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焦虑的中产,疯狂的无产

最近很多人都在关注三四线房价,同事小王和小敏最近都在老家安置了房产,眼下三四线楼市势头正猛,房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且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许多人蠢蠢欲动,又心有顾虑,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是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

为什么要买房?

首先,到了适婚年龄,买房已成为刚需,一二线城市房价高,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消费的,三四线城市房价相对低廉,于是在老家买房成了很多离乡背井的“漂泊族”的不二选择。

其次,炒房如今政府虽出重拳打压,但炒房的人依旧赚的盆满钵满,难免让人心动,操作简单,风险相对较小,让楼市成为了非刚需的热门投资项目之一。

前者必须买房,问题在:何时买?

后者非必须品,问题在:买还是不买?

但不管是哪种,入手前我们必须了解的是房价受什么因素所影响,而如今让三四线房价扶摇直上的重要原因是:棚改。

2008年开始,央妈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是国有林、垦、工的棚户区危旧房。2010年全国开始全面启动城市林、垦、工区的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

棚户区、危房、城中村、旧工矿厂区改造可以视同为一项工作——棚改安居工程。

焦虑的中产,疯狂的无产

这就是棚改,一项涉及全国、意义非凡的工作。

棚改的意义,一是为改善民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市容市貌;二是增加地方土储和土地供给,搞土地财政;三是创造房地产需求。

焦虑的中产,疯狂的无产

有传闻称棚改或被全面叫停,对此,国开行紧急回应称:

今年以来,开发银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棚改政策,配合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开展棚改融资工作。据国开行提供的数据,截至5月末,开行今年发放棚改贷款4369亿元,有力支持了棚改续建及新开工项目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2018年改造各类棚户区的目标:580万套。这一目标是什么概念?

2017年,我国棚改制定的目标是600万套。日前住建部公布了实际数据,2017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已开工609万套。略微超额完成。

而2016年目标为606万套。为此,国开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了1万多亿元的融资。大投资不仅有力稳定了经济,还刺激了房价。

焦虑的中产,疯狂的无产

据YOYO了解,三四线城市棚改,现有两套方案可供选择,一个是货币化安置,提供市价等值货币,让你去买房;另外一个是实物安置,直接给房,且增加120%的实际面积。

实物安置从去年10月就开始鼓励施行,现在随着实物安置的力度越来越大才进入大众的视野。实物安置是把地产商剔除在外的,起到去库存,稳定房价的作用。货币化安置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房价会随货币化安置上涨,让地产商获得在房价上涨过程中的利润。

诸多信号都在预示着,棚改或许不会取消,但棚改贷款一定会收缩,棚改货币化也会收紧,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面临涨潮危险。

焦虑的中产,疯狂的无产

央行以低利率通过PSL向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提供贷款,国开行利用这笔资金向地方政府发放棚改专项贷款,地方获得贷款之后,才能有资金开启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进行货币化安置补贴。

以往拆迁户都是拆一补一,拿的是实物补贴,如今货币化安置成为主流,拆迁户大多手握重金。

大拆大建加上大补贴,全面激活三四线城市房价,引发全民抢房热潮。

焦虑的中产,疯狂的无产

焦虑的中产,疯狂的无产

这恰恰与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周期相重合。

棚改完成之日,就是三四线房价退潮之时。

棚改贷款大收缩,已经给三四线城市警示了风险。等到棚改完成之际,风险就会一一释放。届时,被潮水推高的房价怎么涨的,很有可能再怎么跌回去。

这个时间点,大概不会超过2020年。

YOYO查看各省的棚改目标,都是到2020年,要全部完成棚户区改造。

焦虑的中产,疯狂的无产

也就是说,未来还有三年红利期。

但这要分城市,一二线大部分都要进入平稳了,因为房价早已经翻倍,需求基本上消耗完毕,房价已经涨不动了。主要是指那些棚改项目特别多,库存任务尚未完全去掉的三四线城市。

这些地方还在不断创造需求,预计房价还会继续涨,政策目前还在支持,但如果房价上涨超预期,棚改计划提前结束也不无可能,有少数城市已从货币安置回归到住房安置,据说还停了不少棚改项目。

这场浪潮的最终受害者是观望的刚需人群。刚需人群手头上没有多少资金,他们不能接受三四线也会大涨的事实,一边观望不敢上车,一边又担心还会上涨,等翻倍又上去接盘,成为了市场接力的最后一棒。

那能去投资吗?

三四线城市这两年确实会涨,但两三年后该重建的都已经拆除完毕,没有棚改政策支持,要依靠真实的需求支撑,是难以为继的。

如果抱着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楼市即使一直呈现利好的走势,但只怕到时候涨了也难出手,因为“接力赛”已经结束,市场上已经没什么接盘侠了。

还有很多人关心着房价涨幅是虚是实,是否还有回潮的可能?YOYO只能说,涨潮很快,退潮却很慢。

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潮水会涨到最高点,房价如葱的时代或许不日将到来,但绝不会是近期,刚需人群等不起,与其煎熬的观望,倒不如先上车。

说到底现在一切还是未知数,只有等浪潮褪去,才能知道到底谁在裸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