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梁实秋眼中的青岛美食

读梁实秋的著作,不时可见关于青岛美食的文字。

如:“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岛顺兴楼席上,一大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为何物。主人曰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这是梁实秋《雅舍谈吃 西施舌》中的一小段。顺兴楼是北京厚德福饭庄设在青岛北京路上的分号。总掌柜河南人陈莲堂坐堂北京。顺兴楼的规模并不大,但却是正儿八经办酒席的酒楼,经营的菜肴讲究原料也高贵,西施舌是其中之一。西施舌是海产珍品,属于贝类,软体动物门蛤蜊科之一种,青岛出产质地甚优的西施舌。西施舌柔软滑嫩鲜美异常,虽也可用爆炒等烹法,但不能完全体现其特色,惟氽法为最佳,其法是:开水略氽的西施舌盛入一小盘内,同咸鲜口味的鸡汤比例大的滚热的高汤同时上桌,外带韭菜,香菜末。上菜的人当着客人的面将西施舌轻轻倒入冒着热气的高汤内,撒上韭菜,香菜末便成。

顺兴楼“氽西施舌”是梁实秋念念不忘的。他在《忆青岛》一文又夸:“顺兴楼最善烹此味,远在闽浙一带的餐馆之上。”其实将此菜烹制得好的不仅顺兴楼一家,青岛厨师大都对之挺在行。30年代被誉为青岛餐饮业“三大家”的春和楼,聚福楼,三盛楼,各汇集了青岛当时烹饪业高手,对西施舌之烹制并不在顺兴楼之下。

梁实秋眼中的青岛美食

梁实秋在青岛 顺兴楼席上还吃了青岛出产的另一海产珍品乌鱼蛋。乌鱼蛋又称墨鱼蛋,乌鱼钱,是雌金乌贼缠卵腺腌制的干品,有鸽蛋大,干硬而又咸。鲜货也可吃,但风味不如干货。它取料于乌贼体,但比整个的乌贼体名气大,很有些青出于蓝而盛于蓝的味道。每年的捕获期是深秋。干乌鱼蛋不能直接下锅烹制,须先用清水浸泡,除去盐,用温热水反复涨发回软,剥去膜皮,再用手分开卵片;卵片一片片薄如蝉翼,之后便可烹制了。当年坐在顺兴楼席上的梁实秋对乌鱼蛋也是陌生的:“。。。。。。谁又有本领把它切的那样薄,那样匀?我一直以为那是蛋,有一年在青岛顺兴楼饮宴,上了这样一碗羹,皆夸味美,座中有一位曾教授,是研究海洋鱼产的专家,他说这上是乌贼的子宫,等于包着鱼卵的胞衣,晒干之后就成了片片的形状,我这才恍然大悟。”(《见雅舍谈吃.乌鱼钱》)

清袁枚《随园食单》:“乌鱼蛋最鲜,最难服事。”乌鱼蛋可炜也可煮,但对烹制乌鱼蛋在行的青岛厨师惯常采用烩法,菜名便是“烩乌鱼蛋”,锅内放入高汤,下入涨发好了的乌鱼蛋片,加盐,醋,料酒调成咸鲜味。开锅后撇去浮沫,撒白胡椒粉,用湿淀粉勾二流芡,倒入汤碗内,淋香油撒香菜末即成。梁实秋当年在顺兴楼席上吃的就是这么一碗羹。

中国人的传统是去酒楼坐席不光吃菜,也吃面食,按席价成本一桌席中面食一般占三成。梁实秋在顺兴楼席上也吃过精美的面食。他的《饺子》载:“我也吃过顶精致的一顿饺子,在青岛顺兴楼宴会,最后上了一钵水饺,饺子奇小,长仅寸许馅子却是黄鱼,韭黄,汤是清澈而浓的鸡汤,表面上还漂着少许鸡油。大家已经酒足菜饱,禁不住诱惑,还是给吃的精光,连连叫好。”

梁实秋眼中的青岛美食

黄鱼青岛人叫黄花鱼,实际上是小黄鱼,属石首鱼科,体重一般在200克左右,长不大。青岛近海盛产,每年春秋两季上市,味道极佳。黄鱼,韭黄,鸡汤三鲜融合一体,加之厨师精巧的手艺,“鸡汤珍珠饺”实是顺兴楼面食的特品。梁实秋是一个水饺迷,在家中亦常吃水饺,据他女儿梁文蔷云:“吃水饺的时候,爸爸会抛笔挥杖下厨助阵。”(见《父亲的雅舍谈吃》)他一生吃过不少水饺,把顺兴楼上吃过的水饺说是顶精致的却是对顺兴楼水饺不小的赞誉。也可见当时顺兴楼制作面食的水平。

梁实秋设宴为何总愿去顺兴楼?从他住地所在的鱼山路一带抵北京路上的顺兴楼至少也有三五里地。为什么他却不辞辛苦?原来他父亲梁咸熙与厚德福的掌柜人陈莲堂有深交,他自小跟父亲进出厚德福饭庄,并在那里迷上了烹饪之道。

陈,梁两家的交情完全在他身上延续了。所以,他在青岛居住时,对于厚德福在青岛的分号有偏爱也在情理中。再说,顺兴楼厨师的手艺的确不错,梁实秋的文字完全能印证。

梁实秋眼中的青岛美食

梁实秋有没有走出顺兴楼去它处找美食?回答是有的。他的《忆青岛》曰:“青岛的海鲜也很齐备。像蚶,蛤,牡蛎,虾,蟹以及各种鱼类应有尽有。”他怎么会不吃。有一 次,他在大窑沟菜市场以6元钱买了一尾二尺半长的鲜“鲥鱼”自己回家烹制。“阖家饱食数餐,其味之腴美从未曾有。”其实,梁实秋吃的不是鲥鱼,是形体似鲥鱼的鳓鱼,即青岛人所谓的“白鳞鱼”,属鱼纲鲱科动物,洄游性鱼类,入江河产卵,青岛没有适合它生长的江河,所以市场上是见不到鲥鱼的。但民众中有“南鲥北鳓”之说,两种鱼都是质地极优的鱼,均肉质细嫩肥美,鳞片含有脂肪,刺多而细小。鲜鱼最宜清蒸,可不去鳞,熟后鳞片皆化脂。鱼肉虽美,但不能餐餐都吃,只有蔬菜是万万不能缺的。 梁实秋在他的《忆青岛》中夸青岛的蒲菜和白菜好,“青岛的蒲菜好像特别粗壮,以做羹汤最为爽口。”蒲菜,青岛人称之为“蒲白”,是多年生香蒲科植物香蒲之嫩茎,以自然生长为主,喜生长于池堂水湾中,蒲菜洁白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梁实秋来青岛后也同青岛人一样地爱上了这野蔬佳品。白菜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蔬菜,属十字花科植物。白菜又有大白菜和小白菜之分。青岛白菜早以闻名,主产地是城北郊的城阳一带。由于城阳一带土壤和水质好,适合白菜生长,所以白菜结球大,包心紧凑成熟后剥去二三层青绿色外帮就能见白里透黄的内心。它还耐久存,放一个冬天味道不变,是漫长冬季的最佳蔬菜!梁实秋说:“青岛的白菜远销上海,短粗肥壮而质地细嫩。”其实不止远销上海,北京等其它城市的市场上也多见,之所以能远销也因了它的质地佳。将之炒,制馅,凉拌及腌咸菜等均可。川菜名肴“开水白菜”以青岛白菜烹制效果最佳。

梁实秋眼中的青岛美食

梁实秋曾去过西方留过学,对西餐也有爱好。青岛属全国最早见西餐馆的城市之一。中山路商业街上有一家德国人佛劳塞尔开的西餐馆.梁实秋时常因了它的牛排而光顾。他的《忆青岛》一文云:“所制牛肉我认为是国内第一,厚厚大大的一块牛排,煎的外焦里嫩,切开之后里面微有血丝。牛排上面覆以一枚嫩嫩的荷包蛋,外加几根炸番薯。”远道而来的德国人为什么能在青岛制出“国内第一”的好牛排?技艺是一个方面,原料好是另一方面。青岛虽然不是一个牧业区,本世纪初,由于城里西餐馆的出现和餐馆业的发展,在沧口,李村一带也出现了饲养专供餐馆使用的养牛专业户。那些牛从不拉犁耕地,只是整日悠闲的吃草,出栏前吃添加了豆饼或花生饼的营养饲料,所以走进屠宰场的肉牛多是膘肥体壮,没有膳气的。制出的牛排当然味道纯正。“青岛好吃的东西很多。牛肉最好,销行国内外。”这是梁实秋对青岛牛排的评语。

在《火腿》一文中,梁实秋这么写道:“有一次得到一只真的金华火腿,瘦小坚硬,大概是收藏有年。箐清持往熟识商肆,老板奏刀,砉的一声,劈成两截。他怔住了,鼻孔翕张,好象是嗅到了异味,惊叫这是道地的金华火腿,数十年不闻此味矣!他嗅了又嗅不忍释手,他要求把爪尖送给他,结果连蹄带爪都送给他了。他说回家去要好好炖一锅汤吃。” 梁实秋将那个思念故乡美食的商人刻画的入木三分,其实,他自己也是如此,他在文中说:“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土门而大嚼。”思乡之情使他感叹道:“我在青岛居住四年,往事如烟。如今隔了半个世纪,人事全非,山川有异。悬想可以久居之地,乃成为飘渺之乡!噫!”这也为他的著作中不时提及青岛美食找到了动因,好可怜的梁实秋!

经几千年文明之发展,中国烹饪已不单是一门专业性强的实用技术,也是文化,是我中华民族智慧之结晶。所以,谙熟中国烹饪的梁实秋完全能以此为突破口排解乡愁。他谈吃的每一篇文章都淡雅隽永,乡愁味浓,令人着迷,也使人感叹。西方有一 哲人说:“局部的祸乃是全体的福。”没想到梁实秋个人的乡愁竟成了中华饮食文化之大幸。他在中华现代饮食文化史上之贡献怕只有张大千能与之匹敌。他是真正的大美食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