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论语.里仁第四》12:格局与选择

《论语.里仁第四》12:格局与选择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试译:

先生说:“如果听凭利益的驱使,就难免生出许多抱怨!”

敬亭山言

每个人或迟或早都曾思考过一个问题: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这可以算作两个问题。一个是作为正在思考着的主体的“我”,想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另一个是“我”正思考着的客体,作为超越一般个体特征的人类整体,在宇宙的荒漠中究竟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但说实话,第二个问题我总觉得很荒谬。没有任何人有资格给其他人当裁判,所有试图规范他人思想的人,要么出于无知,要么就是疯子!

当然,如果仅限于思考和讨论,倒也没什么,无论思考的结论是被人接受还是反对,只要思考的人是认真的,都至少会带来一些哲学的参考价值。怕就怕认真到较真的程度,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真理,不听自己的人下等野蛮,那就可怕了。

凡是涉及到“三观”的东西,都既不能证实,也难以证伪,所以这些东西都脱离了科学的范畴,是没有真理可言的。所以即便你肯定自己掌握了真理,也只能通过影响的方式让他人接受,而不能强求同意和服从。

所以一个人更看重物质利益,还是精神追求,都属个人的事情,不能从道德的层面作高下的判断。孔子也仅仅阐述了一个事实:太关注个人利益得失,会更容易抱怨外在从而不快乐。仅此而已,至于如何取舍,就没有强求一致的需要了!

一个人的心胸格局上限,往往是他所关注事物的下限,所以不太过计较小事,人生自然就会快乐一些!但这个观点,究竟是对部分人有效,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事实上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既不能证实又无法证伪的领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