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秦武公的张弛之道

秦武公的张弛之道

一、 武公之前的王位传承

(秦文公)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谥为竫公。竫公之长子为太子,是文公孙也。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竫公子立,是为宁公。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遣兵伐荡社。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十二年,伐荡氏,取之。宁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

——《史记·秦本纪》

1、嫡长子继承制

周成王时期,周公旦制定周礼,明确嫡长子继承制度,即嫡长子被立为太子,并作为王位继承人的唯一人选。

2、长寿的文公

文公在位时间长达50年之久,太子早他两年死,立长孙为太子,即是后来的宁公。宁公继位时的年龄很小,只有10岁。虽然太子早死,但太子死之后,文公还活了两年,会做一些相应的安排,所以秦国在宁公时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故。

3、早逝的宁公

年幼的宁公,在大臣的辅佐下,继续对外征伐,伐荡社,伐亳,伐荡氏,均取得了成功。可惜宁公英年早逝,仅仅22岁就故去了。原本正是身强体壮、建功立业的时候,却死掉了。关于他的死因,《史记》没有记载,但死的这么突然,应该是有其他原因的,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很可能死于政治斗争,但没有相关的史料可以证实这一推测,成为永远的历史谜团。

秦武公的张弛之道

秦武公

二、武公的第一次张弛之道

(宁公)生子三人,长男武公为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鲁姬子。生出子。宁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出子六年,三父等复共令人贼杀出子。出子生五岁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复立故太子武公。

——《史记·秦本纪》

1、继承人年龄太小

宁公早亡,好在留下三个儿子可以继承祖业。但宁公死的太突然,没有提前做太多的安排。孩子年龄又都太小了,虽然《史记》中没有记载武公当时的年龄,但出子才五岁,长子武公稍微大一点,但武公跟出子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结合生育年龄来看,宁公死的时候才22岁,武公最大也就七、八岁吧。

2、大臣权力太大

宁公死的很突然,武公没有他爹那么好命,没有先王提前的安排铺垫。而且宁公在位期间年龄都很小,“主幼”自然对应着大臣的权力太大,而连续的对外作战,使得大臣的权力更为大幅提升。

3、大臣废立君主

(1)这个时候是东周初期,周朝虽然国力衰弱,但社会秩序还是遵守周礼的。大臣虽然有实力,但秦国的君主只能是秦赢的子孙。大臣们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叛,取而代之,只能在宁公的儿子中选择一个。

(2)武公虽然也年幼,但毕竟是长子,而且是太子,“势”是有的,但没那么好操控,所以宁公一死,大臣们立刻废太子。

(3)武公和德公是同母兄弟,不能拥立。

(4)出子年龄只有5岁,而且他的母亲也不是正室,没有太强硬的后台,容易被操控,所以被立为君主。

4、武公的隐忍

武公曾经是太子,虽然年龄不大,但长期处于尊位,自然会有一定的“势”,但老爹一死,就被大臣给废了,七八岁的年龄,也开始懂事了,又经历这样的变故,所以可能更懂得隐忍,开始韬光养晦。

秦武公的张弛之道

秦出子

5、出子被杀

出子继位时5岁,在位时间6年,被大臣派人杀害。11岁了,开始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也差不多处于青春叛逆期,在母亲及其他人的调教下,可能不满足于做一个傀儡,任大臣摆布,但不懂得隐忍,在没有实力对抗权臣的时候,就暴露出了不满,于是被杀害。

6、武公重新被立

武公的隐忍,骗过了大臣们,大臣们以为武公比叛逆期的出子更好操控,于是重新立他为秦国的君主。

三、武公的第二次张弛之道

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三年,诛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杀出子也。

——《史记·秦本纪》

1、对外征伐,削弱权臣力量,加强自身实力。

武公即位后,虽然是君主了,但自身实力不足,不足以对抗权臣。于是首先是对外向东征伐,通过战争来加强自身的势力,同时损耗权臣的力量。直接打到华山脚下,基本上是西伯昌晚年时期周国的疆域,关中地带全部占领了。

2、韬光养晦,雷霆手段,永绝后患。

三年之后,才开始对权臣动手,相信这三年是武公积蓄能量的过程,厚积而薄发。一出手就是雷霆手段,诛杀三父等而夷三族,手段可真够老辣的,斩草除根,永绝后患。自此,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君主手中。

秦武公的张弛之道

秦武公诛杀三父

3、诛杀的借口。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诛杀的实质就是一场权力的争夺,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是武公对此前被废的报复,但以杀害武公的弟弟出子为由,有些欲盖弥彰,这借口找的不是高明。

四、武公的第三次张弛之道

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灭小虢。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

——《史记·秦本纪》

1、 七年休养生息,再次发动战争。

武公三年,诛杀三父等而夷三族;武公十年,秦国再次对外征伐。中间这七年《史记》没有记载,但可以想象得到,武公是在加强国家内部的管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大战之后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之后,再次对外发动战争。

2、战争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加强关中地带的统治。

先攻打邽(陕西渭南)、冀(山西省河津县东北),但这可以看作是打着攻打西戎的幌子,做地盘扩张的事情,与西伯昌晚年的军事布局如出一辙。

3、再次进入休养生息阶段。

这场战争之后的九年,一直到武公故去,《史记》中都没有秦国对外战争的记载,合理推测,秦国再次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

点评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也符合道家的阴阳之说。

友友们是怎么看秦武公的张弛之道运用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互动!


本号特点:英雄权谋+厚黑历史+现代商业

欢迎友友们关注、互动及转发,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源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