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当下的融资环境如何?

手机用户6600215878


我一直强调,谈融资环境离不开观察经济周期、长期债务周期、金融周期及行业周期,以偏概全,往往做出错误判断,接下来,我把几个重要因素逐一盘点下,答案也就清楚了:

(1)宏观经济上,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连续12季度维持在6.7-6.9%,其中,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同比增6.0%,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回升(高技术制造投资同比增13.1%),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继续沿国家引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路线稳步前进;

(2)长期债务周期,我这里着重分析,和企业融资密切相关的一级市场私募基金投资机构(公众公司融资可通过货币流向、A股等公开数据等信息更易分析),一级市场私募基金成立在2012年前后飞速增长,很多基金“3+2”的存续期,近几年一级市场标的泡沫,多数机构高位投资,当下面临退出,却无预期回报,进而影响母基金等LP的投资热情,投资机构无钱缺钱成为常态;

(3)金融周期方面,处于“强监管、稳货币”的大环境,资管新规、大额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管理办法等出台,M2增速必定回落(我们知道,M2反应潜在购买力,增速快,说明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进而影响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截止5月底10.3%,近年新低);

(4)行业周期来看,不同行业,风景不同,分化严重,从上半场的互联网,到下半场的ABC(AI/大数据/云计算),各行业也在调整、深化变革,代表未来方向、符合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领域明星项目反而更受资本青睐,传统产业、过旧落后产能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融资环境不容乐观,“寒冬里”企业要做好持久战准备,同时,也是传统企业练好内功,顺应经济趋势、脱颖而出的好机会,厚积薄发,赢在未来!


融资亮点


谈到融资环境,不禁想起前段时间采访一位业内人士时他说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和大家分享一下:

今年的这个市场,要说中国的融资首先要去思考投资人投资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商业回报,那商业回报由何产出?只有两条:被并购或者IPO。今年的行情是一个回归基本面,有一句话叫港股化,什么是港股化,我们经历了15、16年初股市的大起大落,在那个时候股市是相对比较狂热的,资金融入比较大,那个时候投资人更多可能是为了想象空间,为了高增长买单,出现了很多妖股。

今年回归基本面,我们要看你的财报你的商业模型商业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上市公司选择并购的时候他会趋向理智,他会更多的基于自己的产业整合,自己的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去做并购这样一个决策,那么也就意味着,过去我们经常讲叫赌未来,难听点叫不务实的创业公司,他今年融资遇到了困难,今年来说大多数融资还是处于一个寒潮。但是我觉得整体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强者很强,马太效应。

市场趋于冷静,回归基本面,真正基本面好的公司,他的融资反而是有优势的,因为投资人手里缺项目,会选择更有扎实基础的项目。未来两个月自媒体会有两三个很大的融资会披露,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发现:投不用圆石头布,头部拥有绝对的优势,相对来说,对于中小型的,三四梯队的自媒体公司也好,创业公司也好,情况就会困难一些。这是一个资本市场的整体环境决定的。


娱乐独角兽


为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享几组数据。

泰合资本在今年上半年的一次分享中,曾提出观点“创业者要以寒冬心态迎接资本春天”。为什么说是资本春天呢?从存量资金来看,不少基金在2014年和2015年完成了募资但是在2016年的一轮寒冬中都没有出手。另外,根据统计,2017看1~9月,一级市场的总体募资规模1804亿,与2016年同比大幅增长。所以实际情况是地主家余粮大大的。、

那是否意味着创业者正面对一个非常宽松的融资环境呢?从现实数据来看,答案是否定的。就投资规模而言,今年1~9月,一级市场投资规模下降了17%左右,也就是说投资机构投出去的钱变多了,但是拿到投资的公司数量却变少了。那么钱都到了哪里呢?有一个比较有意思得数据,it橘子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融资最多的十家公司,共计融资234亿美金,占当年全部融资额的40%,也就是说资金集中在了头部公司。且一些以早期投资著称的公司比如红衫,开始投资一些中后期项目,如持续押注瓜子等投资标的,这说明他们宁愿在一个已经跑出数据的公司上获取五倍、十倍的回报,却比较难在早期公司中发现比较好的投资标的。

2016年下班年到现在,出现了很多短期的风口,如直播、共享充电宝、新零售等,投资热潮不断更换,但已经跑都中后期的项目却并不多,该投什么样的领域、投资趋势是什么,这也许也是投资机构比较头疼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机构变得更趋于理性,更加看重公司的基本面,及公司的基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对于早期创业公司来说,也应该更佳务实,精益创业。可以说,现在是好项目的黄金时代,但对于整个创投圈来说,则可能是一个从无序逐渐洗牌,归于有序的时期,


铅笔道


从融资主体的构成上看,我国传统融资体制条件下,长时期内政府

是唯一的融资主体。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投融资主体地位

得以确立,但其融资所占份额仍偏低。从目前融资主体结构看,政府在

投融资决策上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不但在公共物品领域,而且在许多竞争性

投融资领域,政府投融资所占比重都很大,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融资结构

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国家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费一项的比例是很大的,一

般占财政总支出的30%左右,这说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建设的介入程度很深,

它与西方政府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的

经济职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范围,政府对经济事务的介入程度受到多方面的约

束,例如美国的政府支出中没有经济建设费一项。即使把有关农业、商业、交

通运输、能源、资源与环保等项支出算作经济建设投融资,其总额占政府财政

支出的比例也不过10%左右,大大地低于中国30%的比例。

在金融危机新形势下,地区发展失衡、产业结构趋同、收入差距拉大、外

贸产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

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此背景下,融资环境

问题显得意义非常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