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究竟有啥區別?治療方法上有何不同?

根據發病原因,糖尿病可分為1型、2型、妊娠這幾類。人們普遍存在疑慮的是1型和2型之間的區別。下面,“問上醫”就為您詳細介紹這兩種不同的糖尿病。

1型和2型的病理基礎一致

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其病理基礎都是一樣的。即降低血糖的胰島素的生物作用受損(身體對胰島素無反應)或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喪失),導致血糖不受控制。

只不過2型糖尿病會先出現胰島素生物作用受損(胰島素抵抗)的現象,進而逐漸出現胰島素分泌不足甚至是完全喪失的問題。而1型糖尿病則通常會因先天缺陷等原因,通常直接進展為胰島素分泌不足的階段。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究竟有啥區別?治療方法上有何不同?

不同點:發病原因不同

(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是因為自身基因的缺陷,導致胰島的分泌功能喪失,無法自主產生足夠的胰島素處理血糖,從而導致葡萄糖長期滯留在血液中,引起高血糖問題。

1型糖尿病可根據是否是免疫系統紊亂,再分為1A型和1B型。1A型患者的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自身胰島細胞。發病早期抽血檢查會發現糖尿病自身抗體(如ICA、IAA、GADA)陽性。1A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合併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raves病甲亢、橋本甲狀腺炎、惡性貧血等。1B型的原因尚不明確,這一類型比較少見。

(2)2型糖尿病

在早期階段,2型糖尿病常會出現胰島素抵抗問題。雖胰島β細胞可正常分泌胰島素,但身體其他組織對胰島素的指揮“抗命不遵”。不讓多餘的葡萄糖進入其內部或者消極怠工。想要理解這一點,我們不妨把身體其他組織比作倉庫。長期高血糖,使得倉庫裡存儲過多血糖轉化而成的脂肪。當倉庫較滿時,想再塞入物品就難了,就需要更多工人。這也是為啥胰島素抵抗問題(2型糖尿病)多出現在肥胖者身上。

由於胰島素抵抗問題的存在,胰島細胞必須分泌更多胰島素才能達到之前一樣的控糖效果。所以早期糖尿病常會出現高胰島素血癥。長期如此,生產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會因負荷過重而逐漸萎縮、退化,直至完全喪失分泌功能。

2型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缺乏鍛鍊的生活方導致的肥胖。其外,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有家族遺傳的現象,表明這些人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問題。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究竟有啥區別?治療方法上有何不同?

起病原因不同、疾病病程不同,導致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不一樣。

(1)1型糖尿病

由於1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無法分泌胰島素,因此只能通過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藥一般無效。不過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目前已經有很多幹細胞或胰腺移植的研究正在進行。

(2)2型糖尿病

胰島素抵抗階段:服用胰島素增敏劑,讓體內的細胞更“聽胰島素的話”。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為胰島素增敏劑,常用於處於胰島素抵抗階段的糖尿病患者。

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階段:應用胰島素增敏劑+胰島素促分泌劑,讓β細胞恢復部分分泌功能。磺脲類、格列奈類為胰島素促分泌劑,常用於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階段的患者。

胰島β細胞功能完全喪失:

到此階段後,需要體外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為提高注射進去的胰島素的效率,也常需要服用胰島素增敏劑。

此外,任何階段均可服用α-糖苷酶抑制劑,減少腸道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量。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究竟有啥區別?治療方法上有何不同?

不同點:臨床表現不同

由於1型糖尿病發病即可大致等同於2型糖尿病的晚期階段,

故一發病就常會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狀: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這是因為血糖高會刺激口渴中樞可引起口渴。葡萄糖無法進入到肌肉和其他組織,導致身體誤以為血糖很低,進而飲食增多。與此同時,身體無法利用葡萄糖,只能消耗蛋白質和脂肪,導致體重減輕。此外,血糖超過腎臟重吸收閾值會隨尿液排出體外。

早起階段,2型糖尿病患者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進展,會逐漸出現微血管、大血管、神經系統病變。進而導致皮膚易感染、視力模糊、肢體麻木等症狀。若2型糖尿病進展到晚期階段,也會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究竟有啥區別?治療方法上有何不同?

不同點:發病年齡不同

1型糖尿病的發病年齡輕,以青少年為主。發病年齡的高峰在12-14歲,起病突然,症狀明顯。

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常見於中老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等疾病。然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增長趨勢也是令人擔憂。目前臨床也可見20歲以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更多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