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仿製藥的市場紅利還能維持多久?

我們是仿製藥大國,全國大大小小五六千家藥企,生產銷售的除了中成藥就是仿製藥,而藥品市場規模則逐年增長,在全球僅次於美國,這種情況下,很多藥企在過去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佔盡市場紅利,仿製藥在市場上享受著原研藥一樣的待遇和銷售額。

但最近幾年明顯日子不那麼好過了,首先是國家醫藥產業戰略的轉變,支持創新藥研發和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目標是從製藥大國轉向製藥強國,隨著今年各省新一輪藥品集中採購的啟動,對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藥品的支持政策將陸續落地,而達不到這一要求的眾多藥企的產品將出局各地省標。

而這還僅僅是仿製藥企業面臨的第一個挑戰,仿製藥利潤的降低將是大部分企業面臨的另一大挑戰

日本的仿製藥企目前正面臨這種窘境,上月27日,日本富士膠片控股宣佈,將於2019年3月31日解散下屬經營仿製藥的富士製藥工業株式會社,解散的原因是因為日本藥品市場環境急劇變化,未來很難有穩定的收益。

富士製藥工業成立於2009年11月,由富士膠片和三菱商事共同出資組建,2010年4月正式營業,並在2012年和拜耳合作,銷售其過專利期藥品。

解散後,富士製藥在銷的56個產品,從今年10月1日起,將轉移到東邦控股的醫藥品製造銷售子公司共創未來藥品,而富士製藥和拜耳的合作也將於9月結束,10月以後由拜耳繼續銷售,還有一些生物仿製藥也在考慮轉移給其他公司。

富士膠片控股今年10月份預計將再整合富士化學工業兩家集團下公司,未來專注癌症、CNS、感染三個領域的新藥開發。

富士不是第一個砍掉仿製藥業務的企業,今年3月份,衛材宣佈和日醫工就仿製藥板塊達成重大合作,將自身的仿製藥公司 Elmed 逐步交給日醫工,Elmed 在2019年4月成為日醫工的全資子公司,衛材退出仿製藥的直接製造和銷售。

而另一家日本藥企田邊三菱製藥在上年10月份也將仿製藥子公司田邊製藥賣給了尼普洛,這個子公司已經在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出現運營赤字。

一邊是日本政府強有力的對仿製藥的支持,讓日本仿製藥市場擴大,在2017年9月仿製藥的使用率是65.8%,而日本政府的目標是,到2020年9月仿製藥的使用率提高到80%以上,據日本調查公司富士經濟預測,這將使仿製藥市場從2016年的8897億日元,到2021年達到1兆2233億日元。

但另一邊則是,仿製藥公司的收益將迅速下降,一些有研發能力的製藥公司退出仿製藥的生產和銷售。

從下圖日本三大仿製藥公司東和藥品、、日醫工近5年的營業利潤率推移來看,沢井製藥從2013年的21.6%到2018年的13.2%,下降了8.4%,日醫工也降低了2.5%,東和藥品降低了1.5%。

仿製藥的市場紅利還能維持多久?

主要原因在於,日本在今年4月的藥價改革中,對於上市已達10年以上的品牌原研藥,藥價將在6~10年內降至和仿製藥相同價格或者1.5倍的價格。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仿製藥和原研藥價格一樣,出於質量和安全考慮,醫生和患者當然傾向於選擇原研藥,接下來仿製藥企就必須選擇相應降價以實現差異化競爭,藥價進一步降低,這是政府期待看到的,但是仿製藥藥企的利潤空間將會進一步壓縮。

隨著藥價降低和藥企間競爭加劇,利潤越來越低,而對於提高產品質量進行的生產設備的投資都會成為企業沉重的負擔。

雖然日本藥企遠遠少於我國,但日媒已經指出業界重組的必要性,據日本厚生省截至2017年4月6日對196家藥企的統計,日本三大仿製藥公司東和藥品、沢井製藥、日醫工擁有超過500種以上藥品,但50種以下產品的企業有154家,佔了整體的近80%,仿製藥小企業林立,對此,除了日媒外,日本仿製藥協會去年也曾指出仿製藥產業重組的可能性。

藥品數藥企數公司

500以上3(1.5%)東和藥品、沢井製藥、日醫工300~4993(1.5%)武田梯瓦、尼普洛、共和藥品200~2997(3.6%)

100~19914(7.1%)

50~9915(7.7%)

40~493(1.5%)

30~3910(5.1%)

20~2918(9.2%)

10~1927(13.8%)

1~996(49.0%)

你看,這些和我們國內的情況是不是很相似,實際上隨著全球人口走向老齡化,新藥價格越來越貴,各國醫療支出都不堪重負,陸續都鼓勵使用仿製藥,然後出臺的仿製藥政策又刺激藥企進行新一輪的競爭。

也許經過兩三年的市場震盪後,當仿製藥利潤進一步降低,發生的情況就是一些小藥企或退出,或被大仿製藥企重組。

如果未來向這樣發展,你需要提前考慮好的是,自己的位置將會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