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特朗普為鴻海站臺無法阻擋中國面板產業崛起

根據臺灣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將與鴻海董事長郭臺銘一起參加富士康面板廠的動土典禮。臺灣媒體認為,美國總統為外資企業投資美國背書,甚至親自參加設廠的動土典禮,特朗普為郭臺銘又一次創下罕見先例。雖然鴻海獲得了特朗普的鼎力支持,但從大勢來看,鴻海在美國辦廠與特朗普為郭臺銘站臺,更多是各取所需,無法動搖中國面板企業崛起。

鴻海在美國建設工廠為了討好特朗普政府

早在特朗普參加總統競選之時,就曾經要求美國公司將工廠搬回美國,並表示任何公司如果把就業機會轉移到外國,再把產品進口到美國國內,都會被徵收35%的關稅。

之後,寶馬、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相繼放棄在墨西哥建廠,或選擇在美國建廠。在數日前,哈雷摩托宣佈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美國以外的地區,特朗普對此憤怒不已,連發五條推特,威脅哈雷摩托“在國外建廠是末日的開始”。

特朗普為鴻海站臺無法阻擋中國面板產業崛起

特朗普為鴻海站臺無法阻擋中國面板產業崛起

特朗普為鴻海站臺無法阻擋中國面板產業崛起

特朗普為鴻海站臺無法阻擋中國面板產業崛起

正是這種大環境,使一些政治上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國家和地區紛紛選擇在美國建廠投資,以這種方式討好特朗普政府。像韓國這類駐紮了數萬名美國大兵的國家,必然選擇討好特朗普政府,這也是之前三星和LG宣佈在美國投資建廠的根本原因。類似的,親美媚日的中國臺灣地區,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在美國投資建廠,顯然是為了討好特朗普政府。

另外,對於特朗普來說,三星、LG、鴻海相繼在美國投資建廠也彰顯了特朗普的政績。畢竟在競選總統時,特朗普就向選民承諾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根據媒體報道,鴻海的投資將高達100億美元,將為當地帶來約1.3萬個,平均年薪達5.4萬美元的優質就業機會。如果整個項目能夠落地,那確實是特朗普的一大政績。這也難怪有網友調侃:“奧巴馬空談誤國,特朗普實幹興邦”。

不過,鴻海去美國並非單純的送錢,美國政府也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預估高達30億美元的租稅優惠,以及給予鴻海高達7.64億美元的公共開支補貼和1億美元的相關聯通道路興建費用。根據密歇根當地的W.E.普強就業研究所學者巴提克估算,鴻海在美設廠,每創造一個就業的補貼高達20萬美元。

鴻海美國建廠無法遏制中國面板產業崛起

近年來,以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為代表的中國面板企業迅速崛起,京東方不僅在面板出貨量上超越了三星和LG,在技術上也突破了柔性AMOLED屏幕,成功打破了三星壟斷。

特朗普為鴻海站臺無法阻擋中國面板產業崛起

加上中國面板企業有國家作為後盾,且有比較完善的產業鏈作為支撐,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二十國集團國家創新競爭力黃皮書》中顯示:中國一年製造11.8億部手機,3.5億臺計算機,1.3億臺彩電,都是世界第一,並形成了華為、聯想、TCL、中興、步步高、小米、海信、海爾、創維等一大批整機廠,而且中國還是全球第一的電子消費品市場。

在擁有國家財力做後盾,且有非常強大的整機產業和電子消費市場的情況下,中國面板產業幾乎立於不敗之地。

最近,業界盛傳京東方減價 20% ,把 65寸液晶面板售價以接近成本價出售,這使全球電視廠商都以京東方的報價,要求面板廠降價。價格戰使韓國企業直接受到衝擊。

數據顯示,在50寸以上的液晶面板市場,三星和LGD佔據頭兩名,在今年第一季度,三星和LGD的市場份額分別佔到21.7%和18.8%。而京東方在以成本價出售面板後,韓國企業非常難受。

誠然,由於三星在OLED佔據壟斷地位,影響要小一些,但絕大部分營收來自液晶面板的LGD的日子就非常不好過了,在今年第一季度,LGD的液晶業務出現虧損,二季度、三季度預計將持續虧損。雖然LGD試圖通過轉型OLED避開與中國企業的競爭,但由於液晶面板業務虧損,公司缺乏穩定的現金流,已經很難擴大OLED的產能了。這些情況都使投資者對LGD信心嚴重不足,LGD今年股價蒸發將近 40%。

鴻海美國建廠無法拯救中國臺灣面板產業

由於中國面板廠商的強勢,除了三星還能靠OLED暫避鋒芒之外,LGD、友達等韓國、臺灣廠商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早在2017年年初,美國蘋果公司公佈最新200大供應商,在供應商名單中,臺灣友達已然消失不見。據中國臺灣“中央社”引述研調機構WitsView資深協理邱宇彬談話指出:“Macbook air顯示面板解析度高、以輕薄為訴求。中國面板廠京東方來勢洶洶,先前和友達一起供應Macbook air顯示面板,預期未來將由京東方慢慢放量,吃下多數訂單。”

特朗普為鴻海站臺無法阻擋中國面板產業崛起

前段時間,友達還關閉了在中國大陸的工廠。何況,從技術發展方向來看,中國臺灣面板廠商已經放棄了和中國大陸、韓國面板廠商打白刃戰的打算。

目前,市場的主流技術是液晶面板,OLED是被普遍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在OLED上,中國大陸在僅幾年就投資了高達數千億元的資金。這是中國臺灣廠商根本就玩不起的。

對此,中國臺灣廠商只能把技術路線轉向micro LED,由於micro LED不是大眾顯示市場的主流,且不適合用於大尺寸的顯示設備上,這使micro LED只能成為一些細分市場的補充。micro LED並不與OLED、液晶直接競爭,更多的在OLED和液晶廠商不太重視的領域進行補充。由於在OLED和大尺寸液晶產品上,中國臺灣廠商已經被大陸廠商超越。因而寄希望於一種小眾且具備一定技術壁壘的產品實現差異化競爭。

那麼,micro LED技術究竟怎麼樣呢?雖然很多媒體不斷鼓吹micro LED不斷取得新突破,但該領域的“急先鋒”,友達光電錶示目前尚沒有micro LED顯示產品的具體路線圖和量產時間表。

因此,從技術路線的選擇、技術成熟度和產業實力對比上可以看出,中國臺灣面板廠商已然在走下坡路。這不是鴻海一家企業能夠解決的問題,鴻海在美國的投資,無法改變臺灣面板產業逐漸走向沒落。

結語

雖然近年來,不斷有媒體質疑中國面板產業過度投資、產能過剩。然而,現實情況是,三星和LGD已然霸佔了50寸以上液晶面板的40%以上市場份額,三星在OLED領域處於高度壟斷地位。因此,在液晶面板上持續投入和OLED上投資數千億元人民幣,並不存在過度投資和產能過剩的問題。其實,只要中國廠商沒有壟斷市場,只要競爭對手沒有死絕,就不存在過度投資和產能過剩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