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讲观点:崔永元们的悲喜起伏录

讲观点:崔永元们的悲喜起伏录

------本期内容导读------

一个官员与普通老百姓在街上突然撞了一下,这里面的强弱曲折关系,还真是在根据所处的不同时代来判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定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怎么着都是老百姓倒霉;2000年之后,论坛、微博等媒体环境的发达,只要网上一曝光,“当官欺压老百姓”的口水足以淹死人

------以下正文详情------

崔永元怒怼冯小刚的事件已经吵吵闹闹一周多了,又是截图、又是视频,各种口水、各种掌故,真可谓是真料十足、精彩非凡了。只是在这场纠葛中,当下的许多吃瓜群众一直不太理解的就是:崔永元一边在强调十几年前的自己可是一个被别人蹭热度的当红人物,另一方面也反复解释这次的爆发只是为十几年前无法释怀的委屈。简单说来:既然十几年前那么红、那么牛,为何又在承受委屈呢?

这事有一好比:话说一个官员与普通老百姓在街上突然撞了一下,这里面的强弱曲折关系,还真是在根据所处的不同时代来判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定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怎么着都是老百姓倒霉;2000年之后,论坛、微博等媒体环境的发达,只要网上一曝光,“当官欺压老百姓”的口水足以淹死人;而更随着这几年自媒体的发展,更加理性的网民与受众,又会有了更多的角度观察与更加客观的围观态度了。

而崔永元们的悲喜起伏,恰恰就发生在后面的两个阶段或者说是时期之中。我们之所以在这里提出“崔永元们”的概念,意指这样的讨论并不仅仅局限于小崔自身,而是一代曾经被误解或夸大过的那些人。

同样是十多年前吧,就在刚刚供职的地方媒体,曾经发生过一次还挺出名的记者在乡镇采访被打的事件。这事要是搁在再早个十几年的时代,那就是“无冕之王”的权威与地位遭受挑战的严峻事件,打人者不说是绳子以法、其相关领导都得是无条件地前来负荆请罪啊!但是,可惜的是,那是发生在二零零几年的时间,一方面相对开放的舆论环境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可能会质疑被打记者的声音,另一方面相对谨慎敏感的媒体领导也会给自己的记者各种无形的压力。事情往往总是按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和稀泥的方面演化。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打的也就这么白打了,背后的是非曲直也就这么没声了。

被打的记者在当年实在是过得太憋屈,更憋屈的是十几年后却因为个人身体的意外原因早逝离去。在我们缅怀其执著且不平凡的媒体从业经历的时候,谁也不愿去触及并再提到十几年前的那段个人受辱的往事。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崔在十几年前,遇到了便是同样类似的经历。

是啊,你都是电视台的人,而且还是最牛最牛的中央电视台的当红主持人,怎么能与人家拍电影的人过不去呢?再说了,就算是人家的电影情节有影射,那影射就影射呗,都说是身正不怕影子歪,自已又怕什么呢?当然最关键的便是,那个年代时所谓的当红主持人,其名气也好、其社会地位也罢,号称都是单位与上级领导给予的,领导要求你委曲求全,你还难怎么样呢?!

这真是所谓的社会地位的表象与实质的对立、脱离甚至是相背的绝妙描述。公众对于社会事件,总是会不自觉地套用“同情弱者”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十几年前,当红的小崔站在央视的平台上,他是当年强者,哪能动不动就去指责并不出名的冯小刚以及更没名气的范冰冰呢?而十几年后,经受过多次舆论争议的小崔早已褪去名人的光环,反倒是一路顺风顺水发展的冯名导与范明星此刻站在强者的舞台之上,大家才突然地感觉到:小崔这些年过得真不容易。

所以,有人说,崔永远此番是领悟的中国社会舆论圈里的真谛,踩准了各种口水战争论里的技巧规律,其实不如说,恰恰是时代的发展,小崔不过是随着本性,相对幸运地站在了一个更容易被公众看懂、看明白并理解乃至同情的位置。也只有明白这样的规律,我们才容易看明白这年头此起彼伏的各种口水战、攻防战里面的是非与胜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