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吉利一发布汽车就要说沃尔沃的技术呢?

吴坚信


傍大款嘛,抱大腿啊,这个案例最典型就跟当年联想电脑,收购美国IBM个人电脑业务一样,联想当年也名不正言不顺,自己做笔记本和台式电脑不是不行,而是当初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国际的知名度不足,导致产品的竞争力差,说白了就是没底气,事实证明多年后的今天,现在联想的品牌知名度已经达到它当初的收购目的,起码现在购买笔记本,消费者会把“联想”放在候选名单里面。

汽车市场也是一样,也需要关注度和知名度,吉利作为一个国内的汽车品牌,在当初国内汽车保有量爆发性的时候,果断收购沃尔沃,当年国内很多“专家”都喷浪费钱,战略性失误,但是当初吉利的市场价值低啊,品牌认可度差,需要的是噱头,所以依靠一个外资品牌,如沃尔沃,就可以大大吹嘘——这个可靠的外资汽车制造企业被收购了,技术,人才,经验都吸纳了,可以鼓吹起来了,利用优秀的产品线,制造出符合国内的可靠产品,结果证明,当年收购了沃尔沃汽车的吉利,现在质量可靠性还是相当不错的。

从营销的角度去讨论,这么贵买回来的东西,怎么也要把它使用殆尽,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Bee)


DearAuto


我想用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1、当你还是很小的时候,如何能让自己快速成为成功者?

借用前两年火了一把的“我爸是李刚”这个例子,借用父辈的威望给自己兜底,这样只要听过李刚这个名字的人,都会知道这个人不简单!

2、当你成功之后,如何展示自己的财富?

挂大金链子、小手表的做法都是土大款,真正的财富拥有者,并不会告诉你我名下有几家上市公司,手里有多少流动资金,有多少房产等,讲究润物细无声。

那么,当吉利还是一家日渐壮大的汽车公司,并没有成长为一家国际化大型汽车集团的时候,它就需要有人给他的产品背书。

沃尔沃拥有全球顶尖的安全技术,和上百年的造车经验,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之后,借用沃尔沃提供的技术背书,快速壮大自身的实力。

随着吉利的销量还有品质快速增长,品牌力增强之后。

吉利有实力开始扩张,包括收购宝腾汽车、戴姆勒汽车股份、美国飞行汽车公司等,这样就可以在强手如林的汽车市场树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


智选车


这个问题,说到的就是吉利营销的问题了。吉利在国内的营销水平不差。国产车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营销水平不过关。大炮说一句,如果比亚迪有特斯拉那样的营销水平,早就成功进军中高端的电动乘用车市场,特斯拉基本上没有什么事了。

回到去吉利的问题上面,收购了沃尔沃,似乎对于他们借用沃尔沃帮助自己做势,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吧,毕竟都是自己人。

再反观大众,宾利用的是A8底盘,兰博基尼用的是R8底盘,似乎如果这样去做营销的话,你是老总会不会听到了想打人?300万的车用80万车型的底盘,用的是A8上面的W12发动机,你还叫人怎么卖车?

再回到吉利的问题上,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是不是仅仅只是营销的问题呢?

我可以说,吉利在沃尔沃上面真的获取了很多技术,也学习了很多管理模式,对于吉利集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交易。

就像我们常见的吉利博越博瑞,设计师都是沃尔沃的设计师,外观颜值在国产车里面排名较前肯定是没有争议的。主要在材料采用以及供应商等各方面,都要比不少的国产车厂做得不好。

例如钢材方面,大量采用高强度钢材,在C-NCAP碰撞测试中获得五星标准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啦,车身力学结构的设计也是源于沃尔沃的设计师,对汽车安全设计没有一定累积还真的做不到这样的水平。

你敢说吉利真的没有拿到技术?爸爸要技术,儿子敢不给?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获得了供应链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获得了更多优质的供应商,流水线建设的技术指标都是和沃尔沃看齐的。


自驾计划


不喜勿喷,站国内汽车发展趋势来谈。前面全是键盘侠,胡说八道,自主品牌发展历史很短,技术基础薄弱,能发展到现在这种状态很不错了,不容易的,以前自主整车质量差,小问题多,大问题不少,品控不严造成自主车企口碑很差,现如今,主流自主品牌质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口碑缺还是停留以前的状态,要改变这些差评坏口碑就不光技术上提升,还要从营销上下些功夫,现在每个大型主流车企都在营销上下了功夫,不仅仅吉利营销,因为吉利是一家民营企业在没有国企背景下发展的如此迅速,其企业管理也功不可没的,其危机生存意识也比国企强很多。比如,吉利现在与十年前的进步很大了,其高端品牌领克基本已经与主流合资品质差不了多少,吉利、比亚迪、长安、上汽这些主流自主品牌都比十年前、甚至五年都有了很大发展,不过像众泰、力帆、华泰这种不入流的车企就不说了,纯属山寨发展初期,不作评论。当前自主车企特别外观设计、科技配置、人性化设计等方面基本不输普通合资品牌了,主要在于发动机(油耗偏高、动力偏弱、发动机调校不到位)、变速箱(匹配不好、顿挫、异响等)、地盘(地盘不够整、操控力不足)还与国外品牌有一定差距,在这种差距已经在缩小,相信不出5至8年的时间,自主主流车企的整车研发能力基本可以与普通合资品牌比肩了,但与像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讴歌这些明星车企还会有一些差距,毕竟他们技术更为深厚,但那是差距也不是很大。现在国内汽车市场好比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一样,竞争激烈!可以举个例子,看看十年前国内手机市场,在看看现在的国内手机市场,三星市场份额下滑不到2%,LG、索尼爱立信早已销声匿迹了,HTC、诺基亚都转型了基本算是退出大陆地区,摩托罗拉被并购了,还有什么以前的金立、天语、波导、朵唯、这些国产手机早已经破产,酷派、联想基本没什么份额了,苹果手机的市场份额也不断下降,不足14%,利润锐减,靠提高价格冲抵份额损失的利润,华为、小米、OPPO、vivo已经在国内占据上风,特别是华为,小米在欧洲和亚洲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的汽车市场也会是这样的,在往后5-8年的时间里国内大部分自主车企也会在激烈的竞争要么申请破产要么被并购,同时合资车企也会逐渐消失,今年的昌河铃木、长安铃木就已经清算退出了,明后年长安DS、以后甚至东风PSA、广汽菲克,一汽马自达这些二线合资品牌估计也会慢慢退出大陆市场,就最终可能只会剩下不到4-5家自主品牌(国有和民营)、2-3家普通合资品牌和3-4家的豪华合资品牌,越往后竞争越激烈,你看现在发达成熟的汽车市场,日本、美国、德国基本就是3-4家本国车企。其中吉利是最有可能存活下来的中国民营车企。


小迈说说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胡侃几句。以下言论,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求同存异,求同存异!

首先就营销方面来说,吉利汽车作为国产汽车中的佼佼者,在盈利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凭借博瑞,博悦和以此为契机或者说跳板,使其他车型如远景SUV等在中国大陆乃至国际市场迅速打开了市场,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作为国产车,吉利一直以来背负了一笔“债”,那就是:国产车问题多的坏名声。这其实并不是吉利的错,只是因为我们汽车工业起步晚,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就只能依赖低端,合资车因为成本,利润问题没有过多的涉足的领域。当然他们也会面临成本高,利润低的问题。怎么解决?只能是能省则省,设计费用太高,抄别的厂家,工艺成本太高,用低端工艺代替,这样,在天朝政策的保护伞下,我们的汽车工业才艰难起步,又依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庞大市场,才有了现在国产车整体水平的飞跃式发展。但是,这也为现在的国产车带来了瓶颈。简单说,名声毁了!那么名声真的那么重要吗?举个例子,大众汽车,大众作为世界上年产量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最重要的市场就是中国大陆。那么中国大陆的市场是怎么打开的?其实就是凭借老的桑塔纳和捷达。在中国大小城市长大的人,应该十有八九都是接触过这两款车的,记得小时候老爸还和我说,你结婚时候,婚车绝对全部给你找桑塔纳2000!(现在想起来真是好可怕!)桑塔纳,捷达皮实,耐用的口碑全是牢牢地印在了大众这个品牌身上。然而这都是相对而言的,他们相对的,就是当时的国产车。“国产车开不过三年”,是我听很多人说的一种观点。那么是不是这样呢?放到十几年前,或者十年前来说,肯定是的!这个问题,谁来说也是事实,不用在乎写到底是三年还是五年。那会的国产车就是不可靠,就是不耐用。但是他便宜,至少相对来说比合资车便宜的不是一点半点。当时普通民众手里没有钱,能有个车就相当不错了,国产车无疑是拉低了那个门槛,让我们有了车。但是,随后,国产车的噩梦就来了。第一辆车因为没钱,买了国产,第二辆车,手里有钱了,我会想花十倍,十几倍,几十倍的钱去换一辆车,或者小时候坐过国产车,长大了,要买人生的第一辆车了。我说什么都不会再买国产车了!我不管你是价格贵了多少,配置高了多少,当初我被国产车扔在路上了,你就是破车!就是不靠谱!没多少人会每天关注国产车的发展,你又有多大的进步,又卖出多少辆。这已经是我们的成型的思维定势。怎么打破?吉利想出的办法是,砸钱,借势。沃尔沃在中国其实是一个很神奇的品牌!我们都知道有三大诡异车主,老帕萨特车主,老A6车主和老沃尔沃车主。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们有多有钱,社会地位有多高。沃尔沃在中国人心目中,就是安全,靠谱的典型代表之一,以至于大量的中国大陆有钱,但低调的人(小马哥就是典型代表)都会选择他。虽然他的销量远比不上帕萨特和A6,甚至连他们的五分之一都不到。这就是吉利的机会,大众销量太高,即便不漫天要价,他也吃不起。沃尔沃名声好,销量还不高,就有了吉利死缠烂打,软磨硬泡,倾家荡产拿钱砸,收购沃尔沃,因为这是个金字招牌!

好不容易招牌到手了,当然就要打出去!拼了命的宣传,我有了沃尔沃!很长时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新闻是随处可见,满天飞!再加上吉利的一般价格,超高,高到令人发指,让人怀疑开挂的配置。(看看博越,博瑞的配置表就明白了)吉利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可是沃尔沃的人也不傻,清清楚楚的明白,你吉利要的就是我的名声,那名声你有了,就够了,想要技术,没那么简单。所以就有了博瑞在刚上市的时候,很多相关媒体大量的报道博瑞的零件是出自哪个国际大厂,知名供应商的消息。因为当时沃尔沃并没有给他多少实质性的东西。那么吉利想要吗?当然想!这其实就好比,老猫枕咸鱼。只能看,只能闻,不让吃。这不是要把猫逼疯的节奏?古话说得好,老办法就是好办法。吉利又开始拿钱砸,沃尔沃忍不住,就“失身”了。这下吉利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打上“沃尔沃”这块金字招牌了,这下好了,好不容易逮住蛤蟆了!还不得给他捏出屎来!就有了现在的情况。


VivaLaVida105749356


很简单,吉利自己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技术,只有拿沃尔沃说事,往自己身上贴金而已。看看吉利开始兴起也是收购沃尔沃以后的事,不得不说吉利最大的成功是营销,收购沃尔沃,借鸡生蛋,一出来就是什么最美,什么沃尔沃技术,其实沃尔沃在世界品牌当中,也算不算什么都风光的品牌。不然也不会沦落到被收购。一个沙发四个轮子,从李书福的造车理念就不难看出,吉利的格局就是一家以赚钱为己任的民营企业,没有振兴国家汽车产业情怀,没有对核心技术的追求。这样的企业也许能够一时做大做强,但是这种观念如果不改变的话,很难走远。很难成为一个百年品牌。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赞同观点的可以赞一个,谢谢!


a冷酷无情a


这就好比有能力的人,能自己干事,无需借别人的名头,而另一个不能做事的人就只好说,你看,我亲戚多能干,亲戚说的明年带我发财,殊不知所谓的亲戚也只是半吊子,所以就只有自己得瑟了啰。


随遇而安215265062


这个非常简单,品牌层级走向的问题,大众不敢这么说。

我们来看一下:宾利拆开来一堆四个圈的零件



奥迪拆开来一堆大众的零件


(上图不代表普遍现象…手动滑稽)

大众不能说你看我宾利用的奥迪的东西,奥迪用的大众的东西,还活不活了。但他如果要像吉利那么样,说我大众用奥迪的东西,奥迪用宾利的东西。宾利上那四个圈又摆死在那,说了还不是啪啪打脸。

所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借势,吉利低向高借完全没有问题。但大众只能高向低,所以借不了。

以上


瞎搞学教授


这个很简单,换概念,比如在大家印象中运用沃尔沃技术,肯定是发动机安全等大件上,实际呢他可能用了沃尔沃灯的外壳技术在中文中也是可以表达为应用了沃尔沃技术,在中国这类很多,反过来说自主创新,也许就一个灯是你自主的,其他都是买的,也可以叫自主,一汽上汽等这几个在这方面语言运用到了极致


FEERFLYKNITLUNARR...


其实很简单,汽车是个技术成熟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沃尔沃也谈不上技术!这样一来,相互吹捧才是关键!你得有人捧,前提先吹别人!吉利、沃尔沃就是二个汽车界的相声演员而己!否则沃尔沃也不会混到卖身!哪有什么技术哦!唬弄人!不值一提!国内的机床、模具加工水平到火侯,每个自主品牌的汽车都差不多!把配套件的配合做好!就是好车!合资已死!自主已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