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新就業歧視引熱議:學生會幹部直接pass,學生幹部在就業時究竟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

匿楓


學生幹部有:學生會、黨支部、團委和通訊社。

我認為找工作時,學生幹部這個形象加不加分一是根據工作性質決定,二是根據你當學生幹部期間做了什麼事有關。

比如說,你應聘的是銷售方面的工作。如果你在學校擔任過學生幹部,還是什麼學生會主席、通訊社社長啥的,那絕對是加分項啊。公司可能會考慮你在擔任學生幹部期間鍛鍊了溝通能力、組織能力,應該能比較好地和客戶交流。

但是如果你應聘的是技術性的工作,在其他三個部門還好,但是在學生會的話,確實會讓人有一種喜歡打官腔、喜歡阿諛奉承的感覺,除非你有過比較突出的成績。不然,在簡歷上最好還是別寫了。

公司招聘你時,最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學生幹部的名稱。比如說我吧,我應聘新媒體運營這個職位時,我寫的是“進入通訊社期間,發表省級、州級、校級新聞多少篇,擔任攝影部部長期間發表了多少圖片”。

老闆看中的是我的寫作能力和攝影技術,是我發表的篇數吸引到了他,而不是我進入了這個學生幹部部門。

我認為在大學期間,競選學生幹部,參加社團活動,這些都可以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寫作能力等,是個值得鼓勵的選擇。不參加這些的同學也沒怎麼學習啊,我周圍的一些同學大學前三年的時間多半在打遊戲、追劇中度過。

一個過來人的建議: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最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和生活又一個大致的規劃,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做出一些努力,這樣回頭想起還算是段有意義的青春。


——END——

你對於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學生會幹部這個標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加分項,大家千萬不要被這個新聞報道給誤導了。

我曾經代表上市公司參加過百場以上的校園招聘會,收過的簡歷少說也有大幾千。在我這樣的HR眼裡,篩選簡歷基本上只有這幾個維度:第一,學歷;第二,獎學金;第三,學生幹部;第四,GPA;第五,持有證書;第六,實習經歷。

大多的簡歷上面,除了學歷以外,其他的內容都沒有。這說明什麼呢?

這說明只要有獎學金,學生幹部經歷,超高的GPA,持有CPA或通過司法考試,有大牛公司的實習經歷的其中一項,就已經夠在眾人當中脫穎而出了。其中學生會幹部幾乎是最容易達成的一個項目。

而且學生會幹部的成績一定差嗎?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學生會幹部並不是靠選舉的,而是由管理團委和學生會的老師指派的,平時大家的表現,積極程度差距並不是很大,而且這些老師也不一定會看到你辛勤努力幫學生會幹活兒的樣子。然而這些老師就很關注那些拿獎學金的學生會幹事,等到換屆的時候一看,學生幹部沒幾個是沒有獎學金的。

所以那些說學生會幹部成績差的人,怕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吧?

而那些沒有參加學生會的學生,難道就去圖書館裡面努力學習,就去實驗室裡面熬夜做實驗了?並沒有嘛,明明都窩在宿舍裡面打遊戲了嘛。

事實上,在大學裡面就可以開始做職業規劃了。

如果對科研有興趣,就不要去參加學生會,心無旁騖,好好學習,考研/保研。

如果對專業性工作有興趣,就去考職業證書,CPA,CFA,司法考試。

如果對某個行業有興趣,就去大公司當實習生,儘早參與職業實踐。

如果沒有規劃,就去學生會吧,你的組織能力,策劃能力,溝通能力都會得到鍛鍊,而這些基礎能力會在將來的職場上給你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幫助。

我是無良HR,關注我,最新的職場觀點將不斷為您推送。

無良HR


首先我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這條新聞的的源頭,網上卻已經充斥著這條新聞的評論與專家看法。如果這個新聞是假的呢?退一步說,假設這個新聞是真的,這固然是歧視,但也無法知道究竟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太籠統了。

仔細想一下,先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如果你媒體公司找技術崗位,學生會幹部沒什麼用。如果你媒體公司招創意類崗位,那可能宣傳部還有芝麻點兒用。因為如果你是宣傳部的,可能對你這類崗位還有點用,畢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連續且長期的。而且宣傳部同樣會在日常宣傳中應用大量文案來吸引學生參加活動。如果你媒體公司招管理崗位,那你學生會經歷有用但有限。管理需要大量的實踐而不是理論知識,而經驗是累積起來的。所有要看崗位,但是你要直接pass,除了企業歧視這一問題比較大之外,其他也沒什麼錯誤。

對於企業而言,不管國內外,他們需要的是【即插即用】的人才。這其實也是現在很多大學生找工作難的原因。找工作難不是供需數量不平衡,更像是供需質量不平衡。所有企業肯定先考慮有實習工作經歷的人,有職業資格認定證書的人,然後如果這些都沒有依然很多人,那找平均績點超高和有學生會工作經歷的人。所以若公司應聘者非常多,牛逼的人也很多,那直接pass掉有學生會工作經歷的人也沒話說。因為這對於企業的招人成本來說是最經濟的行為選擇。況且,所謂的學生會鍛鍊人溝通能力等,其實企業在短時間的面試中是無法量化測量出來的。

再加上最近學生會的總體形象在社會上風評確實不好。你隨便一搜,可能就負面新聞一大把。這些新聞的主題無非就是學生會官僚主義盛行,學生會成員在評獎種受優待,學生會成員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這對於大多數辛辛苦苦工作的學生會的人員並不公平,現在找工作還不能把這樣的經歷寫進簡歷(因為可能會被直接pass而自己不知道)而負面新聞帶來的流量又是極其巨大的。這一切不能改變一個事實:負面代表不能代表一個群體,他們只是最臭名昭著的那些個代表罷了。

所以對於個人來說,這不公平。但是,必須要看到加入學生會的好處。對於大多數大陸的學生而言,加入學生會是瞭解社會機構組織運營最好的機會,也是加入社會之前僅有的機會。我們必須看到,中國大陸的學生可能在大學之前不像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就已經參與社團活動了。他們必須努力學習去應對高考,所以他們在大學裡去了解組織運作架構的機會就是學生會與社團。這對於學生的社會化是很重要的一步。請注意,這些東西無關組織力,領導力,溝通能力,策劃能力的鍛鍊與培養。知道社會機構的運作模式能很好的補充書本里面沒有的東西。

當然,這並不是說領導力等沒用。在國外的教育學界,領導力的培養是培養人才重要一環,這比所言甚廣的管理能力更貼合實際。此外,良好的共情能力也重要。而學生會的操作過程中涉及大量的出現分歧-討論-達成基本的共識這一過程。你不能良好的共情,無法傾聽別人,那再怎麼好的交流技能都沒用。交流技能也是進學生會或社團能帶給你的東西。對於很多內向的中國人來說尤其是。我曾問過國外的高中老師,說說他們覺得中國學生出去讀書最需要的能力是什麼,他說是敢於去交流的能力。不是說這些學生英語不好,也不是說他們學術素養不夠,就單純的交流,你敢不敢一進陌生群體第一個去破冰? 我們之前的教育總再強調學術素養的培養,這固然有優勢,但能把你的東西說出來,你才有可能進入群體,利用群體的智慧,然後學習吸收,不如永遠是單打獨鬥。所幸,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已經強得太多了。所以,在依然強調學術素養的前提下,去學生會里面闖一闖對你的交流溝通能力絕對有用。這一項也是企業需要人才的素質。

所以,對於每個個體來說,你需要進入學生會里面去學一些書本里沒用的知識,你也需要進入學生會里面去鍛鍊一下自己的口語能力和勇氣。這種東西能給你大學期間帶來好幾份實習,而這些實習經歷完全可以讓你在以後的求職過程中脫穎而出。至於直接pass學生會幹部的企業,根本也就是少數。你想做的是實習,並不是決定你之後幾年或幾十年命運的正式工作。簡歷多投就行了。幹得不順心換了不就得了,這也是一個試錯與學習的過程。所以,沒必要去糾結到底是加分減分項,從最功利的角度來講,這都是加分項啊。

至於社會上對於學生會幹部的看法,要是多些人去義無反顧投入學生社團工作且自己變得一表人才,媒體多一些報道,自不必擔心。這種事情你總要先做了才知道好不好,對不對,別聽別人瞎扯。


喜歡請點贊,讓答案為更多人所看到。歡迎關注,與您分享教育、心理學的讀書筆記與思辨內容。


教育怪談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學生會幹部的特質和就業需要的能力兩個維度分析其內在的關聯性據此來探討究竟是加分還是減分。

先看學生會幹部的特質

學生會是在學校團委老師協助下成立的學生自律組織,從上至下按等級劃分為學生會主席團-各部部長-部員,其中學生會主席團由主席、秘書長、副主席共同組成,部長又分部長分為正部長和副部長,一般每個部門部員會有10-30人不等。

近年來之所以大家都對學生會幹部較有爭議是因為學生會幹部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越來越“走味兒”。先來看幾個詞“黨員資格”““保研資格”“優先就業機會”“名譽證書”“獎學金補助”“支配他人的權利””本該純粹的大學校園裡因為學生會幹部看得見的“利益”讓很多人趨之若鶩,爭相競爭之下幹部的選拔制度也越來越“潛規則”化。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利導致絕對的腐敗!本該唯才是舉的選拔,因為學生會內部基本都是屁股決定腦袋,更甚者很多高校連表面上的民主制度“投票”環節都沒有,所以就形成一種“唯上論”,“阿諛奉承”“官僚作風”大行其道。


阿超目前就讀於河北省排名前十的某財經類院校,自進大學之後就聽到很多學長勸告“一定要和xxx”搞好關係,陪部長酒喝好了才有機會當部長,跟主席搞好關係才有機會得到他的支持,所以要私下“多走動”。


怎麼走動?“請客吃飯、唱歌”“送禮”選舉前一定要“包紅包”這樣你才能往上走,然後呢?“有機會入黨啊!”……凡此種種,不勝枚舉,甚至私下聽到,主席團的不同職位每年都是明碼標價……有沒有覺得跟……很像?你懂的!

再來看就業需要的能力

初入職場的新人撇開專業、學歷不談,最重要的就是執行力和做事態度,上級交代的事情,要不遺餘力的把精力聚焦在做事上,以結果為導向,而非和領導搞好關係。新人就一張白紙,無論是職場技能還是做事原則,都要謙卑的向人請教,總是想著自己怎麼著曾經也還算個“幹部”眼高手低,很難做到空杯心態踏實學習。

很難想象在當下學生幹部的選拔制度下,通過這樣的方式,經歷這樣的“洗禮”最終被“鍛鍊”出來的“幹部”對於工作而言會有多少加分?

當然,上述一些現象並非所有學校和學生幹部都是如此,我親身經歷過靠自己一步一步把事情做好,憑藉能力做到學生會主席的人。誠心正意做事,不搞旁門左道,最後無論從組織能力、策劃能力還是領導能力都得到了很好鍛鍊。


人做過的事,獲得的能力,最終都會沉澱為與之打交道時能夠被對方感知到的素質,所以學生會幹部就業時究竟是加分還是減分,還是真正面試時再檢驗吧!


從事高淨值人群財富管理工作,重度旅行患者。

堅信無論自身成長還是資產配置,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是不二之選


蘇珊職場進化論


有公司在招聘實習生的時候,直接拒絕了學生幹部。拒絕的理由是公司認為學生幹部不學無術、官僚作風、眼高手低等等。

很多學生在看到這條新聞後,跑來問我:老師,到底是我還要不要做學生幹部,以後畢業的時候,學生幹部這個身份到底是能幫我加分,還是會減分?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1、看學校、看專業。

世界是很小的,尤其是專業領域。

比方說,你學新聞專業的。到了校招的時候,新聞單位、新聞機構的人就專門往固定的學校去招人。

所以,你的學校怎樣,你學校這個專業水平怎樣,用人單位他們是很清楚的。

往年他們都在你們學校招人。他們公司就有你的學長、學姐。對於學生的情況,他們都是瞭解的。

到底是招專業過硬的普通學生好,還是會各種套路的學生幹部好,這些公司都是心裡有數的。

所以,到底學生幹部這個身份加分、還是減分,取決於用人單位對你們學校、對你所學專業的要求和接受度。

2、要看公司提供的職位是什麼。

用人公司是很務實。他們招人是給自己幹活的,他們有明確的目標。

比方說,有些計算機類公司,他們就是要招精通專業的學生。他們喜歡天天寫代碼、天天學代碼的普通學生;

他們就不喜歡成天忙這忙那的學生幹部。他們認為學生幹部不務正業,學術不精。

但是,市場營銷類公司可能就不這樣想。

相比較於普通學生,他們可能就偏愛招學生幹部。因為他們認為學生幹部在學校時就懂很多人際交往套路了,也有一定的社會經驗了。招這類學生幹部進來工作,可以更快投入工作。

因此,學生幹部這個身份是否加分,還是要看公司的具體要求是什麼。

最後,告訴大家,無論你是普通學生,還是學生幹部,永遠都要把提高專業能力放在第一位。

公司招人是來幹活的。你幹活了,他們才給飯吃。你的專業能力,就是你能否吃到這碗飯的保證。

無論你是不是學生幹部,你都要先學好專業。

學好了專業,才能找到工作,才能有發展。

如果專業學得不好,無論是普通學生,還是學生幹部,人家公司也是說不要你,就不要你。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情感的熱點知識推送給優秀的您。

您的每次轉發,都是在幫助別人。


柳柳老師


大學是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十年寒窗,幾張試卷,將全國上千萬的高考學子分別送到不到的地方,送到不同的學校,高中生活太過壓抑,飛入象牙塔的孩子好像插上了新的翅膀,他們註定會飛得更高更遠。


進入大學以後,第一個接觸的人不是老師,而是大二、大三的學長,學姐們,而這些學長、學姐們一定是學校學生會的成員,或是幹事,或是幹部,而這些大學新生們,在一年以後,他們中的一些人,也會像今天接待他們的學長、學姐們一樣,成為學生會的一員,在開學季的時候,去迎接下一屆的學生。


曾經的學生會幹部炙手可熱,許多的學生們都以能成為學生會幹部為榮,因為他們認為,學生會是一個可以鍛鍊人的地方,可以提前學習到一些社會上的東西,為他們未來的就業提供一點加分的項目。


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市場變幻莫測,用人單位在意的早已不單單是大學畢業生的領導、組織能力了,據數據顯示,如今的HR市場更需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於是,近來就有網友爆料說如今的就業形勢下,出現了一種新的就業歧視,曾經讓學生們引以為傲的學生會,竟成了就業、應聘路上的絆腳石,會被應聘官直接PASS掉。


事件一出引起了學生們的恐慌,難道努力進取,奮鬥向上錯了嗎?其實大家大可不必恐慌,這只是個別的現象,不過是被網絡鍵盤俠們裹挾著引導到了一個點上而已。而究其原因,是業內人事的一種觀點,說是這些“幹部”們實質上的意義沒有,卻是功利、浮躁的代名詞。


如此的歧視當然不能坐視不理,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言論不要影響到在校生們的判斷,我們必須明確:一、僅僅是一個學生會幹部就被冠上功利、浮躁等代名詞是極為不妥的,簡直就是為了歧視而歧視;二、並不是所有的用人單位都是如此,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的想法,那就武裝好自己,當自身足夠優秀,他不用你是他的損失。


決勝網


真是極具諷刺意味啊,我所熟悉的學生會,變化真是太快。

我們畢業的那個年代,有學生會經歷,毫無疑問是加分項。現在,竟然出現求職中學生會幹部直接PASS,擔任過學生會幹部竟然成為減分項。可見,現在的一些學生會,給人都留下了什麼印象?一些高校的學生會,的確需要大力整頓了,官僚作風,機構臃腫,人浮於事,飛揚跋扈,追名逐利等等。學生會,本是為學生服務的組織 ,本是鍛鍊能力的組織,現在真的變味了。



學生會醜聞不斷。

就在剛才看到一則報道,成都某高校學生會幹事在微信群中艾特學生會主席,因為稱呼其為學長,竟然遭到管理員的粗野訓斥,另一管理員提醒試用幹事“要注意說話方式”,官僚習氣盡顯無遺。

同樣在前不久,某高校學生會一份學生會成員任命文件被曝光,這個學生會竟然有近百位“高級幹部”,引起軒然大波,最後學校道歉撤回任命。試想,這樣的學生會能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甚至有學生會曝出用錢買官的醜聞。

所以,這家位列TOP5的媒體公司在招收實習生時,學生會幹部直接PASS,拒絕招收學生會幹部,這的確令人“震驚”。雖然這樣做太絕對了一點,但對於企業來說,他們這樣做又情有可原,畢竟,他們想招真才實學的大學畢業生,招腳踏實地的大學畢業生。

我真的覺得很奇怪 ,學生會怎麼會給人以這種印象了?當年我讀書的時候,在學生會工作了三年,當了宣傳部長,可那個年代沒有什麼等級之分,大家就是在一起幹事,尤其是大型活動的準備,策劃,學生會全體成員都在一起,齊心協力,其樂融融。學生會主席哪有什麼架子。

當然不是所有學生會都這樣,我相信有些學生會還是保持著學生的本色的,但對於有些功利性十足的學生會,反思吧!


途蟲的百味人生


前幾年,我在私企工作的時候,老闆曾經明確指示:不允許招錄曾經做過學生會幹部的畢業生!人事部經理不解,問他為什麼?他說,公司需要的是踏踏實實幹工作的員工,不是認認真真走關係的領導!

當時,很多人不理解,認為老闆有點小題大做。大家普遍認為,二十歲的學生,能有什麼心機,老闆這麼要求,未免有點戴著有色眼鏡看人了。不過,既然公司是人家的,當然是人家說了算。

後來一件事,讓我感覺老闆看人看事還是很獨到的。有一次,公司招一個工程師,我是面試官之一。其中有一個應聘者,剛從一家公司離職,來應聘一個主管職位。往那一坐,再看那眼神,總感覺端著架子似的。因為簡歷在招聘專員那裡,我並沒看過,我小聲問招聘專員:“這人是不是學生幹部?”招聘專員看了看簡歷說:“還真是啊,你怎麼知道?”我說瞧他那坐相,我猜的!

面試開始後,他果真有學生會幹部的“優良作風”,侃侃而談,毫不怯場,而且時不時地加入一句“我認為……”。當時,我就對這個人印象很不好。剛畢業沒多久,要經歷沒經驗,要能力沒能力,哪裡輪得到“你認為”呢。不出所料,人事部把他給槍斃了。後來招聘專員告訴我,她們曾經跟他的老東家打過電話,上一家單位對他評很不好,說他是紙上談兵的趙括式人物。老闆就是因為他華而不實,才把他開掉的。

今年的時候,網上曾經曝光過很多起學生會幹部官僚主義嚴重的事件。某知名985大學,小小的學生會,竟然任命了一百多個學生幹部,而且還註明了行政級別,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某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更令人噴血,學生諮詢開會事宜,稱呼學生會主席為姓名加學長,沒想到有一個幹部大抖官威:“楊主席是你叫的?你自己沒點數嗎?請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好大的架子!

就這樣的學生幹部,還沒進入社會,已經官氣十足,哪個單位敢用呢!所以,一些用人單位明確提出:參加過學生會的大學生一票否決!這種做法可能有點偏激,但又何嘗沒有一些道理呢!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學生會幹部就是加分項,就可以在用人單位面前炫耀一把,搞不好,這恰恰是你的減分項!



管理那點事


梁宏達說過,我這不招混過學生會的“人才”!

學生會是設立學生和學校領導團體之間的機構,既服務於學生群體,也能輔助學校管理,提高學校的管理服務效率,設立的初衷一定是好的。

但就是因為它橫跨在學生和學校之間,產生了權利和義務的糾結,所以,學生會本身的管理出了問題就容易引申出很多癥結。

第一、特權階級的產生

校園的環境應該是比較單純的,但是學生會可能助長了官僚主義。

學生會中本身就有職級劃分,主席、副主席、部長、副部長……,從選拔到升遷上位的三角形結構,這與體制內的劃分,非常相似。

而各職級所對應的權利不同,更上層更能接觸到天花板。

學生會能跟老師和學校管理層進行接觸,也更容易搞好關係。學生是一張白紙,沒人脈,沒權利,沒資源,但是老師和領導們有。

這種接觸會造成一種不好的影響,我們把體制內的優缺點搬到校園裡來了,有些問題嚴重時是反社會的,是要進小黑屋的。

也許你以後到社會會經歷這些,但是這種氛圍實在不適合學術氛圍濃厚的校園環境,借用老梁的話說,官員是分配財富的,文學家,科學家,律師等才是創造財富的,我們幾十年來就想消滅官本位思想,不能讓在校園裡復燃。

第二、小團體的產生

很多學校的學生會管理學校是不直接參與的,所以學生會成員的選拔是不經過學校的官方審核的,於是,學生會內部的可操作性就變大了。

有些學生會中容易集結小團體,成員中不乏“關係戶”的存在,有違公平公正的原則。

第三、對學生素質缺乏積極影響

學生會本身也是為了鍛鍊學生的溝通和辦事能力的,但是學生會過多的雜事可能對學生的課業水平有影響,尤其是醫學,化學等特別耗費經歷和時間的學科。

而且當學生的品德修養還在發展期的時候,應當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品格和正確地價值觀。

一個管理不當的學生會,不會給他們帶來好的影響。

當然,我不是說學生會都是壞的,但我們要記得它建立的目的和意義。

在培養學生管理能力,人際交往和運營經驗的同時,能對他們進行良好的品格塑造才是學校該做到的事情。

如果學生會有問題,那學校的管理也一定有問題,省時省力從來都不應該作為教育的第一目的。

學校加強對學生會的監督是應該的,甚至教師推介,成員公開選舉都是比較好的方式,雖然老梁的話有些偏見,他自己也這麼認為,但是維護校園的公共秩序和保持學校單純的教育教學環境,從來都不應該是衝突的,不是嗎?


席越


學生幹部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個人認為還是因人而異,也是因工作而異。

案例一:小李剛參加完高考,他表姐就在他耳邊“碎碎念”,“上學了一定要爭取入個學生會,然後當個班幹部,我們當年學生會主席直接去了中國銀行,當學生會幹部,不僅可以和老師搞好關係,還可以入黨……”,單純的小李對錶姐這些看法是嗤之以鼻的,他認為“是金子在哪裡都是發光的”,然而四年大學畢業後,他發現入黨那批果真學生會幹部居多,工作找的好的,果真也是學生會幹部居多,他悔恨當初沒有聽表姐的話。他當年一直以為表姐“相當勢力”才鼓舞他入學生會的,畢業的時候,他才明白其實,入學生會更多地是鍛鍊,甚至可以顯著提高自己的情商,同年和自己一起入學的“愣頭青”,經過“學生會”的洗禮,無論是在待人接物,還是語言表達上都比自己高出一大截。

案例二:小李看著自己的妹妹小花高中畢業了,即將上大學,對小花說“花兒,哥哥混這麼慘,就是因為當初沒有入學生會啊,你一定要入學生會。”小花的性格比小李還要悶,平日裡喜歡拿本詩集在旁邊讀,大有一番“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別看小李一直覺得自己混的不怎麼樣,可是在妹妹小花看來,小李特別優秀,哥哥小李的話就像命令一樣。大學伊始,小花就參加了學生會,有次學生會開集體會,會後,大三學長現任學生會會長走過來對小花說“小花,你只要不退會,到大三咋也能當個辦公室主任呢!”小花當時都驚鄂了,舍友七嘴八舌的探討說“學生會會長”的話裡有含義,弄得小花好幾宿沒睡著,小花想自己的理想只是當一名作家,何必淌這渾水,新學期果斷退會。

通過案例,我們可以看出來,如果單說學生會幹部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恐怕沒有人敢給出肯定答案,就我個人經歷,我認為學生會幹部應該作為加分項。


讀高中之前,我很少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一部分是傲氣,自覺“很聰明”,另一部分是覺得“浪費時間”,後來,讀大學的時候,我參加班級競選,成為了一名班幹部,但是沒有依舊沒有參加學生會,理由是“為我們班服務,我很樂意,但是為學生會服務,還是覺得浪費時間。”

當班幹部期間,有兩件事對我觸動特別大,一次是四級考試,大家都積極準備,但是總有那麼些同學懈怠,我們就開了個班子成員會,提出由好學生帶“壞學生”的辦法,就是一幫一,當然大部分好學生都是“女生”,所以女生去上自習,喊上“幫扶”宿舍的男生,那次我們班拿到了全校非英語專業第一名的好成績,我平時英語成績並不好,但是在良好的氛圍裡,我雖然是宿舍最後一名,但是也拿到了80分的好成績,之後,在學習中,還是現在的工作中,我都能夠有意識地去利用集體的力量,而不再單打獨鬥。

第二件事是德育評分,每年評獎學金時,都要進行德育評分,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班幹部都是班集體成員集體選出來的,但是德育評分時普遍成績不高,從這件事情,我明白一個道理“即使是你自己推薦的人,但是位置不同了,認可度就會降低”,譬如班幹部因為上傳下達,要傳達老師的任務,要協助老師管理學生,很多時候被認為是和老師沆瀣一氣的,導致德育評分低。在工作中,我時刻分清目的和方法,盡力做到用最簡單的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讓別人認為你站在他的對立面。”


因此,我認為如果本著一顆“服務”的心態去加入學生會,並時刻提醒自己反思,學習,學生會幹部無疑是一個加分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