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就算是奔驰也不灵了?

不知道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奔驰出现了财政赤字,那汽车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就算是奔驰也不灵了?

当然就现在来看,作为新时代第一辆汽车的制造者,奔驰显然是目前最为伟大的品牌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拥趸。在历史的恒久进展下,有许多汽车品牌冒了出来,也有更多的汽车品牌就此匿迹,但奔驰却一直屹立在相对安全的区域里,有条不紊的发展、壮大。

然而在绝对的天下大势面前,任谁也不能免俗,在新能源领域越发火热的当下,奔驰也在中国市场做了许多尝试。不过这一次,好像奔驰也不是那么灵了。

祸起腾势

说起奔驰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与比亚迪合作推出的腾势品牌了。其实客观来看,比亚迪作为最为著名的能源电池厂商之一,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上已经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而奔驰在外形设计、造车技术、企业理念等方面也足以傲视各大自主厂商,按理说腾势应该会一鸣惊人才对。

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就算是奔驰也不灵了?

但结果却并非如此,成立于2010年的腾势汽车似乎并没有获得奔驰和比亚迪的两方背书,而且自其2014年首款车型上市开始,腾势汽车累计亏损达26.1亿人民币,4年来的亏损数据分别为:2014年亏损2.6亿元,2015年亏损5.7亿元,2016年亏损13亿元,2017年亏损4.8亿元……而且另外一个不好的消息是,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第一季度,腾势汽车的再次不负众望,成功亏损1.22亿元,让众多尚未盈利的新能源车企有了忧患意识。

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结束,腾势汽车资产总额约为33.5亿元,但考虑到其29.1亿元的负债总额,腾势汽车的净资产已不足4.5亿元。考虑到腾势汽车长期以来的销量疲软,期待其自我造血反馈自身已经不太现实,因此在今年5月份,腾势汽车的两大股东比亚迪和梅赛德斯-奔驰也分别向腾势汽车增资4亿元,推动腾势汽车的资金周转,解决其现金流紧张的严峻问题。

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就算是奔驰也不灵了?

但是客观来看,合计出资8亿元已经可以算是是为人父母般的爱子情深了,8年时间说长不长,但却也不短了。8年前刚刚收购沃尔沃的吉利,如今已经草鸡变凤凰,一跃成为自主汽车领头羊,腾势汽车想要有尊严地活下去,等着别人输血可不行啊!

情迷原配北京奔驰

当然,很显然奔驰也不打算把鸡蛋都放在腾势这一个篮子里,今年5月中旬,北京奔驰战略重组项目签约仪式在顺义北汽研发基地正式举行,该项目预计投资总额达119亿元,打造奔驰高端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一期年产能为15万辆,将于2019年正式下线。

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就算是奔驰也不灵了?

可以看出,在最近几年奔驰品牌在华的高速增长下,北汽集团所起到的作用显然也得到了梅赛德斯-奔驰的认可,尤其是在于比亚迪合作推出的腾势相比,合作了13年之久的北汽集团显然更加值得信赖。所以,北京奔驰新能源项目的落成,应该也是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另一次努力了。

绕不开的Smart

不过,如果说起奔驰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肯定绕不开的还有与瑞士手表界巨头Swatch合作推出的Smart系列,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考虑在Smart内饰上,装一块全球限量的Swatch手表。其实Smart并不只是纯电动车型,在1994年该品牌推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主打高端微型车市场的品牌。当然,如果没有亏损46亿美元的话,Smart或许会一直坚持这种路线。

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就算是奔驰也不灵了?

不过也正是有了那亏损的46亿美元,让Smart痛定思痛,决定对其重新定位,主攻电动版城市用车,其中到2020年,Smart在欧洲及北美地区将转型为电动车品牌,其他地区也将随后实现转型。

看样子,梅赛德斯-奔驰也是打算在新能源领域大展拳脚了。但令人担忧的是,宝马旗下的Mini品牌同样在转型电气化,而与宝马的i系列相比,奔驰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也并没有占到上风。

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就算是奔驰也不灵了?

看样子,一向习惯了所向披靡的奔驰汽车,这一次似乎也不灵了。当然,永远不要小看它,因为,它可是奔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