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仁义不施,指挥失误,野狐岭一战攻守之势易也

在据今800多年的1211年,在野狐岭(今河北省万全县)发生了一场决定蒙古与金朝双方命运的战役。此次战役后,金国连连挫败,攻守形势急转直下,加速了金国的灭亡。


仁义不施,指挥失误,野狐岭一战攻守之势易也

我们先看一下当时的形势,首先,宋金签订完绍兴合议后,虽然后期有过宋孝宗年间的隆兴北伐,但是此次北伐以南宋的失败而告终,
仁义不施,指挥失误,野狐岭一战攻守之势易也​反过来看金国也没有立国之初的强大军事实力,宋金之间虽然一直摩擦不断,但是谁都没有能力一举击败对方,双方处于勢均力敌的状态。总体来说双方国家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北方,自从辽国被金国灭亡后,整个北方地区就处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说起金国,我们就要说说他们的祖先女真族,真族原来是在辽朝统治下的弱小民族,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但女真人向来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人一满万,天下无敌”,这是世人对女真人的评价。后来完颜阿骨打率领数千人起义,领导了对辽朝的反抗斗争,只用了几年时间就灭辽朝,建立了金朝。


仁义不施,指挥失误,野狐岭一战攻守之势易也​在联宋灭辽的过程中,金人看到了宋朝的虚弱,随后又南下攻宋,俘虏了徽、钦二帝,统一了中国北方,中国北方出现了一个富庶强大的金朝政权。直到成吉思汗南下时,金朝人口已经发展到近5000万,比当时的蒙古多40余倍;军队也在百万以上,比蒙古多出10倍。因此当时有人曾说:“金国如海,蒙古如一掬细沙。

但是此时的金朝政权,经过海陵王及金煕宗两朝的政权更替,国势不如从前,完颜宗旺,完颜宗瀚等百战名将均已全部去世,经济政治已经被严重汉化,凡事皆守汉制,渐渐的不修武备,以农耕为主,他们祖先的尚武精神已不复存在,最终逃不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一历史规律。蒙古与金朝,结怨仇甚久,金朝长期推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使蒙古人对金统治者怨入骨髓。金熙宗时期,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曾被金国以反叛罪钉在“木驴”上处死。金世宗时,金不仅要蒙古纳贡,还每3年遣兵向北剿杀,谓之“减丁”,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金国此举激起了蒙古人的怨忿。


1210年(金大安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五年),成吉思汗正式断绝和金国的岁贡。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二月,在怯绿连河誓师,亲率大军南下,蒙金战争开始。此役,金军精锐50万,蒙古军队10万人,双方在野狐岭展开激战,由于金军主帅指挥失误,贻误战机,金军全军主力覆没,精锐力量丧失殆尽。​
仁义不施,指挥失误,野狐岭一战攻守之势易也​不久,金将胡沙虎发动政变,杀死卫王永济,改立金宣宗。随后铁木真乘胜进攻金朝的首都中都,金帝被迫求和,成吉思汗撤兵。新皇帝害怕蒙古再次进攻,不顾徒单镒和太学生的反对,决定迁都南京(今开封)。成吉思汗包围了中都,1215年(金贞祐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十年),中都被攻破。

仁义不施,指挥失误,野狐岭一战攻守之势易也​成吉思汗下令将中都城府库的财物运往蒙古草原,随后又下令允许蒙古将士入城抢劫。金中都陷入一场灭顶之灾,大火月余不息,一座繁华的都城变成了废墟。1229年(金正大六年、蒙古窝阔台汗元年),成吉思汗的三子窝阔台即汗位。他率蒙古军队从南宋的统治区内通过,绕过金朝的军事重镇潼关,一举攻占了汴京。1234年(金天兴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南宋将领孟拱和蒙古联军攻破蔡州,金哀宗自尽后被分尸,金朝灭亡。
仁义不施,指挥失误,野狐岭一战攻守之势易也​金国的王子公主们像牲畜一样随意被人宰杀凌辱,这和100年前徽宗和钦宗被押解北上是何其相似,只不过当年的胜利者的后代,今天也是被人随意宰割凌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