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與中國和美國有關的生意人和他們的這半年|CBNweekly

與中國和美國有關的生意人和他們的這半年|CBNweekly

與中國和美國有關的生意人和他們的這半年|CBNweekly
與中國和美國有關的生意人和他們的這半年|CBNweekly

北京時間2018年3月23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表示,他將對中國價值高達5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在沉睡中的人們醒來後被這一消息震驚了,這是近些年來,美國總統對中美貿易製造出的最大難題之一,從這一刻起,媒體們認為特朗普打響了對華的貿易戰。

隨後,中國政府也宣佈了一系列措施與舉措以應對這起事件,如4月4日宣佈對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涉及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金額約500億美元。

事態的根本性逆轉發生在2018年4月15日。這一天,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突然激活了針對中興的出口限制令,這一禁令限制與禁止中興通訊及全資子公司深圳市中興康訊電子有限公司申請、使用任何許可證或許可例外,或從事任何涉及受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物品、軟件或技術交易。

這對中國第二大電信設備公司來說,簡直是突遭橫禍,尤其在這家公司本身在遭遇轉型與市場競爭加劇時期。它們在幾天後發佈聲明,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在相關調查尚未結束之前,執行對公司施以最嚴厲的制裁,對中興通訊極不公平,中興不能接受。如果從中美貿易摩擦的角度來看,這一事件並不意外。根據禁令,相當於一年前的和解協議暫緩執行的禁令被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激活,從2018年4月15日至2025年3月13日結束,為期七年,聽起來這對中興是“巨大災難”。

与中国和美国有关的生意人和他们的这半年|CBNweekly

2018年4月1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突然激活了針對中興的出口限制令。

隨著中美雙方高層的溝通交流與磋商,中興事件被暫時解決,但這一時期,與中國和美國有關的生意人和他們的這半年,卻經歷著不同的感受。

英國人Michael在中國生活了超過12年。2018年5月19日上午大約9點,他步行來到Costa咖啡,準備在這裡做做方案,以用於下午的一個商務活動。

作為一名創過業、當過老師,而後到中國內地為一家香港的物流公司開拓內地市場的高管,他已把北京當作了自己的家。

坐在咖啡桌前,Michael 並不急於完成他的工作。他環顧了一下咖啡館中的人群,坐在他前面年約五六歲的小朋友吸引了他的注意。

“小朋友在這家算不上便宜的咖啡館挑選早餐,他自然自如,一點不怯,這說明他的父母有愛,收入不錯,這是一箇中國小家庭的生活,它背後是中國經濟發展與變化的體現,中國的增長太驚人了。” Michael 對《第一財經週刊》記者說。

Michael負責這家已經有40年曆史的公司在中國內地的銷售業務。他所服務的公司1994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他在11年後加入這家公司,一直做到今天。

“那時還沒有這家咖啡館,一切都變樣了。當然,我所在的全球快運業務行業,中國公司的國際運營管理經驗在當時亦少之又少。這兩三年,全球快運業務都在下滑,但我並沒有感受到這半年中美貿易環境發生變化的影響。” Michael 稱,“總部也沒有對我們有任何的警醒與提示,一切如常。從經驗來看,即使有變化,也可能發生在增加或減少對市場的投資。歐洲的投資者可能在觀察,他們關心的是,把錢投到哪裡最賺錢,生意如何做,好不好做,以及如何持續下去。如今的狀況,就像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一樣,只是波動,未有切實的變化。”

Michael所服務的公司,客戶有IBM、博世以及匯豐銀行等大公司,是一傢俱有代表性的外資公司,他的直接老闆是美國人,即使這半年關於中國與美國的貿易環境被媒體廣泛關注,他的老闆亦未有和他談及在中國或者美國做生意的市場環境的變化。

他覺得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是一個聰明的商人,他以一檔做了很長時間的節目為例說明。那是一個競爭特朗普家族公司職位的節目,最終獲勝者將工作一年,拿百萬美元年薪,錢由特朗普的公司出。

這檔節目設置的場景是,參加PK的候選人,如何開展一門生意,在哪裡開展,他們通過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展現自己的個性特點與商業潛力。

那時,特朗普不是美國總統,還是一個生意人。當聽說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Michael並不是特別意外,他說自己從那檔節目中有受益,對他管理公司帶來幫助。提及特朗普在推特的發文,以及在公眾面前的表現,他覺得特朗普的出發點都基於利益,出於商業本性,倒並不一定會採取什麼過激的舉動,去破壞關係。

這一點與BBC評論員、牛津大學中國中心負責人,也是中國問題專家的Rana Mitter的看法相似。他舉例說,特朗普是一個商人,他所採取的措施都基於美國利益,不太會有過激舉動。

Michael的朋友們對特朗普的評價分岐很大,有些覺得他很滑稽、可笑,有些覺得他識時務,懂政治權術,精於生意。

在新西蘭生活的董莉感受有些差別。十多年前,董莉一家移民奧克蘭,做貿易生意,主營業務為中國與新西蘭的鞋的貿易,美國也有少量業務。

因為生意的原因,董莉在美國打了一個官司,結果是她贏得了預期的結果。事情起因於她在美國的合作伙伴的詰難。和之前一樣,董莉向這位合作伙伴發去了合同約定的數量與質量的鞋,但他的合作伙伴因擔心市場影響,以鞋的質量為由,拒絕向她付款。做了多年生意的董莉立即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在溝通未果後,她向當地法院起訴了合作伙伴,追討60萬元的貨款。

案子開始審理後,董莉從奧克蘭飛到美國出庭,在審理現場,董莉聽出了美國律師的不負責任——他沒有做資料收集整理與事件經過的問詢,對事實的關注調查不夠,以至於讓董莉處於不利地位。

發現這個苗頭後,董莉在現場為自己做起了辯護,提供了事先準備好的材料與證詞,並向法官展示了證據,儘管讓自己請的美國律師感到尷尬,但她的證據與證詞打動了庭審法官,最終她追討回了大部分的貨款,她對這個結果比較滿意。

“在美國做生意,法官還是公正的,他們對於律師的套路相當瞭解,從起訴到審理,我感受到的法制環境是公正的”,董莉告訴《第一財經週刊》,“但是做生意的合作伙伴,他把市場環境變化的代價推給我,這不是一個好的做法。”

有了這次經驗,董莉乾脆暫停了與美國合作伙伴的合作,亦中止了在美國的生意,儘管女兒在美國工作與生活,但教訓讓她產生了放棄的念頭。

“做生意的,肯定擔心受國際政策與環境的影響,一旦有風吹草動,合作伙伴的付款進度、交付與確認貨品的進度等等,都有所延緩,供貨方擔心收不到貨款,收貨方擔心缺貨,這種不信任感或多或少會產生。”董莉說。

Michael 更關心的是,如果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環境發生變化,對兩國經濟的影響。他有一位澳洲朋友,在中國一家機構做研究,是一名經濟學家,最近這半年,這位澳州籍經濟學家和他談到的對中國經濟發展變化的預測有些變化——儘管大體上都不太樂觀,但都不太準。

比如,兩三年前,這位澳州籍經濟學家對他說,中國的房價一定會跌,理論上支撐不住,但Michael 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在北京居住的小區房價從3.5萬每平方米,漲到了8萬每平方米,而更早前,這一地域的房價在1萬每平方米。

“他說中國經濟有泡沫,泡沫會破滅,在三五年內。他就沒說準過。專家普遍說不準嗎?最近這半年,他的觀點的變化是,之前中國有很多的牌可以出,來應對國際市場與宏觀政策的變化,但現在中國可以打的牌越來越少。” Michael 說。

不過,在中國長期工作與生活的他並不贊同他經濟學家朋友的觀點,他說他觀察到的是,中國的聰明人很多,圍繞在決策層周圍的智囊團都“非常聰明”。他認為中國有能力應對這些變化,經濟學家朋友擔心的事情還是不會發生。

在美國加州工作與生活的羅悠悠是長沙人,在美國完成了高中、大學與研究生學業,並留在美國,她在加州創辦了幾家公司,有造美國網紅的,有做知識付費的,有搞笑短視頻的,她把那些在中國本土流行的生意搬到了加州,還獲得了融資。這位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過的女性創業者,在加州工作的很愉快,她說一點也沒有感覺到中國與美國營商環境有何變化,她從媒體的報道中讀到了貿易爭端,但對她的工作與生活沒有影響,她覺得亦不太會有影響。

“輿論的感知多過生意影響上的感知。”羅悠悠說。在媒體上報道中美貿易環境變化最頻繁的那段時間,她甚至和在中國做安利生意的母親前往其他國家旅遊,她母親的業績和過去一樣好,受安利公司邀請,她們一行人被獎勵出去旅行。“沒有影響。”羅悠悠的母親說。“大家聊天時有討論,但沒感覺到擔憂。”

在羅悠悠和朋友們看來,貿易爭端彷彿離她們很遠,她不太關心,也不覺得中國和美國真正會發生太大的摩擦。“兩國的經濟發展互相需要,我們創業做生意亦如此,互相需要。”

新華社從華盛頓發回的報道稱,2018年5月20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表示,中美兩國已就框架問題達成協議,同意停打貿易戰。姆努欽當天在接受福克斯電視臺採訪時說,剛剛結束的美中經貿磋商取得了很有意義的進展,雙方將繼續就經貿問題保持磋商。

“這段時期看起來有些特殊,但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沒有變化,爭端終結,即便那些研究是否增加或減少了對中國投資的歐洲投資者,他們的擔憂與觀望,也就過去了,甚至沒有留下太多波瀾。” 聽到中美停打貿易戰的消息後,Michael稱。

与中国和美国有关的生意人和他们的这半年|CBNweekly

朱寶

《第一財經週刊》主筆,聯繫請發郵件

[email protected]

与中国和美国有关的生意人和他们的这半年|CBNweekly
与中国和美国有关的生意人和他们的这半年|CBNweekly与中国和美国有关的生意人和他们的这半年|CBNweekl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