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能在空中自由变形的黑科技机器人见过没?这群日本学生造出来了

在最近于澳大利亚举办的世界机器人领域顶级学术议会——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ICRA 2018)上,来自日本东京大学JSK研究实验室一群大学生,推出了一项让业界为之一振的全新设计,一款能够在空中自由变化形态的小型机器人“飞龙”。飞龙可以根据使用者需要,在蛇状和方块状等形态下灵活切换,以便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执行救援或是军事任务。

能在空中自由变形的黑科技机器人见过没?这群日本学生造出来了

JSK研究所学生展示的飞龙,注意,它这时正处在空中准备变形的状态

有关机器人在室内环境下执行任务的课题在很多领域都属于热门,从抗灾营救到军警室内作战均无例外。而室内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又会对传统机器人的通过带来各种阻碍,门、窗、墙、家具,甚至连摆放在屋里的盆景都有可能成为机器人的拦路虎。要想让机器人能够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顺利执行任务,对症下药的专门设计可谓是必不可少。

能在空中自由变形的黑科技机器人见过没?这群日本学生造出来了

飞龙和以往的蛇型机器人有着相似之处,但功能更强用途也更广

而飞龙可以说是就是这样一款专门为在室内环境中使用所设计的机器人。要想能在复杂环境下克服障碍从容前进,机器人必须能够随时随地的变换形态来应对挑战。而为了实现这一点,东大JSK实验室在飞龙的设计上可谓是狠下了一番苦功夫,这款机器人由4大模块构成,每个模块上都安装有一对可灵活操控的旋翼系统。4大模块之间由特殊的铰链式电池模组所连接。由英特尔开发的“欧几里得”处理器构成了飞龙的大脑系统,它的一双龙眼主要由此来驱动。这赋予了飞龙洞察周围环境,并能根据特定需要自由变换形态的独特能力。

能在空中自由变形的黑科技机器人见过没?这群日本学生造出来了

飞龙目前最大的缺点在于其过短的续航时间——仅仅只有3分钟。如果它在执行任务时在空中变换形态的次数过多,那么续航时间还将进一步下降。不过如此灵敏而且功能强大的机器人,依旧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东大JSK实验室的研究者们目前已制定了飞龙今后的升级改进计划,包括将其总模块数从4个增加到12个,而且还要在上面添加一对“龙爪”——即可以拾取或移动物体的夹具。JSK研究室的研究者们相信,“如龙添爪”之后的飞龙,其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能在空中自由变形的黑科技机器人见过没?这群日本学生造出来了

这其实不是日本学生研发出来的首型新概念仿生机器人,东大机器人研究团队近年来还推出了两款极具特色的人形机器人——腱悟郎和腱次郎。这两台机器人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他们不仅能够巧妙的模范人类姿态,而且还能像人类一样“排汗”。这种特殊设计能够有效增强机器人的散热性,从而提高它们的整体性能。

能在空中自由变形的黑科技机器人见过没?这群日本学生造出来了

正在示范俯卧撑的腱悟郎

无论是飞龙也好,还是腱悟郎也罢,虽然它们现在看来还不过只是新奇的科技发明而已,但如此前沿的技术今后一旦用于服务军事,那它们或将能够爆发出巨大的潜能。日本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路径上的选择确有独到之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领先地位。对此,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警惕,更多的还是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