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宋史筆談142:寇準再次起落,以德報怨的王旦敵不過小人得歡心

本號(紀巖松)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今天是原創第142篇。


忠臣馬知節的自殺式襲擊,導致宋真宗趙恆下令:樞密使王欽若罷為吏部尚書、陳堯叟為戶部尚書,樞密副使馬知節貶為潁州防禦使。樞密院長官全被罷了,接替的是哪些人呢?

接替王欽若、陳堯叟位置的,正是他們既恨又怕的寇準。

暫時還算順從的寇準

澶淵之盟後,寇準被罷相去地方時,表現得還算順從。既然我不能改變整個世界,但我可以先改變自己。

趙恆封禪時,寇準上書請求同行;趙恆將他調任天雄軍,他毫不介懷。

契丹使者問他,相公你德高望重,為何不在中書呢?

寇準肯定不會暴露朝廷矛盾,他的回應很看得開,也很霸氣。他說,現在朝廷沒什麼大事,發揮不了我的作用,但是皇帝認為天雄軍乃北門鎖鑰,非我不可!

怎麼樣?我寇準就是專門對付你們契丹的!

宋史筆談142:寇準再次起落,以德報怨的王旦敵不過小人得歡心

但無論他怎麼順從,王欽若關於城下之盟那番話,都在趙恆心裡栽下了刺,無論天下出現多少祥瑞都改變不了皇帝對寇準的偏見。

再加上寇準行事一直只憑個人喜好,可供他人非議的事情太多了!有關他的壞消息不時傳入宮中。

比如,他終日不理政事,沉迷喝酒玩樂。

比如,軍士護送契丹使者過境,他又私自發給裝錢(津貼)。趙恆認為,寇準你這是拿公款做人情,博取名聲!所以他下令,寇準你不是有錢嗎?自己拿錢還上這筆數!

在這種情況下,寇準能夠回朝任樞密使,完全是宰相王旦的功勞。

宰相力薦回朝

眼見樞密院要大動,王旦不知是又病重了還是裝病,引得趙恆專門召見他詢問大計。

趙恆問,萬一你有不測,這朝廷重任朕託付給誰好?

王旦答,知臣莫如君,請陛下自己選擇!

王旦這是不願意落人口實,無論趙恆如何逼問,他就是不說人名。

趙恆無奈問道,張詠如何?王旦不答;

再問,馬亮如何?仍不答;

趙恆說,你還是把你的意向說說吧。

王旦見差不多了,勉力舉起笏板說,以臣愚見,不如任用寇準!

宋史筆談142:寇準再次起落,以德報怨的王旦敵不過小人得歡心

王旦心裡明白,皇帝不中意寇準,因為寇準自主意識太強了。但是再選一個像自己這樣的,合適嗎?自己為了維持帝國的平穩運行,不惜違背自己良心,從不忤逆皇帝旨意,專心治國理政。

可朝中現在什麼情況?奸邪橫行,正氣不彰,沒有強力人物的強力手段,無法將之一掃而空。寇準正是合適人選!

但趙恆仍是心有餘悸,悵然許久才說道,寇準性格太過偏激剛烈,你再想想,看還有沒有其他人可擔重任!

王旦說,臣這就不知了,反正我已經病重,工作不了太長時間了!

見王旦自己撂挑子,還這樣推崇寇準,趙恆再去亳州祭祀時,就將寇準留守東京。隨後見寇準表現還行,樞密使又有大變,最終趙恆將他任命為樞密使。樞密副使則為王嗣宗、曹利用。兩人分別在北部、西北邊疆鎮守,被快馬召回。

四處開炮的寇準和以德報怨的王旦

寇準回朝就碰上玉皇祭祀大典和玉清昭應宮的落成慶典,繁雜的儀式、規定的動作耗去了不少時間。除此之外,寇準品性絲毫未改,仍然是個好鬥戰士,把政壇當作戰場,一如既往地四處開炮。

首先,他看不慣王旦,即使他知道王旦曾經力挺自己。

在他看來,皇帝為什麼如此狂熱、如此沉迷於造神?問題雖在五鬼,那根子還不是在你這個宰相嗎?沒有你的縱容、沒有你的沉默,君臣怎能如此病態、怎能毫不停歇地裝神弄鬼?我就是要找你王旦的茬!

可是王旦這人太過賢能,個人品德也沒有什麼可挑剔的,簡直是個完人他從不得罪人,就算和王欽若之流唱唱反對意見,他都沒有跟他們發生正面衝突。因為他知道,一旦發生正面衝突,就等於是與皇帝作對了,那就危及帝國統治。他喜歡做好人,但就是舉薦人才這種順水推舟的事,他也不讓別人知道。他嘴嚴得很,絲毫不漏口風,不願意讓人掛念他的好,不願意讓人說他拉幫結派。總之就是不落人口實。

要找他的毛病,太難了!行,不好找,那就找你工作上的失誤,這肯定能找出來!

寇準要求,任何中書送往樞密院會辦的文件都要嚴格審核,發現有紕漏即使是格式錯誤,都要即刻上報!

然後,寇準再將失誤報給趙恆。

為此,趙恆責怪王旦說,你中書居然如此行事!一旦文件下發,簡直會成為天下的笑話!

王旦承認錯誤,並處罰了中書的相關辦事人員。

宋史筆談142:寇準再次起落,以德報怨的王旦敵不過小人得歡心

這下樞密院的辦事人員反而怕了。因為兩府互相來文很正常,以前發現疏漏都只是私底下相互溝通、改正即可,樞密使這下得罪了宰相,那以後樞密院的辦事人員還不是跟著遭殃?

然而他們所擔心的事並沒有發生,因為他們遇到的是王旦。

本來中書的人是很惱火的,發誓一定要給樞密院難看,他們也找到了樞密院文件的錯誤,然後很高興,報給了王旦。王旦直接令他將文件送回樞密院修訂。

我們不得不信,世上真有以德報怨的人。無論寇準多麼乖張,王旦保護他的心思卻從未改變

這樣一來,寇準都不敢相信了。說到底,寇準的識人眼光一如既往地不行。

他問王旦,王同年(兩人同年中進士)你如此大度嗎?

宋史筆談142:寇準再次起落,以德報怨的王旦敵不過小人得歡心

王旦不答。他不是不屑於答,也不是不想答,而是不知道怎麼答。

他知道寇準對自己有誤解,甚至質疑自己是五鬼的幫兇。但他能解釋嗎?他心裡很苦,很抑鬱。他是沒有辦法,無論自己多麼不情願,也架不住趙恆的堅韌意志,這個皇帝已經陷入神仙的世界而無法自拔。自己不是不知道王欽若、丁謂他們的詭計,更不是為了一尊珍珠而投入到造神運動。

自己只是不願與皇帝對抗!皇帝說受命於天,自己能反對嗎?一旦提出異議,那朝廷就是一番龍爭虎鬥。本來這種造神運動就已經消耗了太多精力,如果再來爭鬥,那哪還能治國理政,保證天下太平呢?

為了這種願望,他才無奈地答應了皇帝,只好陪著他們歡呼拜賀、領著他們組織慶典了。

但他是深感自責的,整日悶悶不樂。

也正是因為此,他才千方百計地保護寇準、力薦寇準。寇準這樣剛直的人回到中樞,才能夠一定程度上扭轉朝廷的風氣。

可惜的是,寇準不僅不理解,反而盡來找茬。他只能一步步退讓,一步步容忍,希望這傢伙能夠明白自己的苦心。

這些話,王旦能說嗎?不能;

這些事,寇準明白嗎?還是不能。

就在王旦每次稱讚寇準的同時,寇準多次在背後向趙恆批評王旦。

宋史筆談142:寇準再次起落,以德報怨的王旦敵不過小人得歡心

趙恆表現出一個帝王應有的權術,他跟王旦說,你一心對寇準好、誇獎他,而他呢,專門說你的壞處。

趙恆希望打破王旦對友誼的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更希望兩府相互制衡。

而王旦呢?謙虛理智、不驕不躁、深刻檢討自己,他說,臣任宰相時間已久,政事必有缺失,寇準向陛下說出這些,正進一步表明了他的忠直啊,這正是臣看重寇準的地方!

有如此人物撐著,看來寇準怎麼胡來都沒事了。

寇準鬥五鬼

但事實不是。因為,一旦寇準的火力轉移到五鬼身上時,情況就不同了。

他的火力針對的是三司使林特。他視林特為奸邪,早已對戰數次。

這次林特正在辦一件事——催繳河北的稅絹,而且催得很急。

河北轉運使是李士衡,他還沒什麼反應,寇準先開炮了。寇準既是為朋友李士衡撐腰,更是攻擊林特。

他說,我在天雄軍時,曾經要上繳五萬河北絹,而三司居然不收,這才沒過多久,他們卻說絹不夠,著急要河北征繳!這明顯就是三司的工作失誤!請陛下一定要處罰相關人員!

趙恆無奈,事實清楚、證據確鑿,他只能答應寇準的要求。

但不久,

趙恆又解除了這些人的處罰,理由是:三司每年需絹百萬,寇準你當初主動要上繳的才五萬而已。

我們注意,林特的錯誤就是趙恆都無法辯駁,最後免於處罰的理由也非常牽強。

宋史筆談142:寇準再次起落,以德報怨的王旦敵不過小人得歡心

實際是,在這一輪爭鬥中,趙恆偏向了林特;而寇準針對林特的行為,已經引起了趙恆的反感。林特掌管財政,負責的是各項祭祀慶典的開支,他說缺錢少物,你寇準還攻擊他,不是要跟皇帝作對嗎?

果然,不久,寇準又逮住機會,向趙恆舉報林特,說他不給軍士們發差旅費。

趙恆很不高興,林特是朕的管家,朝廷這些開支由得你指手畫腳嗎?

再次遠離中樞

趙恆對王旦說,寇準歲數大了,又經歷過多次起落,朕原本以為他會痛改前非的,但你看看他現在乾的事,簡直是變本加厲!

王旦再也沒有辦法為寇準開脫了,但他說了一番語義雙關的話。他說,寇準我是瞭解的,他的缺點就是什麼事都有自己的主張,並且希望別人都圍繞著他、感恩他、畏服他,這是其他大臣唯恐避之不及的事,他卻視之為己任,若非仁愛之主,誰能成全他!

趙恆此時想的卻是祭祀、費用等等事項,根本沒去理會王旦的深層意思。他已決定,再次放棄寇準。

寇準知道自己這次可能禍又惹大了,只坐了半年多點的樞密使位子估計又要丟了。

他託人向王旦要求使相一職,王旦大驚道,使相的職位豈能自己要求?我不敢答應!

這符合王旦的一貫作風,爵位絕不私相授受。

按照慣例,寇準這份資歷,上次被罷宰相時就足夠任使相了,這次出面求情,完全是擔心朝廷對自己不公。王旦的拒絕,讓寇準再次誤會了王旦。

而後,趙恆問王旦,朕準備罷了寇準,你看給他什麼官合適?

王旦說,寇準年不滿三十歲,就已在二府歷練,而且素有才望,如果將他調往地方出任使相,這就可以證明朝廷用人得當!

1015年四月,朝廷下詔,寇準任武勝軍節度使、同平章事虛銜。使相到手。

寇準見到詔令,向趙恆謝恩,感激涕零道,如果不是陛下知臣,我怎能有這個任命?

說來也怪,以前王旦舉薦的人,趙恆不說破,王旦也不說破,彼此存有這個默契。但這次,

趙恆徹底噁心了一把寇準。他說,這都是王旦舉薦的結果。

寇準詫異之下,只有深表慚愧,王旦的肚量、城府,遠非自己能及啊!

與此同時,老朋友又回朝了。趙恆下令,以吏部尚書王欽若、戶部尚書陳堯叟併為樞密使、同平章事。

馬知節的犧牲和王旦的舉薦,頓時價值歸零。


多謝欣賞。讀完此篇,如仍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紀巖松),後續連載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