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

導讀:富士康在國內是代工的代名詞,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不僅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而且招工也越來越困難。目前在大陸的工廠已越走越艱難,有些已陸續搬遷到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儘管早期為解決人口就業做出了貢獻,但也揹負上了“血汗工廠”的罵名,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先分析下富士康的員工收入狀況,想獲得高工資,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加班。

一年中,一月份加班只有28個小時,當然工資全年最低一次,實發工資2586元。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2月份全年工資最好的一次,加班總計86個小時,拿到實發工資4275元。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3月卻只拿到3461元工資!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從工資變化大概能分析出員工的人效及員工的穩定性狀況。每年的員工流動非常頻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生產線的勞動強度讓很多人無法適應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富士康的生產線就是一條條的流水線,富士康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充分利用了一些先進的管理模式,但分給員工的利潤卻微乎其微。

二、長期的夜班也使很多人離開

在富士康,經常會上夜班,經常是一個月倒一次班,對於年輕人可能不覺得什麼,睡一覺就能適應過來,可是年紀稍大一點的,經常好幾天不能適應過來,而且很多人也不情緣上夜班,他們認為:給我多少錢,我就幹多少錢的活,憑什麼給我3500的工資卻要我幹7、8千的工作量?

三、富士康的工作經驗對自身的發展沒有多大用處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富士康的工作經驗不能複製,在富士康工作過只能去工廠,不適合自己的個人能力提高。對於很多人,可能第一年是能學習點東西,但是以後的時間基本就是第一年的工作的重複。

這種經驗的積累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只是不斷重複熟練的過程。拼死累活工作了幾年,發現過的不舒服,錢也沒掙到,更不用談未來發展了!

四、薪酬績效模式罪魁禍首!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員工為什麼要走?馬雲說過:一是錢少了,二是心委屈了。但是錢給少了最能逼走員工!加薪是趨勢,富士康和很多企業一樣應順從社會趨勢,那又如何加工資最合理 ?相信年底了,很多企業也在頭疼此事!

探討:

一、加工資有哪些利弊?

  1. 加底薪,增加的是企業固定成本,直接帶走的卻是利潤,如果底薪部分佔比增加,雖然為了留住員工暫時性給予了更高的安全感,員工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2. 加提成,雖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會上升,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提成點數的激勵也只能是權宜之計。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二、又該如何給員工加工資才是科學合理?

馬雲:要想加工資,必須勝任更多的工作、提供更高的價值。

如果員工不能有更好的表現、創造更高的價值,片面的加工資也就沒有好的結果。

然而很多中小企業為了留住人才、穩定業務,在沒有更好激勵機制的條件下,只能選擇加底薪或提成。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給員工加薪必須遵守的八大規則:

我能比過去做的更好;

我能滿足新的更高要求;

我的崗位新增了價值點;

我願意去做更多的事情;

我能做到超出標準的結果;

我能做到支持公司業績增長的價值;

我的價值貢獻超越我現在的薪酬;

我可以解決企業更多更重要的問題。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三、如何設計富有激勵性的薪酬機制?

1、逐步打破固定薪酬制。

2、薪酬與績效完全融合。

3、共贏與創造是核心。

4、實現計薪的產值化(公司與個人產值)與價值化(工作分割定價、增值)。

5、目標管理、團隊建設助力績效文化。

6、一切用數據說話、明確各項標準和要求。

7、當前價值與未來價值的大薪酬包計劃。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對於中小企業製造工廠而言,我推薦:用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解決為員工發工資的困惑”!

因為KSF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對於正在做KPI的企業,KSF比KPI更注重老闆與員工的利益平衡,容易被員工接納,發揮快效的價值。

2.對於還沒有做績效管理的企業,KSF既是一份加薪計劃,同時又是快速改善企業績效的系統方案。

3.對於還在用固定薪酬模式的企業,KSF打破傳統薪酬的剛性痼疾,構建激勵性、增長性、全融合的薪酬績效。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KSF也具備實踐過程中的特定價值:

1.讓員工為自己而做,員工與企業利益趨同、思維統一!

2.極大地挖掘員工的能力與潛能,讓員工有被管理者轉變為“經營者”!

3.強調企業與員工的公平與平等交易,向一切浪費開刀,使資源發揮更大的價值!

4.平衡推動企業向上發展,快速促進企業利潤增長

富士康如何擺脫“血汗工廠”的罵名?

點評

1、KSF是以員工需求為導向,以激勵員工為導向,以平衡點分錢為導向;

2、KSF平衡點是平衡企業和員工利益的支點,超出平衡點即分錢,員工從此為自己做;

3、KSF不是目標激勵,KSF是讓員工自己把目標定高,因為目標越高,獎勵就越大,員工也希望自己能做到更高的目標。

4、KSF讓企業老闆和員工的利益趨同,員工工資高代表企業績效高,打破傳統員工工資是成本的負擔,最終實現人力資本。

歡迎就此問題展開交流、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