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得了糖尿病,到底还能活多久?

点滴de分享


还得看病人得病的情况。一般糖尿病控制血糖,按时吃药是没什么问题。要是糖尿病引起并发症那就厉害了。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尿毒症,得这个基本没多大希望啦!

我妈妈糖尿病10年了,一开始不厉害的时候没当回事,可能当时就是血糖高,调理下就能恢复,结果导致后来发现直接成糖尿病,只能吃药控制。现在也好好的,就是受罪,甜的不能吃,吃饭也要适量,手裂口就不封口。长期吃药,手脚都裂,我妈脚走路都疼。手上也是用创可贴贴着。看着可让人心疼。自己受罪


qq样


我见到过得糖尿病的人有活一百岁,九十七岁的,关健是人的心态,不要太畏糖过分治疗。

糖高也不一定是糖尿病,我从小生活不好,最好的礼品就是糖果,也特别爱吃糖。

怀儿子时什么也没有特别想吃,最后几个月那种黑糖爱吃,那种红沙糖成把吃。

后来才知道这是糖渣富含金属,维生素,矿物质,剖腹生了个十斤半的儿子。

在岁月中偏糖,特别是夏天西瓜当饭吃,冬种水果不断,糕点嗜爱。

后来在身体发肥胖上了年纪后,从去年夏天吃完西瓜一测血糖二十。

吓坏了忌瓜果和糖类减肥,到现在九点后,我也没有吃什么药物,每天三十几里路降三高。

肥减后一切指标达标了。



太阳出来暖洋洋张爱琴


说到糖尿病人能活多少年,这是取决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生活当中自我调节。

其实糖尿病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如果是一型糖尿病,加以控制,也可以延年益寿,如果是二型糖尿病不加以控制,尽管是可以恢复的,但是如果不加以节制,也不会也活的很自在,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特别严重,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人伤口很难愈合,糖尿病足特别吓人,糖尿病的眼睛,也很受罪。其实糖尿病有活30年的,也有一二十年的,所以,糖尿病人的饮食要格外注意,进餐的顺序,首先你要多吃蔬菜绿叶蔬菜为主,那么进餐首先要以蔬菜为先,紧接着是蛋白质,再加上主食类的碳水化合物食物,那么主食的选择也有很多的要求,不能是完全的白米饭,白馒头白面条之类的,因为这些升糖指数特别高,会使血糖一发不可控制。可以在米面里边添加一些杂粮杂豆,这样可以延缓血糖的升高。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注册营养技师


营养百事通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表现的慢性疾病,随病情进展,可导致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的发生。对于广大糖尿病患者来说,其生活质量的确有所下降,但其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的说能够活多久。


糖尿病患者如不坚持正规治疗,可以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猝死的发生。而随病情进展,也可出现糖尿病肾病,后期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严重时可出现尿毒症而危及生命。

当然,糖尿病虽然有诸多并发症,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这些急慢性并发症更多见于未正规治疗和随访的患者。只要大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规范化治疗,并监测血糖变化和定期复查,常常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正确认识,糖尿病如不正规治疗,可导致猝死的发生,而在正规治疗下,其寿命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到老。糖尿病一经诊断,即需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服药,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同时注意监测和随访。

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讨。关注作者,每日持续性更新健康知识。


银杏叶的守望


题主的问题太悲观了吧。

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还有陈立夫都是糖尿病,却不妨碍他们活过百岁且基本没有并发症。作为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日常生活调理得当是关键,给你一些建议,不一定能让你彻底康复,但一定可以让你少走弯路。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糖尿病可能的几种发病原因:

那些糖尿病患者真的是爱吃糖,吃了太多糖,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血糖升高?

还是因为血脂过高导致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无法有效捕捉血糖,细胞、大脑需要血糖却无法满足,不得不分泌胰高糖素同时抑制胰岛素,进一步提高血糖水平?

或者是因为他们经常不吃早餐、经常工作过度、劳累过度、没有及时就餐而导致低血糖,而身体无法承受低血糖状态所造成的各种损坏,启动高血糖基因进行自动调节,以保证整个身体对糖的需要呢?

又或者因为长期应对压力,高负荷,致使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而导致身体对糖的需求增加,肌体正常的血糖对于这些人显得不够,必须提高血糖供应呢?

我们的身体有非常精密的血糖调整和能量分配机制,也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负责能量调节的腺体,更有与此有关的多种激素来共同干预影响血糖水平,所以,不能盲目把血糖高当做疾病、把血糖当做敌人来对待。

糖尿病有四种类型,一型,二型,应激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四种。医生不跟你说应激性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来自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二型与胰岛素相对不足,高脂血症相关。这里面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应激型糖尿病,又称作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前仅特指少量烧伤病人等情况,但是现在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显应激反应。大量的应激型糖尿病被错误的归入二型糖尿病,用胰岛素相对不足这个思路来治疗,盲目降糖,过度控制,大量运动,反而令血糖和身体状况恶化。糖尿病一定要先识别糖尿病类型再做对应调理。

很多医生一提糖尿病就说胰岛素不足,胰岛素抵抗,却不理解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只是不断加大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用来降糖,忽略了身体的升糖激素——肾上腺素、胰高糖素的作用,这是不合理的做法。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胰高糖素异常升高,或者称为胰高糖素血症,这其实是身体在进行主动升糖动作,在胰高糖素作用下,胰岛素必然受到抑制。

糖尿病是最易发生误诊的几种疾病之一!

只检查血糖,不检测升糖激素,不排查应激反应和其他导致血糖高的情况,误诊漏诊情况极易发生。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刚刚发现被误诊了糖尿病类型,说起来也是可笑可叹,但,这就是医疗诊断、治疗糖尿病的现状!只有极少数有经验的医生,能通过经验和与患者沟通识别出应激性糖尿病(因为血糖检测结果无法识别),更少的医生会用利血平、艾司唑仑等抗应激焦虑药物来平稳血糖。

当前,由于压力、高负荷工作等应激导致的血糖高情况异常普遍,去年,全国医院中的护士由于熬夜加班,新增一万多例糖尿病,这一类大多应该属于应激性糖尿病,而不是二型糖尿病。

应激性糖尿病,又称作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前仅特指少量烧伤病人等情况,但是现在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显应激反应。

很少有人注意压力带来的血糖影响,但是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经证实,持续紧张与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大脑为了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体会出现低血糖状况。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低血糖情况发生,身体会启动低血糖应激反应,胰高糖素升高,胰岛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都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提高身体的血糖储备。

如果低血糖情况反复出现,身体会处于战备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拥有最强的升糖作用),持续提升胰高糖素——身体最主要的升糖激素,用来规避低血糖风险,(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的多,短期的低血糖就会有致命损害)导致血糖居高不下。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每一次低血糖,都会使下一次应激反应更容易出现,也会使血糖储备变得更高。这就是为什么普通人血糖2.8以下才会低血糖,而糖尿病人血糖3.9就会低血糖,有的应激反应严重的人,甚至血糖降到5就会低血糖!

如果日常饮食控制严格,又服用阿卡波糖类“糖吸收抑制剂”,容易造成肝糖原储备不足。缺乏了肝糖原的调节作用,运动或者情绪激动,都极易发生低血糖。有的医生建议节食,建议运动降糖,建议血糖严格控制,却不懂防范低血糖风险,即使口袋放两颗糖,也抵挡不了低血糖对身体的伤害,当你感觉低血糖,伤害已经发生。最危险的是,你可能没有机会拿出口袋里的糖!

想要调理好糖尿病不简单,也并不是太难,除了药物干预,饮食,运动,情绪,呼吸,放松训练等都要了解并加以注意,尽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只注重降低血糖,更要消除低血糖应激反应,避免身体主动升糖。

血糖调理五原则:

第一,调节血脂

我们在北京延庆的疗养院帮助大量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减肥降低血脂,血糖可以恢复正常。原因在于血脂高的状态,身体利用血糖的效率大打折扣,换句话说,高脂血症患者需要更高的血糖才能满足身体需求,需要做的是降低高血脂而不是降糖。

要注意不要吃大量精致米面类食物,这种食物升糖过快降糖也快,然后过量的糖会转化成胆固醇,这才是血脂高从而影响糖代谢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第二,定时进餐

糙米、杂豆、鱼、肉、蔬菜都要均衡摄入。不需要节食,务必不要让自己处于低血糖状况,杂豆和糙米因为富含纤维素或者直接补充纤维素,可以让糖和脂类缓慢吸收,不会出现血糖和血脂的过山车变化。补充维生素B族,帮助身体正常实现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第三,筛查可能的应激反应

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身体在急需血糖时会大量释放胰高糖素来提升血糖同时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应激反应的可能情况有:熬夜!长期加班劳累(包括脑力劳动,大脑需要大量的血糖来提供能量),紧张!恐惧或者压力等负面情绪。饮食作息规律,注意休息和放松!很多人都不懂如何放松,即便睡觉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需要学习春山步疗和自我放松导引等放松训练。

现在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却普遍有疲乏无力等能量不足状况,说明更多的是血糖代谢问题和能量利用问题,一味的降糖只会加重能量不足恶化病情。

第四,注意检测血糖

注意血糖观测,又不要过于强调低血糖。要明白糖尿病人需要的血糖要高过一般人,只有消除了应激反应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血糖自然会回落。如果通过药物调节过低,反而会激发身体调高血糖的动作,加重肝脏负担。

第五,坚持腹式呼吸

缺氧与有氧,糖代谢获得的能量有19倍的差异!很多人呼吸太浅,前半口气还没进去,后半口气已经吐出来了,没有实现气体交换,身体实际处于长期缺氧状态。能量不足也会导致身体主动升糖!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有疲乏无力的症状。练习吸气时鼓肚子,可以满足足够的氧气供应。足量的氧气可以帮助身体实现正常代谢反应,让能量充足同时减少了对身体有害的代谢废物。

最后,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可能至始至终都在制造身体对高血糖的需求,而你所用的药物可能更进一步加快了这种发展趋势,如果你愿意停下来,听一听身体的声音,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你会发现,血糖紊乱状况很容易改变。

希望对你有帮助,专注非药物慢病康复,关于糖尿病饮食调节,影响血糖因素,糖尿病生酮饮食等内容,可搜索我的悟空问答。感谢点赞关注,留言必回。

Vista在悟空的306个回答。


vista营养师


你好!据统计,1型糖尿平均寿命65岁左右,2型糖尿病72岁左右(数据来源于网络)。个体能活多久,主要还是看并发症来的早晚。


那句老话说的好,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又分急性和慢性。

急性并发症最常见的是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这两种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快就会致人死亡。但这毕竟是少数。

最常见的致死因,还是慢性并发症。1型糖尿病的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的心梗,这是最常见的致死因,每年都有不少的糖友倒在上面。而引发这些可怕并发症的罪魁祸首,还是血糖。


所以,养生君认为,你目前应该做的就是多学习糖尿病知识,了解什么是控糖的“五架马车”。只要血糖控制的好,同时特别注意低血糖的发生,并发症一定可以来得晚,那么你一定也可以活得更久更好。

希望以上建议可以帮到你,获取更多糖尿病资讯,请关注养生细谈!


锐光医线


糖尿病,作为一种和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疾病,被我们很多人所熟知。由于其病程长,症状不太明显,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只有在体检或者患者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并发症后才到医院就诊!所以很多朋友对于糖尿病就十分害怕,其实有时候糖尿病并不可怕!

糖尿病最为特征的表现为:三多一少,多吃多饮多尿,体重反而减少。临床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以二型糖尿病最为多见,通过血糖的测量来进行诊断。我们需要明白的就是糖尿病其实跟我们的高血压一样都是控制为主,辅助药物治疗,规律习惯的慢性疾病。其最严重的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而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所以究竟患了糖尿病能活多久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患者自己。很多老人长期还是旧有观念认为只要一次血糖测量就可以不用再进行治疗,类似于高血压一样只要一次或者两次测量正常后往往就高高兴兴的停药。其实这是极为不规范不正确的观念。我们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规律服药。伴随着服药的同时我们需要严格监测自己的血糖,并不以一两次的测量作为标准。最后就是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遵医嘱少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少量多餐、高纤维饮食、口味清淡、戒烟戒酒等。

小科普:得了糖尿病有时候并不可怕,假如自己的家人出现了一定的糖尿病的并发症或者体检过程中血糖异常后一定要到医院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企鹅郭医生


【专业医生帮您做解答】

这是一个糖尿病人最关注的问题,其实能给出答案的只有“他”,这“他”就是你自己。

就像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是导致很多疾病发生最危险的因素一样,但仍然有很多人戒不了烟,但到了得了癌症、心梗、脑梗等要命的病而不得不躺在了病床上,他绝对不会再吸烟了,可惜往往为时已晚。

糖尿病也是如此,它最基础的表现就是血糖的升高,血糖是什么?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它就象人要吃饭摄取营养一样,身体各个细胞要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都需要摄取葡萄糖作为能量,如果血糖供大于求或是不能被细胞摄取,血糖就会大量滞留在血液中。

这种情况就像是腌糖蒜,血管就是泡在糖水中的“大蒜”,长期如此血管细胞不断被“糖水”侵蚀就会发生变性,实则是受到了损伤。此时血液中的其它物质比如脂肪就会趁机进入细胞中,时间长了细胞中充斥了大量的脂肪等物质,破坏了细胞的正常功能,整个血管便发生了病变,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就是这样发生的。

血管是输送氧及营养物质的运输线,就是战场上如果切断了“粮草弹药”的供给,那是绝不可能打胜仗,血管损坏了,全身心、脑、眼、肾等所有的器官就会“节节败退”而发生病变,无法保证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生命也将逐渐走向尽头。

由此可见,要想消除糖尿病对寿命的影响,就要从源头上做起,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上,尽可能降低对血管的损伤,同时注意降低血脂、血压等高血糖的“帮凶”,阻止或延缓对血管的损伤,确保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氧和营养运输线的畅通。

实践证明,糖尿病人做到这些就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享有预期寿命。可惜的是,就有糖尿病患者对此置之不理或者不能很好的做到,从而给自己减了寿,比如:

  • 认为血糖高就高吧,反正又死不了人,不做任何干预治疗,殊不知这是在慢慢损伤着维持生命的血管运输线,而一旦这些损伤发生即是无法挽回的。

  • 认为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一定不会有问题,事实上再怎么控制血糖,由于其根源是机体血糖调节机制发生了问题,所以不可能完全像正常人一样始终保持血糖处于正常状态,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可能有血糖的波动,此时就需要将高血糖的“帮凶”高血脂、高血压进行有效控制,将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

由此可见,得了糖尿病到底对寿命的影响有多大,决定于对高血糖及其“帮凶”的干预治疗情况,取决于自己对糖尿病的重视和治疗程度,你轻视了糖尿病,糖尿病就会消耗你有寿命。

一起来关注一下糖尿病最应当控制好的几项指标,从中也看看你对糖尿病的重视程度如何: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得了糖尿病不用恐惧,血糖管理得好,依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获得预期的寿命和生活质量,甚至活到100岁也不是梦。

历史名人张学良、宋美龄他们都是糖尿病人,但都活了 100多岁,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维持血糖平稳,科学管理血糖,延缓和规避病发症的出现,一样能够高寿。



要想与正常人一样长寿,糖尿病人要做好以下6点:

1.保持勤奋学习的态度,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糖尿病,对其有客观认识。

2.勤于监测,按照科学的监测方法,记录并观察血糖的动态,控制血糖平稳。

3.根据血糖动态合理安排饮食,学习糖尿病膳食搭配的原则。

4.对糖尿病常规药物有基本了解,合理地用药,不要害怕胰岛素。

5.坚持科学运动,形成习惯,有助于血糖平稳。

6.保持健康体重,同时注重血压、血脂、心率等多项身体指标的监测。


健康管理王涛


关于糖尿病,我谈一下个人一点点浅见。

首先说一下自愈,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内在生命力,修复肢体缺损和摆脱疾病与亚健康状态的一种依靠遗传获得的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人体皮肤划伤能自我愈合,骨折了能自我修复,很明显人体有很强的自愈能力,但是对于糖尿病能不能起到作用呢?

一个机器能不能正常运转,需要零部件没有大问题才行,如果零部件完全坏了,肯定是不能运行的。如果人体器官已经被折腾报废了,肯定是没法修复的,人体是自愈,又不是再生。

所以糖尿病自愈得看情况,大部分糖尿病是可以自愈的,毕竟胰脏器官还能救的过来。

重点也来了,那么糖尿病如何治疗呢?就是要利用我们人体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糖尿病治不好?是因为我们的自愈能力被损害了。

是什么在损害我们的自愈能力呢?

首先是药物,尤其抗生素等西药。是药三分毒,抗生素不管你好的坏的,一起杀,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糖尿病不能调治好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滥用药物。一步一步将我们的器官给损害,让器官失去了修复能力,甚至器官死亡。

另外一个就是饮食,错误的饮食不停的伤害我们的器官。就像糖尿病,人们都知道不能吃糖分过多的东西。恰恰没有认识到糖尿病人糖分高是长期吃辛辣食物过多,导致的胰脏问题,行成的血糖高。

这个时候只是不吃糖,对于糖尿病好转是不可能的。只有根源上戒辛辣,清淡养身,不从根源上对胰脏造成损害,才有自愈的可能。

含糖的东西,糖尿病人其实可以吃一点的,人体糖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医说的过犹不及,都是有害人体的。不能多,不能差下,这养才是正确养身体的方法。

还有人的心情,不论大小病症,人都应该释怀应对,杞人忧天,畏首畏尾,担惊受怕也对调治疾病有很大的影响。有些人害怕过度,自杀以求解脱,诚可悲,可笑也。

所以,薄学不才,认为调治糖尿病,自愈力很重要,能让自愈力发挥作用,还得戒口福,适当用药。

病从口入,病由心生,信哉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