是同盟关系,一定程度上是平起平坐的。

当年吕布偷袭徐州,又攻打小沛。刘备走投无路,只好投奔曹操。曹操对待刘备礼敬有加,出则同车,入则同席。又保举他做了豫州刺史,给他增派人马,让他驻扎在小沛。目的就是一同消灭吕布。

后来曹操派夏侯惇帮助刘备攻打吕布,被高顺吊打。曹操于是亲自出马,带着刘备打吕布。终于在白门楼擒杀吕布。



此时,刘备是曹操的座上客,他不同于曹操手下的大将和谋士,那些人实际上是曹操的家臣,与曹操是君臣关系。刘备与曹操是盟友关系,尽管在这个同盟里,曹操占尽优势,但刘备毕竟是盟友。表面上必要的尊重还是一定要有的。

而且,曹操发兵攻打吕布,打的名号就是为刘备报仇。加之曹操非常看重刘备及关羽张飞的能力,他一直在努力争取刘备真正投靠自己。所以,如何处置吕布,必须要征求刘备的意见。

第二,刘备比曹操的谋士更加了解吕布。


刘备与吕布打交道好几年,有过密切合作,也有过激烈冲突。这种在长期接触中,产生的认知,比谋士们道听途说产生的认知,要真实的多,也准确的多。

老话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关于吕布的问题,没有人比刘备更有发言权!他吃的亏太大了!

所以,曹操问刘备该怎样处理吕布,绝对是问对了人!问到了关键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