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不愿上学的孩子”“打弟弟的孩子”“哭闹的孩子”

“不愿上学的孩子”“打弟弟的孩子”“哭闹的孩子”

文 | 李雪

如果你经常对孩子各种不允许,比如饭前不许吃零食,那么当真有些事情是危险不能做的,或者父母确实没有能力给予,孩子也不会轻易相信你的话。

“不愿上学的孩子”“打弟弟的孩子”“哭闹的孩子”

如果你平日里真心愿意满足孩子,孩子都感受得到,一些确实不能做或者超出父母能力的事儿,你说一句孩子就会相信,很愿意配合你。

常常收到留言,问孩子不愿上幼儿园怎么办?兄弟姐妹之间打架怎么办?莫名的哭闹怎么办?

下面分享三位妈妈的做法,这三位妈妈(好啦好啦,我知道第三位是姨妈)做得太赞了。

爱,就是看见。

微博网友 @DUOMEI麻麻:

孩子三岁刚转践行爱和自由的幼儿园,第一周还挺好,第二周第一天早上起来哭说:妈妈,我不要上幼儿园,我害怕。

我抱起来说,是的,宝宝害怕,身体都很紧张。孩子把头埋在我肩膀里,我继续说,在一个新环境里生活对你来说太不容易了,妈妈很理解你。

抱着哭了一会儿,孩子说,走吧妈妈。就去幼儿园了。

微博网友 @灿烂如你DL:

女儿大儿子两岁半,每次两小娃娃起冲突,婆婆都说女儿,让着弟弟他小,每次说完女儿都下手更快更重了。

我告诉女儿,弟弟本想和你玩,但他表达不好,所以就以这种方式了,你看到他想打你一定要跑远点,他不知轻重给你打疼了,妈妈会心疼的。

从此以后俩人在有打闹,女儿都明显知道让着弟弟了。

微博网友 @linnn3:

我姐的儿子有一次要吃红薯,买了之后我姐怕他弄脏,就自己拿着剥皮,孩子顿时吵闹起来。

我说“他是要自己剥皮”,然后他就不哭闹了,那一瞬间他眼睛都亮了,看着我,满满都是你懂我的惊喜。

“不愿上学的孩子”“打弟弟的孩子”“哭闹的孩子”

那种你懂我,满眼小星星的眼神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

李雪:

每个孩子内心的渴望都非常简单,他渴望被看见,渴望跟父母有情感互动链接。

这种渴望可能会通过让妈妈给自己喂口饭(即便孩子已经能独立吃饭了),给自己穿袜子等方式,如果父母有能力回应,这会变成一个甜蜜互动的温馨场景,孩子也会把这种温暖带到他将来的家庭,收获甜蜜蜜的亲密关系,轻松顺畅的亲子关系。

如果父母能量低心情不好,会觉得无力应对,这也很正常,诚实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现在需要独处,过一会再陪你。

但头脑剧情在这个时候很可能趁虚而入,让我们逃避当下的真实,转而去妄想评判孩子懒惰、不懂事、无理取闹、现在这样以后岂不无法无天了,要跟孩子较劲,就是不能惯着他。

因为我们小时候,也是被这样拧巴着长大的,以至于我们不敢相信,甚至会害怕自然流动的爱。

其实,爱真的可以存在,人真的可以顺畅不拧巴的长大。家,真的可以是满满甜蜜回忆的地方。

如果我们自己已经拧巴着长大,这是无法改变的过去,那么现在,就拿出智慧,爽爽的过好下半生,给孩子一个顺畅的人生起点。

看见,就是爱,爱就是最好的教育。没有爱的教育,只是伤害。

“不愿上学的孩子”“打弟弟的孩子”“哭闹的孩子”

对呀,在这之前,你已经试过真的爱自己,看见自己了吗。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创办『初心心理』;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当当网与亚马逊有售。

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插图 | 电影《摇滚校园》《死亡诗社》《哈利波特》剧照与截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