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

2018.08.30 星期四 陰

讀經成員:一栩 媽媽

內容:易經13.14卦;

易經雜卦傳。

黃帝內經的歷史發展:

它成書較晚,由幾個聖人完成的,成書於戰國時期。從神農,到黃帝,黃帝對成書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歧伯,伯高,少師跟黃帝以對話的形式記錄下來,不斷流傳,到戰國時期才整理成書。

它很寶貴,跟易經是同源的。金匱真言,比金子還珍貴,靈蘭秘典,它是被珍藏在密室的。它曾有段時間是失傳的。唐鑑真東渡,出使日本,帶去先進的醫學,日本跟我們的文化類似。宋朝時,黃帝內經失傳了,靈樞找不到了,中國的附屬國以此來提出一些條件予以交換黃帝內經。朝鮮跟中國交易,給了對方治國之策。

中國文化強大的生命力,源自於易經的思維與文化,唐宋之前天子遵道化育天下,而後以人為中心,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同化的外來文化,洋為中用。人類歷史進程中,希臘,埃及,巴比倫文化都已消失,中醫文化也起了了不起的作用,一次又一次抵禦了自然災害。

黃帝內經對人生命力的影響特別大。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文化最璀璨的時代。黃帝內難,難經成書於戰國,神農本草經,傷寒論成書於東漢。黃帝內經素問81章,靈樞81章,共162章。素問:陰陽五行,髒象,脈象氣血,俞穴針法,診法,養生法;靈樞:臟腑,經絡,生病的原因及原理,病症,診治方法。以人為對象,講人與生命息息相關,人與自然的關係,它研究的是生命科學的問題。傷寒論講六經辯證,十二經分六陽六陰。黃帝內經告訴我們人內在生命的規律,人的內在精神有形的層面。五臟六腑內在的相生相剋的關係,一陰一陽之謂道,不外求而是向內求。

人到中年,總經歷過身體上的不適,比如人發燒要七天能好,總有一個規律。黃帝內經一共涉及了十三個藥方,給到我們一種思維,方法,通過外在表象,以知自身的問題。閉目養神,通過內觀,知道怎麼調理臟腑,氣血,排外邪,通過時辰,節氣,五穀養生,養心,解決我們生病的問題,久病成醫。它不只是中醫經典,也是養生寶典。

它是關於生命的百科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