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16億IPO縮水至3億,欣銳科技如何面對“補貼退坡”後的行業出清?

今天財政部公佈了新能源車補貼新政,對於想獲得新能源補貼的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政策“優勝劣汰”的意味明顯。同樣是今天,上市後斬獲14個漲停的欣銳科技打開了一字漲停,現巨量換手,截至午間收盤報61.04元,成交額10.80億元,換手率61.09%。

16億IPO縮水至3億,欣銳科技如何面對“補貼退坡”後的行業出清?

自2013年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以來,新能源補貼便成為不少相關公司的業績“稻草”。今年以來政策扶持的手出現鬆動,而一波新能源公司也因此陷入了業績滑坡的困境,這其中便包括欣銳科技。隨著新能源補貼的政策的退坡,銳科技去年業績出現大幅下滑。

欣銳科技招股書數據顯示,欣銳科技2016年、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8,527.79萬元、49,066.51萬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631.42萬元、9,149.68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15,402.65萬元、7,715.73萬元。此外,公司的應收賬款較高,有人認為欣銳科技在利用“賒賬交易優勢”來吸引客戶。

募集資金由16億降至3億元資料顯示,欣銳科技成立於2005年,其主營業務是新能源汽車車載電源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8年5月23日欣銳科技在創業板成功上市。在2018年1月10日,欣悅科技發佈招股書,擬募集資金16.5億元,其中6.8億元用於補充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佔比41.2%;7.23億元投向新能源汽車車載電源產業化項目;2.46億元投向新能源汽車車載電源研發中心擴建項目。而在6月6日欣悅科技的公告顯示,

原本16.5億元的募集資金卻降至3.34億,對項目的整體投資方案進行了調整。

實際上,欣銳科技募資資金的合理性受到質疑,有業內人士認為募投資金用於補充營運資金的比例一般以低於30%為宜。Choice數據顯示,2014-2017年欣悅科技的流動負債分別為8363萬、2.3億、2.75億、3.89億。2014年至2017年的流動資產為1.11億、4.14億、8.31億、9.83億。一般情況下,公司的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便是該公司的淨營運資金,通過上面數據可看出,其實欣悅科技日常經營所需資金是能夠週轉的過來。所以,在公司本身營運資金足夠的情況下,又申請6.8億元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其用途令人存疑。不過,對此欣悅科技表示稱,隨著“新能源汽車車載電源產業化項目”的建成投產,公司將在業務規模擴大的同時面臨較大的營運資金缺口。

在這次募資中,除了營運資金比例過高而受市場質疑,公司募投項目大幅擴產也被指出過於樂觀。原本的募資計劃中,公司新能源車載電源產業化項目,將新增車載電源60萬臺/套,而公司 2017 年新能源汽車配套能力僅為 17.63 萬輛。這意味著,欣銳科技要在未來消化比現在多出三倍的新能源配套。

16億IPO縮水至3億,欣銳科技如何面對“補貼退坡”後的行業出清?

而實際上,根據公告,欣銳科技2015-2017年公司的汽車配套率三年平均為26%,但要保持26%的配套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行業競爭者呈現趨多之勢,令一方面2016年開始欣銳科技的車載電源銷售增速在放慢。大幅擴產後,新增產能真的能否消化仍是問題。在遭受一系列的質疑後,欣銳科技開始降低標準,16.5億的募資金額砍至3.34億元,車載電源年產量也由原來的60萬臺套/年調整為18萬臺套/年。不僅如此,被認為“別有用心”的補充營運資金金額由6.8億元縮為1.2億元。

補貼退坡,業績下滑實,即便欣銳科技降低募資標準,也不代表著投資者的十足認可。招股書數據顯示,欣銳科技2015年-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46億、5.85億、4.91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190萬、1.26億、9150萬。也就是說,欣銳科技的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實際數上處於放緩的狀態。而另一個事實是,2016年政府補助達到595萬元,較2015年近70倍增長。而在2015-2017 年公司所得稅優惠減免金額分別為 1,105.63 萬元、1,819.01 萬元、1,226.63萬元,佔比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2.03%、14.40%、13.41%。但是,受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的影響,2016 年底出現了新能源汽車國補退坡,推薦目錄重審、3 萬公里行駛里程要求等政策影響,2017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減緩。其實,在行業發展緩慢之外,新能源汽車的業績也隨補貼的下滑而盈利困難,“萎靡不振”。其中,不乏一些大的新能源公司,也能感受到了政策補貼滑坡倒逼技術進步的壓力。因為政策補貼篩選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標準在提高,政策的“優勝劣汰”意味明顯。

欣銳科技認為,隨著行業內競爭的加劇,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退坡,公司保持營收和利潤高速增長的壓力日趨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業績增長緩慢,欣銳科技還存在業績波動較大、依賴單一客戶和應收賬款過高的風險。

資料顯示,公司自 2012 年開始成為北汽新能源的供應商,為北汽新能源提供新能源汽車配套車載電源產品,是欣銳科技認的第一大客戶。2015-2017 年,公司對北汽新能源的銷售收入分別為9,289.53 萬元、20,092.53 萬元、16,424.96 萬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6.88%、34.33%、33.47%。可以看出欣銳科技第一大客戶北汽新能源對其的業績貢獻逐年上升。

但即便如此,欣銳科技不以為然,並認為報告期內公司對北汽新能源的銷售佔比均沒有超過50%,不存在對北汽新能源的單一客戶依賴。實際上,從2016年起北汽新能源和第二大客戶北京意耐特科技的業績貢獻比例加起來遠超過50%,客戶比較集中是無法忽略的問題。若北汽新能源的發展戰略發生變化,更換車載電源產品供應商,或大幅減少對公司產品的採購數量,將會對公司的產品銷售收入帶來較大影響。

除此之外,欣銳科技的營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問題也一直被詬病,數據顯示2015 年-2017 年,公司應收賬款賬面餘額分別為 18,039.73萬元、15,988.28 萬元、25,125.22 萬元,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 52.20%、27.32%、51.21%。由於欣銳科技應收賬款較大 ,佔用了公司較多資金,甚至影響到了欣銳科技的現金流量,數據顯示,2016 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4824.95 萬元。

16億IPO縮水至3億,欣銳科技如何面對“補貼退坡”後的行業出清?

而從欣銳科技前十大客戶和營收賬款前十大客戶進行對比,2016年北京意耐特科技應付公司的營收賬款佔到營收的29%,江蘇匯川技術公司應付營收賬款佔比高達56%,深圳藍海華騰欠下的應收賬款佔營收的34%。其實不難發現,公司對部分重要賬戶給予了賒賬空間。

對此,有質疑聲表示,欣銳科技在利用大比例賒賬交易的“優勢”吸引客戶,增加了公司的應收賬款風險。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假如當初16億的募資方案通過,新增的產品勢必大多數會被前十大客戶所消化,而在這些客戶中,多數存在著“賒賬”過高的問題,欣銳科技要靠“賒賬交易”優勢來消化大幅擴產的募投項目?

雖然上市後斬獲14個漲停,但面對諸多問題的欣銳科技的業績前景仍不明朗。在經過2016年前的快速增長期後,欣銳科技的業績增速明顯放緩,公司披露的2017年數據也差強人意。而今,新能源補貼的下滑直接影響到了欣銳科技的業績,高額應收賬款的風險或暗藏在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