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中國企業在巴西的大豆佈局

中國企業在巴西的大豆佈局

點擊上方“種子天下” 可以訂閱!

中国企业在巴西的大豆布局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每過去一週,就會有更多大門對美國農戶關閉,也會有更多機會向他們的競爭對手敞開——從阿根廷到烏克蘭,最大的贏家要數巴西。

巴西是中國大豆第一大進口來源地,豆油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未來十年巴西大豆產量將從目前的1.2億噸增至1.56億噸,出口量的70%將銷往中國,中國仍是巴西大豆的最大買家。 戰略佈局巴西,成為中國糧油企業搶佔大豆市場份額的重要舉措,在謀求企業與國家利益的同時,也為巴西和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

中糧在巴西

中糧集團2014年踏足巴西大豆業,沒花費幾年,就在巴西達到了需要數十年貿易才能達到的地位。2017年中糧成為巴西大豆的第三大出口商,僅次於邦吉Bunge及丸紅株式會社,超過了嘉吉、路易達孚等老牌國際糧商。

中糧每年對大豆的需求已超過2000萬噸,未來幾年還將超過3000萬噸,巴西則是中糧全球最大的大豆來源地,超過了中糧大豆消費量的一半,儘管如此,中糧還計劃增加這一比例。

中糧直接從巴西農戶手中收購大豆,動搖了傳統糧商對交易渠道的控制,中糧在巴西已擁有2家大豆壓榨廠、4家糖廠,運營19個糧食倉庫。

中糧也在尋求改善巴西的倉儲和物流,將繼續進行投資。

中糧在巴西最大的桑托斯港運營兩個碼頭,T12A碼頭為大豆、糖、飼料等農產品出口碼頭,年中轉能力超過300萬噸;Cerealsul碼頭為小麥進口碼頭,年中轉能力50萬噸。

2017年中糧在巴西的穀物油籽經營量800萬噸、糧源合計740萬噸、倉儲能力達181萬噸,中糧的大豆和玉米種子業務也已佔據巴西市場份額的14%。

中企進軍加碼巴西

美國、歐洲、日本的企業控制巴西大豆產業已經數十年,新競爭者很難進入,中國糧油企業進軍巴西也經歷了一番探索:從直接購買或租賃土地從事海外種植、到間接的資產併購以及對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

中國最早遠赴巴西買地種大豆的是一支農民團隊:2007年浙江福地農業公司2億元購買巴西1.68萬公頃土地,後與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共同開闢了陽光農場合作種植大豆。2011年浙江福地從巴西撤出,將資產轉讓給了重慶糧食集團。

2010年重慶糧食集團宣佈將投資25億元人民幣,在巴西購買土地建設大豆生產基地,後因巴西出臺外資限購限租土地令等多重原因,項目起步後遇阻停滯。

這些早期的嘗試證明中國企業海外買地種大豆可能並不經濟。

國際糧商如ADM、邦吉並不自己買地、種地,而是以訂單農業的模式向巴西農民採購大豆,買地的資金可以節省下來,也不用承擔種植的風險,另外以向農民提供農藥、化肥以及貸款的方式引導生產,構成一條龍式的業務模式。

2014年中糧集團通過對荷蘭尼德拉和來寶農業的併購,藉助兩者在拉美已有的平臺,以最直接而快速的方式進入巴西。

2016年、2017年,上海鵬欣集團旗下的大康農業先後完成對巴西Fiagril及Belagricola兩大農資服務及糧食貿易平臺的收購,實現對近700萬噸大豆及玉米糧食資源的控制。

Fiagril公司是巴西中西部麻省最大的大豆、玉米貿易平臺和農業生產資料經銷平臺之一,該區域大豆產量約佔到全球總產量的9%,Belagricola公司所在的巴西南部巴拉納和聖保羅州則為巴西第二大糧食主產區,Belagricola公司為該區域重要的糧食貿易商和農業生產資料經銷商。

兩家公司商業模式是:一方面為當地農戶提供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的一站式採購、農業金融以及技術顧問等服務,另一方面建立了一套集糧食收購、倉儲、物流和出口的完整產業鏈佈局。

2018年3月,由中國交通建設公司與和潤集團有限公司參與投資建設的巴西聖路易斯港項目舉行奠基儀式,這是首箇中國企業參與巴西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建設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巴西最大的散雜貨深水港之一,和潤集團為該碼頭配套建設了全球首創的18萬噸糧食專業運輸船舶。

和潤集團總部位於浙江舟山,是國內糧油物流和加工業的領跑者。未來,和潤集團將擴大在巴西的投資。而中交建在巴西的計劃還包括鐵路和橋樑項目。

一直以來,中國糧油企業都是大量從巴西進口大豆,在中國壓榨加工,而將來或可以選擇是在巴西加工還是進口之後再加工——中國駐巴西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瞿瑜輝在一次專訪中稱,如果中巴企業在巴西成立合資公司來加工大豆,對雙方的利益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合作可以減輕巴西物流成本的負擔。

巴西2018至2019年度大豆將在明年年初收穫,在美國的農戶飽受痛苦之際,巴西的大豆農戶得到了機會和財富。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實際上正在改變全球的貿易格局,促進大豆成為更緊密聯結中巴兩國的經貿紐帶。

巴西增加大豆麵積

對於即將開始的大豆種植季,希爾西奧·達爾貝託有他的想法。“我們今年的目標是增加3.5%的大豆種植面積。”

達爾貝託是位於巴西南部南里約格朗德州的一個大型農業合作社的總裁。合作社由1.25萬個農戶組成,2017-2018農業季,大豆產量達到了500萬噸。

無獨有偶,位於中西部的馬託格羅索州,當地農戶也作出了增產大豆的決定。馬託格羅索州農牧經濟研究所負責人保羅·尾崎說,2018-2019農業季,馬託格羅索州的大豆種植面積將增加1.2%,達到958萬公頃。

這些州推出增產計劃,正是因為看到了巴西和中國之間蓬勃發展的大豆貿易。近幾年,巴西對華大豆出口快速攀升,2017年出口量已超5000萬噸,約佔巴西大豆總產量的一半。

受中國需求拉動,去年一袋60公斤的大豆價格為60至70雷亞爾(1美元約合4.1雷亞爾),但目前價格已達80雷亞爾,巴西農戶得到的實惠十分可觀。

發展對華大豆貿易,符合巴西政府鼓勵農業發展的政策目標。巴西政府8月初發布的一份官方預測報告顯示,目前巴西共使用耕地7500萬公頃,十年後將穩步增加到8500萬公頃。

根據這份報告,隨著耕地面積增加和生產力提高,到2027-2028農業季,巴西大豆產量將比目前增加30%左右,達到1.56億噸,其中用於出口的大豆將達到9650萬噸,中國將是巴西大豆的最大目標市場。

需求決定產量,這是許多巴西糧食種植商的心聲。美好未來集團是巴西最大糧食種植商之一。集團高管茹勒斯·伊納西奧說:“希望未來能夠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糧食貿易。只要有需求,我們就增加產量。”

除了增加產量,巴西農戶也在主動尋求與中國採購商建立直接採購渠道。以往,巴西農戶都將收成交給國際糧商統購統銷。達爾貝託說:“建立直接採購渠道,有助於幫助農戶降低生產和銷售成本,獲得更大經濟利益。在與國際糧商合作中,我們往往會吃各種虧,尤其是在貸款利率上。現在與中國採購商建立起直接渠道,我們感覺更放心。”

基礎設施建設是制約巴西大豆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這個領域也給中巴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

今年3月,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在巴西投資建設的巴西聖路易斯港項目舉行了奠基儀式。據瞭解,該港口擬規劃建設4個泊位及配套堆存設施,主要貨種為糧食、油品等,可提高巴西大豆的出口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