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項城袁世凱故居晉升“國保”5年,當地政府曾要擬募捐修復引質疑

擔任過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和83天的“洪憲皇帝”的袁世凱,因為他出生於河南省項城市,當時被稱為“袁項城”。項城王明口鎮袁寨村至今還有保存較好的袁世凱故居部分建築,2013年5月袁世凱故居和袁林雙雙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項城袁世凱故居晉升“國保”5年,當地政府曾要擬募捐修復引質疑

河南項城王明口鎮袁寨村,原名“石腰莊”,是明末仕宦石氏的一家莊園。清末,石氏家道中落,袁氏盛旺。

1858年,袁世凱父親、祖父等人以巨資購得石氏莊園,修築寨堡,由項城城郊遷居於此,改稱“袁寨”。

項城袁世凱故居晉升“國保”5年,當地政府曾要擬募捐修復引質疑

當時的故居規模宏大,故居佔地270畝,具有明清特色和傳統風格的各式建築248間,周圍是1800米長、10多米高的磚砌方形寨牆,6座炮樓及三道護城河,吊橋高懸。

舊居整體按中、東、西三軸線佈局,形成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群。現僅保留原貌的十分之一。

項城袁世凱故居晉升“國保”5年,當地政府曾要擬募捐修復引質疑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凱就出生在這裡,並在這裡度過了他的童年。

袁世凱父親袁保中系地方名紳,袁世凱自幼過繼給叔父袁保慶為嗣子,袁保慶官至江南鹽巡道。

項城袁世凱故居晉升“國保”5年,當地政府曾要擬募捐修復引質疑

袁世凱14歲時,嗣父袁保慶突染霍亂病死於南京,袁世凱由堂叔父袁保恆、袁保齡督導教育,到北京讀書。

1877年,河南發生旱災,袁保恆奉命回開封辦理賑災事務,袁世凱隨行辦事。袁世凱先後兩次參加鄉試,均落第。

項城袁世凱故居晉升“國保”5年,當地政府曾要擬募捐修復引質疑

淮軍將領吳長慶事袁世凱嗣父的摯友,在他的提攜下,袁世凱步入仕途。

甲午戰後的天津小站練兵,成為袁世凱政治生涯的轉折點,他從此青雲直上。戊戌變法第二年,袁世凱擢升為山東巡撫,後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進入了大清朝廷的權力中樞。

項城袁世凱故居晉升“國保”5年,當地政府曾要擬募捐修復引質疑

在安陽袁林展廳裡,有一張袁世凱當大總統後一身戎裝照片,他自己在照片後寫下了“不文不武,忽朝忽野;今已老大,壯志何如”這句話,從側面反映了他的驕橫和霸氣,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袁世凱死後,北京政府依照其“扶柩回籍,葬我洹上”的遺願,將其安葬在彰德府洹上村旁。

項城袁世凱故居晉升“國保”5年,當地政府曾要擬募捐修復引質疑

2006年,項城當地政府曾要通過募捐來修復袁世凱故居,卻引來一片質疑聲。

項城市準備投資6500萬對袁世凱舊居進行維修保護,為此,政府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動員,號召各機關、鄉鎮等國家工作人員每人至少捐出100元。

項城袁世凱故居晉升“國保”5年,當地政府曾要擬募捐修復引質疑

支持者認為,此舉體現出現代社會對歷史人物應有的一種尊重,也可以藉此發展地方旅遊經濟;反對者說,這種大規模維修有褒揚色彩,會造成對歷史認知的混亂。

項城袁世凱故居晉升“國保”5年,當地政府曾要擬募捐修復引質疑

2013年5月,袁世凱故居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意味著從此之後袁世凱故居納入了國家重點保護的視野,能獲得文物保護專項經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