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不願上學的孩子”“打弟弟的孩子”“哭鬧的孩子”

“不願上學的孩子”“打弟弟的孩子”“哭鬧的孩子”

文 | 李雪

如果你經常對孩子各種不允許,比如飯前不許吃零食,那麼當真有些事情是危險不能做的,或者父母確實沒有能力給予,孩子也不會輕易相信你的話。

“不願上學的孩子”“打弟弟的孩子”“哭鬧的孩子”

如果你平日裡真心願意滿足孩子,孩子都感受得到,一些確實不能做或者超出父母能力的事兒,你說一句孩子就會相信,很願意配合你。

常常收到留言,問孩子不願上幼兒園怎麼辦?兄弟姐妹之間打架怎麼辦?莫名的哭鬧怎麼辦?

下面分享三位媽媽的做法,這三位媽媽(好啦好啦,我知道第三位是姨媽)做得太讚了。

愛,就是看見。

微博網友 @DUOMEI麻麻:

孩子三歲剛轉踐行愛和自由的幼兒園,第一週還挺好,第二週第一天早上起來哭說:媽媽,我不要上幼兒園,我害怕。

我抱起來說,是的,寶寶害怕,身體都很緊張。孩子把頭埋在我肩膀裡,我繼續說,在一個新環境裡生活對你來說太不容易了,媽媽很理解你。

抱著哭了一會兒,孩子說,走吧媽媽。就去幼兒園了。

微博網友 @燦爛如你DL:

女兒大兒子兩歲半,每次兩小娃娃起衝突,婆婆都說女兒,讓著弟弟他小,每次說完女兒都下手更快更重了。

我告訴女兒,弟弟本想和你玩,但他表達不好,所以就以這種方式了,你看到他想打你一定要跑遠點,他不知輕重給你打疼了,媽媽會心疼的。

從此以後倆人在有打鬧,女兒都明顯知道讓著弟弟了。

微博網友 @linnn3:

我姐的兒子有一次要吃紅薯,買了之後我姐怕他弄髒,就自己拿著剝皮,孩子頓時吵鬧起來。

我說“他是要自己剝皮”,然後他就不哭鬧了,那一瞬間他眼睛都亮了,看著我,滿滿都是你懂我的驚喜。

“不願上學的孩子”“打弟弟的孩子”“哭鬧的孩子”

那種你懂我,滿眼小星星的眼神我到現在都忘不了。

-

李雪:

每個孩子內心的渴望都非常簡單,他渴望被看見,渴望跟父母有情感互動鏈接。

這種渴望可能會通過讓媽媽給自己喂口飯(即便孩子已經能獨立吃飯了),給自己穿襪子等方式,如果父母有能力回應,這會變成一個甜蜜互動的溫馨場景,孩子也會把這種溫暖帶到他將來的家庭,收穫甜蜜蜜的親密關係,輕鬆順暢的親子關係。

如果父母能量低心情不好,會覺得無力應對,這也很正常,誠實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現在需要獨處,過一會再陪你。

但頭腦劇情在這個時候很可能趁虛而入,讓我們逃避當下的真實,轉而去妄想評判孩子懶惰、不懂事、無理取鬧、現在這樣以後豈不無法無天了,要跟孩子較勁,就是不能慣著他。

因為我們小時候,也是被這樣擰巴著長大的,以至於我們不敢相信,甚至會害怕自然流動的愛。

其實,愛真的可以存在,人真的可以順暢不擰巴的長大。家,真的可以是滿滿甜蜜回憶的地方。

如果我們自己已經擰巴著長大,這是無法改變的過去,那麼現在,就拿出智慧,爽爽的過好下半生,給孩子一個順暢的人生起點。

看見,就是愛,愛就是最好的教育。沒有愛的教育,只是傷害。

“不願上學的孩子”“打弟弟的孩子”“哭鬧的孩子”

對呀,在這之前,你已經試過真的愛自己,看見自己了嗎。

作者 | 李雪

心理學學者,從事心理學研究近十年,創辦『初心心理』;暢銷書作家,著有《當我遇見一個人》噹噹網與亞馬遜有售。

新浪微博 @李雪愛與自由

插圖 | 電影《搖滾校園》《死亡詩社》《哈利波特》劇照與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