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小升初择校,家长们到底在择什么?

成都小升初


小升初择校的本质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

小升初择校是双向的,各个学校为了争取优质的学生,就对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为了进入比较好的初中,很多学生和家长就早早开始了备战小升初,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就是为了让孩子能进入理想的高中。

好的学校和好的生源是互相成就的,到底是好的学校培养了优秀的学生,还是优秀的学生造就了学校的好名声,这个谁也说不清楚。总之是,好的学校与好的生源是互相吸引,互相成就的,因为优质生源和优质学校的稀缺性,那么小升初的择校就必然会存下,而且还很激烈。

择校要看孩子的情况和家庭条件

谁都想去好的学校,然而好的学校必然有很高的门槛,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通过,小升初择校考试成绩就是一个标杆。如果孩子的成绩比较优异,能顺利通过考试那就最好不过了。如果孩子本身成绩不是狠好,也许家长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把孩子送了进去,结果不一定会如愿。好的学校的学习节奏一般都比较快,孩子如果基础不太好就不一定能跟得上,到时候效果会恰得其反,所以在择校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和班级。

选择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是现在很多家长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私立学校的不断涌现,并且很多私立学校在管理、教学方面都展现出了很多的优势,也能为家长省很多的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去,可是私立学校昂贵的学费是很多家庭所不能承受得起的。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好,送孩子到私立学校去,享受比较优质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然而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送孩子到私立学校去,只会增加家庭负担,比较后期的高中、大学都还需要花费很多的钱财的。


胡老师数学教育


生源和师资。其中生源的重要性还要高于师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对孩子,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周围同学的影响要远大于老师和家庭的影响!

举个例子吧,我有一个朋友,当初小升初的时候,不知道他脑子里哪根神经搭错了线,让自己的孩子直接通过电脑派位去到了某个公立初中。

一开始还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孩子的成绩在班上也很好,都是前3名。可是一段时间后,班级里面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基本不读书,不听讲的。结果一个学期后,他的孩子也就开始向这些同学看齐了。最后初中毕业的时候,差点连高中都没考上.....

因为初中的孩子正好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事情,大多数的孩子本能的会对成年人有一种抗拒心理,对他们来说,同龄者远比老师和父母来的可亲可近。因此如果一个学校的生源状况不良,孩子想在这种学校学好,其难度不比考上清华北大小多少。

只要是还有一点常识和判断力的家长,应该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小升初的时候,电脑派位只是一个补充的备选项,在此之前,都应该已经准备好了其他的备选学校。如果抽签手气好,能进重点公立初中自然最好,但是没抽到好签,就会放弃学位去其他的民办学校或是通过某些灰色渠道去重点公立初中。

至于选择民校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民校受政府条例的影响较少,能有一定的筛选权。同时,较高的学费也挡住了某些不负责的家长。至少,很少会有人投诉民校补课,拖堂.....

至于师资,只要开得出工资,好老师还是找的到的,更何况,大多数较好的民校本来就是那些重点公立学校协办的,师资方面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


一百分计划


选什么,大了说,选择的是“优质教育资源”。往小了说选择“优质教师”。

老总说的一句话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我通过读书和教书几十年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1、有人会说,优秀教师很多普通学校也有,为什么还有家长要舍近求远,大费周章呢?

一个孩子读书时间十多年,假设读一年级遇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语文老师,估计语文成绩会差,假若这个老师带你两年,一辈子的语文就拉下来了,假若换了老师,数学老师又不咋的,那数学也会掉下来,语文数学都差,一生的学习算是毁了一半。有这可能还会反驳,低年级家长补,不见得差,那么到了高年级呢?课外补习?有时间吗?有时一个差老师教两个月可以也让孩子对学习兴趣全无,你信吗?孩子都厌学了,任怎么样都不中。



2、笔者的亲身经验

笔者至今感念当年读书时遇到了好老师,比较幸运。小学一年级的两个老师我都不喜欢,成绩只是中上等从来没进过前三,二年级遇到了我喜欢的喜欢的语文老师,语文成绩提升迅速。四年级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数学老师,感觉数学很有趣,数学成绩得以提升。以后一直稳定在学校前三。

之后到了初中,正遇到了新上任的敢于创新的校长,遇上了一大批恢复高考后的头几届毕业的师范学校毕业生。他们知识扎实,教学方法灵活,身上充满工作的热情和干劲,学校成绩年年上升。最终,在我们那一届,普通初中各科教学成绩全面超越重点初中,导致重点初中解散。笔者也有幸超占一中线三十多分考进师范学校,成了象我的老师他们一样的人。

而我小学同班的平时和我成绩差不多的一个同学,小学时成绩大部分时间是第一,进了另外一所初中,结果名落孙山。后来只能近普通高中学习,最后辍学了。

由我的亲身经历,我得出结论,遇到好老师很重要。我当年能成绩那么好,除了个人的资质和努力,更大的成分是得益于老师。



3、结论

择校主要择的是师资,这种师资主要的不是看学历,要看老师的敬业精神。笔者师范毕业,一毕业来到了母校,就带初三,也带出了两次全市中考第一,就是传承了当年老师们那一种敬业精神,那一种不服输,敢为天下先的气概。

综上所述,择校选择的校风、学风、教风,而这三风的决定因素在于老师,其他的硬件还在其次,好学校好老师的比例大,成绩就有了较大的保障。谁也不愿意拿孩子的前途去冒险,你说是吧?

我是文轩阁,专注教育,关心教师,助力学生成长,欢迎关注!


文轩阁


小升初择校,家长们自然是希望选择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先进、校风校纪优良、升学成绩好的初中了。

不过,可供一般家庭家长选择的范围其实并不大。因为初中还是划片入学,你所居住的房子,决定了孩子可以上哪所初中。除非是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可以让孩子上那些私立中学,或者交一大笔择校费。

我的建议和想法是:像咱们这些一般家庭的孩子,就安心让他上居住区域内初中就好了。没有必要非要为孩子去选择一所“名校”或私立的初中。

记得上次听一位老师说,在中国当前的高考政策下,孩子们还是上公立学校好。因为公立学校是一切按教学大纲来教学的,初中是位高中做准备,一切围绕着高考。即使孩子在私立中学在自主氛围下学(玩)得很嗨,但是几年后,不是还得面对高考吗?到那时更难适应严格的高考学习和考试氛围了。

我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两个成绩差不多的孩子,一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一个是有钱家庭的孩子,他们一起进了一所私立的国际中学。这所中学以外语为主打,那个有钱人家的孩子非常喜欢这所学校活泼自主的氛围,外语成绩越来越好,打算高中一毕业就出国留学的。而另一个孩子,英语口语能力差,不太爱跟人交流,在这所学校里有压抑感和自卑感,结果,他最后还是回到了公立学校,感觉在公立学校里,按部就班地学习考试,才能安心开心。

上次跟一位北京的阿姨聊天,她说她外孙上的是北京一所很好的中学(具体哪所中学我忘了名字了)国际部,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出国啦。

所以,如果不是孩子某方面的特长特别突出,或者家庭条件非常好,老老实实上公立中学就好了。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钱送孩子出国留学。也不要去吐槽高考的弊端了,在当前的环境下,高考,可以说是平民百姓的孩子,唯一公平竞争的机会了。

所以,我的孩子小升初时,就直接让她上划片区域内的初中就好了。


小作家起跑线


认为家长们主要是选择一个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名校。这个平台上有名校的教育底蕴,有负责任的名师,还汇聚了孩子同龄人中最优秀的那一部分群体。

第一,关于名校底蕴。名校的底蕴包括它的办学理念、软硬件设施、合理的规章制度、浓郁的教育风气、一大票社会名流校友等等。在这个充满激励氛围环境下,孩子的成材率更高,更有可能做到最好的自己。如果他足够优秀,就开始和校史上的名人发生一定的人脉联系……扯远了,他的同学中将不乏以后的社会精英,而这些精英将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人脉之一。

第二,关于名师。名师专业扎实,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教育心理学钻研得很透,能针对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当然利于孩子的成长了。

第三。关于同学。很多小升初的孩子无论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和学习品质等,都还处在逐渐成型阶段,只有把他放到一个相对优秀的群体环境中,才能带动他形成自己的优异学习特质,然后从中收益一生。


苗山风物视角


主要择的是小伙伴+师资力量,不管家长多期待素质教育,素质下功夫都是在课外,一进入升学通道,大家都会自动归类,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

所以我们经常所说的生源就是孩子的,学习小伙伴,不一样的小伙伴在一起那真的是千差万别。高手和高手在一起会相互激发产生我们所期待的正能量,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遇上一些问题小孩,有时候后果可能还蛮可怕。

其实说到底,老师的能力都相差的不是很大,但是教不同的学生却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一个班如果老师要花大部分的时间来维持班级纪律,另外一个班老师能够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讲学,最终的结果自然会大不同。

所以这就是大部分家长在能力范围之内,一定会期待和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入重点学校的主要原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学习这件事上,同类的孩子自然会走到一起。可是好学校总是有限的,这就会倒逼家长在整个小学阶段,让孩子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而拼命,为孩子综合能力表现突出拼命。

不仅仅拼孩子,更拼家长,拼整个家庭的资源整合能力。


九斗学生心理


小升初择校,家长们到底在择什么?

又到了小升初择校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焦虑的气息。按往年的惯例,各各民办学校在5月份就开始了对优质生源的争夺。近两年,随着公立学校的觉醒和崛起,公立和私立的优质生源大战更加激烈。优质生源,希望投入名校的怀抱;名校,也渴望拥有更多的优质生源来成就辉煌。

家长们的选择有一条规律,按从优到劣依次大略是:区域外名校——区域内优质公立中学——区域内优质私立学校——普通学校。

家长到底在择什么?

剔除掉表面的热闹和宣传,我认为家长考虑的应该侧重这几个方面:

1.学校的教育理念、校风学风和教育教学成果。理念可能会虚一些,但成果是实实在在的,学习环境更是家长非常在意的因素。

2.师资水平。任何学校的师资不可能都非常的均衡或者接近,但补课忽略的是,优秀教师对教师团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公立学校有好教师,且师资比较稳定、教育部门能提供更好的平台;私立学校较高的待遇会吸引一些优秀师资,但教师流动性会比较大。

3.管理水平。目前中国的家长希望学校和教师管理学生严慈有度,能督促和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发展。私立学校在管理上会更规范,制度更合理严密,服务意识更好一些;近年崛起的公立学校往往也开始重视管理。

4.家庭情况。一些民办学校收费比较昂贵,要考虑家庭经济收入情况;还有一些家庭由于家长工作或家庭的特殊性无暇照顾孩子,需要考虑能寄宿的学校等等。

5.孩子的情况。孩子的个性、各项学习指标的发展水平、对未来的期许等等。但小升初的孩子年龄还比较小,可塑性也比较强,往往并不具备自主择校的能力。

但这些选择应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再好的学校,进去了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再好的学校也有坏学生,再坏的学校也有好学生;适合孩子、适合家庭就好,不必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戚老师说


小初高大学这四个阶段,初中属于转折点前一站,所以重中之重,必须要把握好,把握住,那到底应该把握什么呢?这个课题在当前的教育体系和环境下,乱花渐欲迷人眼。用老百姓的话说,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对于小升初的指导本身就乱,方向迷茫,对于家长就更是迷了眼。那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学校呢?主要关注哪几个方面呢?笔者作为一名家长,说说自己的观点,给大家一点建议。

1/客观分析能过作为备选学校的情况,包括学校排名,历年中考成绩,生源情况,如何进入(学区/学位/优选生……) 教师队伍,教学方案等等

2/自身条件分析 孩子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家庭位置……非常主要

综上来看,每一个细项如何了解呢?

客观情况

1/学校排名,这个比较好了解,每年都会有很多机构做学校排名,大多依据每年中考成绩,基本上全市前五名的一类校好选择。二类校和三雷校就比较乱,笔者认为二类校还是以家庭居住位置来主要选择。而一类校可以投入大点。

2/历年中考成绩,这个要看升入一类高中的比例,平均分,高分段,是否有状元等。如果仅关注高分段和状元不妥,毕竟平凡的孩子比较多。

3/教学方案,大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案,这个教学方案如果做的好,决定60%孩子升学得命运。目前有一部分新开的私立学校,以空降几个名师为噱头招生,这是要冷静面对的。学案不是一个两个名师就整理出来的,是一个团队经过多年打磨而形成的。笔者认为学案非常重要,老师是流水,而学校和学案是营盘啊

4/师资情况,这个也必须看,但是不是要决定看有几个名师,而要看老师的责任心,校领导的管理能力。

5/生源情况,小学时有差别的,主要差别就是纪律性和文化基础,大家一起努力,成绩斐然。

6/如何进入,学区/学位/优选生……看清楚自己应该怎么。

7/学校管理情况,目前大多数私立初中管理比较严格,行为和学习约束严。大多数公立校管理比较松散。但是无论私立还是公立,实验班都管理的很好。所以学习比较松散的孩子最好进入私立学校或实验班。

自身情况

1/家庭情况,经济情况为主,大多一类校进入前要经过大量考试和课外班辅导,进入后因住址等原因需要调整住房,学校活动也多,所以要重点考虑。

2/孩子自身情况,学习比较优秀,建议尽可能选择一类校。如果不能进入一类也要选择二类中比较靠前的学校。孩子纪律比较松散,建议选择私立学校,在初中修正孩子行为,受益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强,可以做多选。

小升初择校是个大课题。笔者孩子学习上等,奥数学的晚,但能力够。一类校有点差距,最后选择二类头子,离家四站地。总体离家近,学校管理严格,中考成绩稳定而上升,学案超级棒,费用低,家长照顾方便,孩子生活方便。

大家加油吧!!!


我是刘大哈cc


大家好,我是初中君,首先小升初择校这问题可以算是比较火的问题,现在家长为小孩子择校读书都可以写本书了。

首先说一下公办学校,第一面临着划地段的问题,如果一所好的公办学校家长想去话,按类别划分又分为一到六类。 可能又面临买学区房。家长们到底为什么对于公办学校择校很担心呢?

首先说下,虽然是按一到六类划分,但是很多学校都是一到三类学生都已经招满了,如果招满了,学生就要面临统筹。统筹的话家长就很焦虑了。

一:统筹的话学校划的不明确,也许划的学校可能风气不好、教学质量不好、师资也有可能不太好。

二:地点不确定,小孩子上学统筹是就近原则,但是还是要看学校有没有学位,也有可能离家比较远,上学不是很方便,再加上大部分公立学校没有校车,甚至可能还没有食堂。

接下来我们看看民办学校。

首先选择民办学校的家长看重的就是民办学校的师资及升学率,这部分家长对于小孩子读书可谓是煞费苦心,民办学校学费相对于一些普通家庭还是比较高的,毕竟是九年义务教育,公立学校肯定比民办花费少了不少。

民办学校招收学生是有限的,但是师资和升学率相比较一部分公立学校肯定是好点。这就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竞争就大了。

说下民办学校怎么录取学生,

民办学校会准备面试和笔试。

目前2018年教育局统一取消了南昌民办的笔试。

当然面试笔试是一部分,民办学校还会参考一些全国的竞赛赛事来录取学生。比如:华杯赛,希望杯,小英赛(全国小学英语竞赛)这些都是全国性。还有一些是当地机构举办的竞赛。

说到这时家长们就要开始关注各种竞赛,帮孩子报考各种竞赛,真是苦了家长们了。

这就是为什么现如今的教育家长们可以写本书的原因。

最后朋友们记得关注初中君,关注南昌升学论坛,祝朋友们生活愉快!


用户74094115258


以我多年与家长打交道的经验分析,有的是择学校,有的是择老师,但更多的,是择“面子”。

小升初原本无须择校,义务教育阶段,按划片招生原则就近入学即可。但有的家长嫌家门口的学校条件不好,或嫌老师教学水平不高,希望孩子进入重点学校就读。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满足于仅让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对高质量的教育有了需求。但无论国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多大,优质的资源总归是稀缺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于是择校就成了很多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优质的民办学校收费高昂,但不差钱的家长很多,学位仍是供不应求。民办学校并不能完全遵循市场化原则,收费标准需通过物价、教育等部门审核批准。否则学校利用涨价的方式抬高准入门槛,将严重背离教育的公益属性。民办学校有自主招生的权利,但为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一般采取摇号加面试的方式择优录取。

另一类家长是进城务工群体,没有城市户籍,没有城区房产,居住证也未达到一定年限,子女无法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只能选择民办学校,或将孩子送回农村老家读书。他们择校,是迫于无奈。

公办学校原则上只能招录片区内生源,但一些优质的公办学校,招生工作常被各种势力所左右。这些学校每年招生时必须预留若干名额,用于解决来自方方面面的批条和打招呼,否则校长的位子很难坐稳。

虽不在片区内,但仍将孩子送入优质公办学校读书,说明家长有能耐、有人脉、有背景、有地位。这就催生出另一个择校的群体——择“面子”。

平时并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认为读书成绩好不好无所谓,自己初中没毕业,不也家财万贯吗?

但孩子没有进入重点(优质)学校,却关乎自己的脸面。若被圈子里的人问起,如何回答?岂不会被人笑话自己没本事?所以,重点学校是一定要进的,就算调动所有人脉资源也在所不惜。至于对孩子的学习进步有没有帮助,并不重要。

其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进入重点(优质)学校读书。

虽然任何优质学校的招生工作都存在暗箱操作,但整体上还是相对公平公开的。也就是说,为了自身的良性发展,这类掌握了话语权的学校,招生一般还是择优录取的。

那些基础很差的学生,若通过某种渠道进入一个高手林立的班级,成绩毫无疑问会垫底,而且永无翻身机会。对孩子来说,在这里读书,不但不是幸福和荣耀,而是一种折磨甚至是摧残。

一个好家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与其浪费巨大人力物力去择校,不如做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