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坑人的公摊,买100平的房实际为何只有70平?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的诗估计大家都读过,特别是这首,说出了人们心中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细细品味才发现,美好生活的开端是一所房子。

坑人的公摊,买100平的房实际为何只有70平?

近日,一篇题为《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这么坑的“公摊面积”到底怎么来的?》的文章在网上热议,事件中的业主抗议开发商在公摊面积上玩猫腻,激起了很多网民共鸣,在国际上,房价的计算基本都是按套内面积计算,在我国,凭什么掏了100平米的钱,房间里只有70平米大?买房这件关系到无数家庭美好生活的事情,却被人打了主意,让购房人非常受伤。

坑人的公摊,买100平的房实际为何只有70平?

官方的定义是

共有的房屋建筑面积和共用的房屋用地面积,是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

根据2000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执行,

依据《房产测量规范》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即公摊面积为:

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变(配)电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

2.每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如果这栋楼一梯两户,房屋涉及到的墙体共用面积,两家平均摊一下,就是分摊的面积。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住宅的公摊系数为18%-25%;商业用房为30%-40%。另外,不同的建筑形态,体现的公摊面积比例也不同:

7层以下底层住宅为7%-12%;

7-11层小高层住宅为10%-16%;

12-33层的高层住宅为14%-24%;

别墅类住宅为1%-8%;

公摊面积对购房人的直接影响是,公摊面积越大,能实际使用的面积就小,换算成每平方米的单价就越高,对于开发商来说能获取更多收益。

大家都觉得公摊面积这个事坑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仅仅买房的时候多花了买房的钱,入住之后还要为公摊买账,因为物业费和取暖费都是按照包含了公摊的建筑面积的收费,小编给大家算一笔账就明白了,从买到住居然因为公摊花了这么多的钱!

例:建面90㎡,公摊20%,单价4万,物业费2元/㎡/月,取暖费18元/㎡/月

公摊房款:4万×90㎡×20%=72万

公摊年物业费:2元×90平×20%×12=432元

公摊取暖费:18元×90平×20%×3月=972元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啊,70多万元,买房的时候为了凑这70多万,可能掏空了父母的养老钱,无奈的借遍了亲戚朋友,背上了高利率的贷款,就这么直接进了开发商口袋里,也难怪大家都觉得十分气愤。

坑人的公摊,买100平的房实际为何只有70平?

然后以上对于公摊面积的处理,目前我国尚无明确法律法规出台,那么公摊面积是谁发明的?

网上众说纷纭,尚未有统一的说法,唯有一条流传极广,据说源自香港的李嘉诚先生,首富不亏是首富。

坑人的公摊,买100平的房实际为何只有70平?

也由此公摊成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

”的事情,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内地和香港,使用公摊面积计算房屋。

在国际上,房价的计算都是按套内面积计算。

除了上边我们可以大致计算出来的钱之外,看不见的钱还有一大批,比如以下关于公摊的三大猫腻问题。

猫腻一:做大公摊面积

一线城市四千多户楼盘,靠公摊面积可多赚千万

开发商在办理房产证前,要请测绘公司去实地测量,随后出具测绘成果报告,里面有详细的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情况,并将其交给开发商。

也就是说,测绘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公摊面积都在哪些地方,最为清楚。但问题在于,开发商并不会把这份有详细公摊情况的测绘成果报告交给购房者。

购房者可以很容易地测出实际使用面积,却无法测量公摊面积到底有多少。开发商可以在第三方测量时与之达成默契,在公摊面积的大小上做文章。

以一线城市某楼盘举例:共有4148套房,以均价4万元/平米计算,假设开发商每套多算0.1平米的公摊面积,那么整个楼盘就可多赚1659万元。

猫腻二:重复公摊、重复收钱

消防应急场所变停车位,又可多赚千万

你为公摊面积买了单,就拥有其所有权和使用权。但公摊实在是五花八门,加上开发商很少明确公示,购房者根本不知道哪些公共面积是自己的,更别提使用了。

比如,有些小区的消防应急场所等区域已经被算作公摊,却又被划成车位再次出售,这属于重复公摊。这样的车位没有产权,只能使用,不能转让。

以北京为例:

据北京青年报2017年的调查报道,北京五环及五环以外的普通住宅小区地下停车位的售价(含二手车位)在15万至20万元/个之间;四环到三环间的车位基本在15万至30万元/个之间。

假如开发商违规划出100个车位,每个卖20万元,一个小区就可赚2000万元。实际中,很多小区的车位价格要比20万高。

猫腻三:业主的公摊面积被拿去谋利

小区广告收入返给业主,可少交一半物业费

一些被算作公摊的物业用房,按道理是业主所有,物业公司应当向业主缴纳一部分费用,但现实中很少有人会这么做。

小区电梯、楼道、门厅的一些广告位,也是业主所有,前期开发商或后期物业公司接管后出售广告位谋利,难道不应该向业主交钱吗?

不同城市的不同广告位置价格差异很大,而一线城市则多在千元起算。例如,北京中高档社区出入口动感灯箱报价为6000元;北京道闸起落杆媒体位则报价1800元,要求30框起投,最短发布周期一月。一个中型的高端社区,如果把广告的收入反馈给业主,业主实际缴纳的物业费其实可以减少50%。

面对目前房产市场的公摊问题,作为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的购房人来说,能够做的并不多,唯有小心翼翼,谨防被坑。

为了以防万一,建议买房签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写清楚有关面积的相关条款,包括公摊面积有哪些、细节尺寸之类的。

二是约定清楚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及将来出现误差的处理方式。

总之买房是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处处限制的购房政策、不断上浮的贷款利率等事情已经无比艰难了,还要去格外注意买房路上的各种坑。

越涨越多的公摊面积实质上已经侵占百姓的利益,也损伤了市场经济的公平与公正。但是小编更想说的是关于对待被坑这件事,实际上,公摊面积的问题存在不止一天两天了,大多数购房人对公摊面积的了解虽然有限,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公摊这事有猫腻,问道售楼人员公摊问题不合理的时候,大多也是被人家公摊自然有公摊的道理,存在即合理的类似言论糊弄过去。

坑人的公摊,买100平的房实际为何只有70平?

而且自己也认为规定既然是这样,也是有规定的道理,自己有疑议也得接受,反正大家买房都按照这个规定去买房,被坑了也是大家都被坑了,那就这样吧。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大家这种心态,才导致我们被一坑再坑,不仅仅是买房,还有买其他商品办理生活中诸多被规定了的事情,我们大多都缺少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较真的态度,只有较真的人才敢打破幻象,走出思维的牢笼,成为改革的急先锋。

坑人的公摊,买100平的房实际为何只有70平?

了解更多房产资讯,优质全国房源,请搜索关注京东房产微信公众号:jd-fangdich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