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歷史小知識:赤眉軍打敗綠林軍,為什麼稱綠林好漢而不是赤眉好漢

我國古代綠林好漢的說法,源於西漢農民起義中綠林軍、赤眉軍中的綠林軍,而在綠林軍與赤眉軍的爭鬥中,赤眉軍打敗了綠林軍,那後來為什麼人們稱這個人是“綠林好漢”,而不是“赤眉好漢”呢???

綠林軍、赤眉軍

西漢後期,土地兼併愈演愈烈,社會矛盾尖銳。王莽篡位以後,進行了改革,史稱“王莽改革”。王莽改革沒有目標,亂改一通,觸犯了許多人的利益,搞得“怨聲載道”。後來,爆發綠林、赤眉農民起義。

綠林軍:天鳳四年,荊州地區連年饑荒,民不聊生。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王匡、王鳳常替人排難解紛,受到饑民擁護,被推舉為首領。他們聚集饑民,不時攻擊附近鄉聚。這支起義軍以綠林山為基地,被稱為綠林軍。赤眉軍:綠林軍起義的第二年,山東琅邪人樊崇在莒縣率領百餘人起義,得到青,徐等州饑民響應,逄安、徐宣、謝祿、楊音等率部歸附,隊伍發展到幾萬人,活動於青州一帶。為在作戰時與敵軍相區別,他們將眉毛染紅,故稱“赤眉軍”。

昆陽之戰

公元23年,綠林軍恢復漢朝國號,年號"更始"。更始帝劉玄即位後,派王鳳、王常、劉秀進攻昆陽(今河南葉縣)。他們很快地打下昆陽,接著又打下了臨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縣)和定陵(今河南部城縣西北)。王莽聽到起義軍立劉玄為皇帝,已經坐立不安,如今連失了幾座城池,更是著急,立即派大將王尋、王邑率領兵馬四十三萬人,還有身高2米以上的長人巨毋霸出戰,據說這個人能驅驅使虎、豹、犀、象等動物,從洛陽出發,直奔昆陽。

歷史小知識:赤眉軍打敗綠林軍,為什麼稱綠林好漢而不是赤眉好漢

昆陽之戰

史書記載,昆陽之戰,當時昆陽城中漢軍只有八九千人,大家害怕,紛紛計劃逃命,劉秀力主死守昆陽,自己與李通的兒子李軼出城作外部呼應。劉秀收集郾、定陵兵馬,諸營俱進,劉秀選三千精兵,組成敢死之師,劉秀親率其反覆衝擊新莽大軍的中軍,混戰中大司徒王尋被殺,而莽軍其餘大營皆不敢違背王邑之令而相救,新莽的中軍大營崩潰,此時城內已經被困多日的綠林軍將領們見莽軍中軍已亂,也從城內衝殺出來,殺聲震天,此時正值雷電交加,大雨傾盆而至,驚的新莽大軍中的猛獸四處奔逃。此時,新莽大軍見中軍陣亂,主帥被殺,也頓時亂作一團,爭相潰逃,結果被殺、踐踏、溺死者不計其數,滍水為之不流。

昆陽大戰是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它成就了劉秀,也給了新莽政權以重創,使之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滅亡。

綠林軍攻陷長安之戰

昆陽之戰後,新莽統治末日來臨。不僅各地村民起義風起雲湧,而且統治集團內部也眾叛親離,不少地主豪強也乘機起兵。昆陽大捷後,綠林軍休整了近3個月,於同年八月,兵分兩路:一路由王匡率領,北攻洛陽;一路由申屠建、李松率領,西入關中,直取長安。在此之前,劉秀已率兵攻取了潁川郡的父破(今河南陝縣西南),招降了附近的5個縣,被任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隨後北渡黃河,到河北招降那裡的各支起義軍及州郡縣。王匡率領北攻洛陽的軍隊,一路進展順利。九月,攻克洛陽,殺王匡(王莽軍中王匡)、哀章。十月,劉玄將首都自宛城遷移到洛陽。十月一日,綠林軍(漢軍)攻入長安,不久,劉玄移都長安。

綠林軍失敗

更始帝劉玄定都長安後,安於享樂,重用親族,而且更始君臣內部還爆發了變亂。更始三年,劉秀平定了河北,並登基稱帝,與綠林軍正式決裂。不久,樊崇所率領的三十萬赤眉大軍向關中而來,劉秀也率大軍包圍了洛陽。綠林軍的將領們與赤眉軍交戰,屢次失利,損失頗重。而更始政權的大司馬朱鮪亦被劉秀大軍包圍於洛陽,不能相顧。不久,綠林軍部分將領開城投降了赤眉軍,並打開了長安的城門,劉玄無奈,只得棄城而逃,不久後歸降了赤眉軍,先是被封為長沙王,後為赤眉軍所殺。至此,以綠林軍為主力所建立的更始政權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轟轟烈烈的綠林大起義雖然失敗了,但“綠林好漢”二字卻成為了後世那些英雄豪傑的代名詞。

歷史小知識:赤眉軍打敗綠林軍,為什麼稱綠林好漢而不是赤眉好漢

漢光武帝 劉秀

劉秀當年參加的是“綠林軍”,公元23年,綠林軍立劉玄做皇帝,恢復了漢朝國號,所以綠林軍也被稱作“漢軍”。劉秀依靠綠林軍的勢力從一個沒落的皇室宗親崛起,最終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綠林軍可以說是功不可沒。而赤眉軍後來跟漢軍交鋒過,最後被劉秀所滅,如果有人稱其為“赤眉好漢”就犯上了,所以“綠林好漢”作為英雄豪傑的代名詞被保留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