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秋水仙鹼的副作用這麼大,還能不能吃?

愛的大乖寶


很多痛風病人“聽說”秋水仙鹼治“痛風”,同時也“聽說”副作用大,到底該不該吃,如何吃?

風溼免疫科專業醫生為您解答。

1、秋水仙鹼在痛風中的地位?

秋水仙鹼即可以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也可以在慢性痛風關節病期起到預防發作的作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應當在24小時內儘早服用秋水仙鹼,這樣抗炎止痛作用才有效果。其次,國內外痛風治療指南指出,慢性痛風關節病治療期間,尤其反覆發作關節腫痛的病人,可以加用秋水仙鹼預防急性發作。

2、秋水仙鹼的副作用是哪些?

雖然秋水仙鹼是百年老藥,但因為其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非常接近,臨床上應用需慎重。秋水仙鹼的常見副作用有胃腸道不適,腹痛、腹瀉、嘔吐、食慾不振等,嚴重者可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等。還會導致肌肉神經病變,可能出現肌無力、肌酸激酶升高等。還有病人會出現周圍神經病變,如麻木、刺痛等。

3、痛風病人如何服用秋水仙鹼減少副作用?

急性發作期:研究發現,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後,小劑量服用的方案與原來說明書大劑量的方案比較,抗炎止痛作用是相當的,副作用前者明顯小於後者。指南指出,痛風發作後秋水仙鹼開始服用2片,1 小時後再服用 1片,12 小時後,如有必要,可再服用 1片。以後每天服用 2-3次,每次1片,直至疼痛症狀緩解,通常不超過兩週(每片劑量0.5mg-0.6mg)。

預防:每天1-2片秋水仙鹼的劑量是相當安全的,對於慢性反覆發作的痛風,用秋水仙鹼保駕可至6個月。

但臨床上每個病人不同,秋水仙鹼的個體化不同,最好在專業醫生的指導和監測下用藥。


希望幫到有需要的人,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堅持科普的動力!


風溼免疫科孟醫生


痛風患者有幾大常用藥物,“依託考昔”、“秋水仙鹼”、“別嘌呤”。這幾種藥都是,“秋水仙鹼”由於價格偏低深受廣大痛風患者的喜愛,但是很多患者想用秋水仙鹼治療痛風時,都有很大的顧慮,因為秋水仙鹼在使用過程中,身體會有很大的副作用,那秋水仙鹼到底還能不能吃,該怎樣吃呢?

1、 有腸胃病症的人不能使用秋水仙鹼

秋水仙鹼最大、也是最明顯的副作用就是拉肚子,而且拉的越狠,效果就越好,所以有腸胃病症的人不能服用秋水仙鹼,否則病情會加重。

2、 有腎臟功能障礙的患者不能使用秋水仙鹼

眾所周知此類藥物大多數都對腎臟的負荷很大,而且男性長期服用秋水仙鹼會影響精子質量,所以腎功能檢查不達標的患者要在醫生指導後才能服用。

痛風病人要如何服用秋水仙鹼,怎樣才能減少副作用?

痛風發病時候的痛苦,藥物反應的腹瀉算是幸福的了。秋水仙鹼說明書上的服用方案,相對來說計量較大,如果直接按說明書上進行服用的話,患者往往腹瀉比較嚴重。醫生在經過大量痛風患者的服藥調查之後發現,小劑量服用方法對患者痛風治療作用是相同的,一般情況下一天服用秋水仙鹼兩片身體是不會什麼問題的。痛風發作時候直接服用兩片,如果狀況沒有得到緩解,一個小時之後再服用一片。也可以先服用一片,一小時之後再服用一片,一天服用兩到三次。

秋水仙鹼作為衛生局通過的藥物,其自身治療效果是可以信賴的,痛風患者可以放心服用,但由於人體自身情況不同,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治療。


羅民教授


秋水仙鹼是應用於痛風急性期緩解關節疼痛的藥物,最初從秋水仙中提取,它緩解關節疼痛的作用很顯著,加上價格便宜,因此之前不管是病人還是醫生,都喜歡用這個。

(1瓶100片,4.5元人民幣)

不過呢,秋水仙鹼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現在越來越少的使用這個藥了。

秋水仙鹼有哪些副作用呢?

1.最常見的一個副作用就是胃腸道的症狀。比如腹瀉,嘔吐,噁心,腹痛。通常這個藥要吃到拉肚子才有鎮痛的效果,因此,病人基本上都會出現腹瀉的效果。如果長期服用,長期拉肚子又不注意補充水分,很容易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2.較為嚴重的副反應之一就是骨髓抑制。導致血小板,中性粒細胞下降,甚至可以誘發再生障礙性貧血,不過這種副作用較為少見。

3.最為嚴重的副反應是導致抽搐,血尿,休克,甚至是猝死。這也極其罕見,主要見於靜脈用藥或者老年人,口服秋水仙鹼很少發生。

4.肌肉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可以出現肌無力和感覺麻木,刺痛的症狀。

5.致畸作用。有研究發現,秋水仙鹼對胎兒有毒副作用,而且男性吃了也會影響精子質量

6.出現皮疹,脫髮,發燒,以及肝腎功能障礙的副作用

副作用的嚴重程度與藥物劑量有很強的相關性,就是吃的越多,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越明顯,越多。

另外,靜脈給藥(就是輸液)比口服要更危險。靜脈注射秋水仙鹼有致命的風險。

因此,目前建議在痛風關節炎急性期使用布洛芬等鎮痛藥替代秋水仙鹼。


人體探索者


大家好我是D醫生,一個全科大夫,我來解答這個問題:


秋水仙鹼是治療痛風的重要藥物,在痛風急性發作期對緩解症狀有顯著療效。但由於秋水仙鹼副作用較大,如用藥不當反而適得其反,所以部分病友有所顧忌。在這裡D醫生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目前來講秋水仙鹼和非甾體抗炎藥以及糖皮質激素依然是痛風急性發作的有效治療藥物,是可以用的,但是同樣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目前的痛風指南依然推薦在急性期早期就開始抗炎止痛治療,雖然非甾體抗炎藥是首選藥物,但很有部分患者其實對他是不耐受的,而最新的研究發現
服用低劑量秋水仙鹼(1.5-1.8mg/天)的抗炎止痛效果與大劑量秋水仙鹼相比沒有顯著差異,卻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上去有顯著優勢,36小時內用藥效果更好。


剛開始接受降尿酸治療的患者,同樣推薦使用秋水仙鹼預防痛風急性發作,計量控制在0.5-1.0mg/天即可。

任何時候使用秋水仙鹼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的都應減量用藥,必要時更應停藥。同時秋水仙鹼可引起骨髓抑制,故而用藥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檢測血常規,如發現異常也應立即停藥。

痛風及高尿酸血癥的治療根本還是降尿酸治療,秋水仙鹼只能最為急性發作的應急處理藥物,所以避免長期服用,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一般來說是安全的。


全科D醫生


  痛風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外人是無法想像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讓痛風病人,想想就心驚膽戰。在痛風的折磨中,痛風病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秋水仙鹼,因為秋水仙鹼的止痛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服用後痛風症狀會消失。

  但是也無法否認秋水仙鹼的副作用是很大的,服用後通常是會出現嚴重的腹瀉和嘔吐等腸道反應,長期服用秋水仙鹼會造成腎功能不全。秋水仙鹼有這麼大的副作用,痛風病人還能服用,還敢服用嗎?其實,每個藥物都有副作用,而又還沒有找到比秋水仙鹼治療痛風效果更好的藥物,兩害相權,取其輕,目前停用秋水仙鹼,還是無法做到的。但是可以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調整秋水仙鹼的用量,以避免或者是減少秋水仙鹼的副作用,並且也要達到發揮最大藥物效果的目的。

  因此在服用秋水仙鹼時就需要注意藥物劑量,不同情況下,用藥劑量是不同的。

  一、在急性痛風發作時,患者應該在24小時內儘早服用秋水仙鹼,否則就會影響藥效。一般口服用藥一次0.5mg,一日3-6次,一日總量不超過3mg;至少間隔2小時再服用,最好保證晚上入睡前用藥;出現嚴重腹瀉或嘔吐減量或至停藥;症狀緩解後,每日量為0.5-1mg,分次服用,通常不超過兩週。

  二、使用秋水仙鹼預防痛風的劑量,口服用藥,每日0.5mg,晚飯後、入睡前服用出現不良反應時應隨時停藥。

  臨床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腎功能情況對藥物劑量做出具體的調整,服用前聽從醫生建議即可。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秋水仙鹼是治療急性痛風的首選藥,因為秋水仙鹼能迅速緩解急性關節炎、糾正高尿酸血癥。

痛風是體內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疾病,表現為高尿酸血癥,尿酸鹽在關節、腎及結締組織析出結晶。急性發作時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而引起局部粒細胞浸潤及炎症反應,如未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或腎病。



急性痛風首選秋水仙鹼,慢性痛風可用別嘌醇和丙磺舒。

秋水仙鹼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選擇性抗炎作用,但秋水仙鹼緩解疼痛的機理比較獨特,可能是與微管蛋白結合,中斷粒細胞的遷移,抑制急性發作時粒細胞的浸潤,從而緩解炎症。此外,還能抑制炎症物質白三烯的合成和釋放。

用藥後可在12小時內緩解關節紅腫熱痛,但對一般性疼痛及其他類型關節炎無效。

然而,秋水仙鹼的不良反應多,主要是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中毒時還會出現水樣腹瀉及血便、脫水、休克,對腎及骨髓也有損害作用。

雖然秋水仙鹼不良反應多,但仍是治療急性痛風的特效藥,所以要減輕其不良反應,就要格外注意用法用量,每次0.5mg,1~2次/天,一日總量不要超過4mg。


問之之問


秋水仙鹼是急性痛風發作時的一線藥品,傳統服用方法是每1-2小時服0.5-1mg,直到關節症狀緩解或出現腹瀉、嘔吐,24小時內不宜超過6mg;停藥72小時後,每日分次服用,總量為0.5-1.5mg,共7天。而比較新且不易引起較大藥品不良反應的方法是在急性發作的最初24小時給予低劑量秋水仙鹼的2種方法:①初始劑量1 mg口服,1小時後再使用0.5mg,第1日的治療總劑量為1.5mg;②第1日使用3次,每次0.5mg。

如果急性發作已持續超過36小時,我們一般不以秋水仙鹼作為一線治療,因為這時該治療帶來改善的可能性降低。對於初次發病的患者,如果急性期不給予治療,痛風關節炎可能會在數日到數週內得到緩解並進入無症狀時期,但是有相當大一部分患者會出現急性痛風復發,發作更頻繁,症狀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無症狀期會縮短。秋水仙鹼並不能降低血尿酸,對慢性痛風治療亦無效。因此急性發作期服用秋水仙鹼、已發展為慢性關節炎患者長期服用預防性治療的降尿酸藥物(通過減少血液中尿酸的方式來起效的藥物包括別嘌醇、非布司他和丙磺舒等;通過促進尿酸排出體外來起效的藥物是苯溴馬隆),可以避免急性痛風的復發,減緩發展為慢性痛風石性疾病。

因此痛風患者藥物選擇應注意痛風的發作次數、頻率,結合患者身體狀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


藥事健康


秋水仙鹼是一種從秋水仙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生物鹼,它具有抗炎、抑制細胞有絲分裂的作用,可用於植物多倍體的誘變,早期也曾用來治療腫瘤,但由於其毒性較大,容易引發嚴重的不良反應,現在已經較少應用。

現如今,秋水仙鹼在臨床中主要應用於治療痛風的急性發作,我們都知道,痛風急性發作時患者關節疼痛劇烈,難以行走,無法進行正常的工作及生活。所以在痛風急性發作時,控制炎症緩解疼痛是首要的治療目標。

秋水仙鹼能夠通過抑制白細胞的趨化,而發揮抗炎止痛的作用,除此之外,據研究它還具有還能夠減少尿酸鹽結晶的沉積的作用,從而緩解急性痛風發作時的疼痛。但對於其他的疼痛或者痛風間歇期的治療無明顯效果。應用秋水仙鹼治療痛風時,其用法為剛開始口服1mg,然後每過1-2小時口服0.5mg,直至症狀緩解或者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總的來說對人體的危害是比較大的。

後來,有研究顯示,痛風急性發作時每天三次口服秋水仙鹼也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只是起效時間較連續口服的方式略長一些,但可以同時配合非甾體類抗炎藥使用,這種方式大大減少了不良反應的發生,且治療效果也比較理想,現多主張採用此種方法使用秋水仙鹼治療痛風的急性發作。

總的來說,秋水仙鹼雖然副作用很大,但只要使用方法正確,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並不是完全不能使用,重要的還是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以防使用不當,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本期答主:陳泳淼,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秋水仙鹼是從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的一種生物鹼,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選擇性抗炎作用,為高效的抗痛風藥。


痛風性關節炎的炎症反應是由於關節液和關節滑膜的中性白細胞趨化,聚集併吞噬尿酸鹽,以及釋放一些炎性介質而致。而秋水仙鹼通過抑制白細胞趨化、吞噬作用及減輕炎性反應發揮止痛作用。


目前痛風急性發作期指南推薦秋水仙鹼主要用於:(1)對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議單獨使用低劑量秋水仙鹼。(2)痛風患者在降尿酸治療初期,建議使用秋水仙鹼預防急性痛風關節炎復發。


秋水仙鹼本身的毒性較小,但其在體內代謝成具有極強毒性的二秋水仙鹼,對消化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抑制造血細胞,引起粒細胞缺乏和再生障礙性貧血。對神經中樞、平滑肌有麻痺作用,可造成血管擴張,呼吸中樞麻痺而死亡。秋水仙鹼不良反應這麼大,痛風還能不能用呢?


秋水仙鹼不良反應隨劑量增加而增加,因此,控制用藥劑量,可減少其副作用。

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指出:劑量秋水仙鹼(4.8~6.0 mg/d)能有效緩解痛風急性期患者的臨床症狀,但其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且容易導致患者因不良反應停藥。低劑量秋水仙鹼(1.5~1.8 mg/d)與高劑量秋水仙鹼相比,在有效性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安全性方面,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低劑量秋水仙鹼48 h內用藥效果更好。


2017年《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推薦秋水仙鹼在痛風發作12 h內儘早使用,超過36 h後療效顯著降低。起始負荷劑量為1.0 mg口服,1 h後追加0.5 mg,12 h後按照0.5 mg,1~3次/d。


秋水仙鹼在用藥期間,如發生嘔吐、腹瀉等反應,應減小用量,嚴重者應立即停藥。;少數患者可出現肝功能異常,轉氨酶升高,超過正常值2倍時須停藥;腎臟損害可見血尿、少尿、腎功能異常,腎功能損害患者須酌情減量。eGFR 35-49 ml·min-1·1.73 m2。時每日最大劑量0.5 mg;eGFR 10-34 ml·min-1·1.73 m2時每次最大劑量0.5 mg,隔日1次;eGFR<10 ml·min-1·1.73 m2或透析患者禁用。秋水仙鹼可引起骨髓抑制,使用時注意監測血常規。


劉藥師話用藥


很久以來,秋水仙鹼在痛風治療中,尤其急性痛風發作時,都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秋水仙鹼也容易引起副作用,而且副作用的表現也相當明顯。很多痛風患者想到秋水仙鹼,臉都綠了。又想治病,又怕副作用,病人到底該怎麼辦呢?其實,掌握正確用法,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副作用的。

作用、副作用都很大的秋水仙鹼

秋水仙鹼是如何起作用的呢?痛風急性發作時,關節腔內的尿酸鹽結晶會出現白細胞趨化作用,白細胞吞噬了尿酸鹽後卻沒有合適的酶來處理,於是會釋放出炎性因子和水解酶使得自身損壞,繼而又釋放出更多的炎性因子,從而引起關節軟骨溶解和軟組織損傷,引發嚴重的關節疼痛。

秋水仙鹼能夠有效地抑制白細胞的趨化作用及吞噬活動,從而減少乳酸形成,緩解尿酸鹽結晶的沉積並減輕炎症反應,起鎮痛作用。

但是,由於秋水仙鹼的負荷劑量和中毒劑量相近,痛風患者服用後就有可能有中毒症狀,包括上吐下瀉,腹痛,肌肉、周圍神經的病變,骨髓抑制,休克等。很多痛風患者發作時吃秋水仙鹼,一不小心就達到中毒劑量,然後就上吐下瀉。所以,不少痛風患者相當害怕秋水仙鹼,往往選擇放棄使用。

這麼做,把副作用最小化

然而,秋水仙鹼依然是重要的治療藥物。現在的歐美標準還是建議將秋水仙鹼的治療作用與類固醇激素和非甾體抗炎藥物同等化,是急性痛風發作期的首選治療藥物,對痛風治療同樣如是。與其放棄,不如想想怎麼更好地把效益最大化,把副作用最小化。

那麼,痛風患者們該怎麼做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

其實,我們是可以通過降低使用秋水的仙鹼劑量。每天攝入4.8~6.0mg秋水仙鹼,就屬於高劑量,若降低至每天攝入1.5~1.8 mg,就屬於低劑量。那麼,低劑量會不會沒有效呢?就統計結果來看,高低劑量的秋水仙鹼在有效性上沒有差異,但痛風患者服用高劑量秋水仙鹼更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忍受不了就停藥,而低劑量的不良反應率更低。

痛風急性發作時,使用秋水仙鹼的時機越早,效果也越好。低劑量秋水仙鹼最好是在48小時內用藥。目前推薦痛風急性期使用低劑量秋水仙鹼(0.5 mg,3次/日或首劑1.0mg,1小時後0.5mg)。

想了解更多心血管知識,那就點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