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關於翡翠,你忽略的不是知識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金玉本瑩,泥沙豈煙。"人如玉之質,玉如人之品,二者相成相映,渾然一體。

翡翠自明代起,逐漸受到人們喜愛。四百年來,儒家思想的滲入和融合,賦予了翡翠更深層的象徵意義。佩戴翡翠的人自然而然受其薰陶,其形高潔,其品高尚,方能對得起這方寶翠。

一、"義"

關於翡翠,你忽略的不是知識

義者,立足仁道,正義公允。翡翠的透亮潔淨,象徵著佩玉之人,行事磊落,胸襟坦蕩,不行於表象,不流於膚淺。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還能有這種沉重大度的態度,實在難能可貴。

二、"禮"

關於翡翠,你忽略的不是知識

禮者,知進退,尊長幼。翡翠圓潤醇純,色質紋度自有分寸。中國泱泱五千年文明,禮法無疑是傳承的基石。而翡翠的這種性質,恰恰應和了這一傳承。使得佩戴者懂得約束自己,知得分寸,守得禮法,養以此德而卓卓不群。

三、"信"

關於翡翠,你忽略的不是知識

信者,誠也,誠者天之道也。翡翠渾然成於天地之間,琢而成器,無論價值高低,其品質,無增無減。其價高者色斂深沉,其價低者色淺坦蕩,信達天地。而佩玉者,以信利己利人,怎能不令人佩服。

四、"和"

關於翡翠,你忽略的不是知識

和者,天下達道也。既以和為貴,天下之事無不通達。翡翠之和美溫潤,色光柔軟的氣質,與"和"之德最是契合。它教會我們,以和氣通達之心為行事標準,長存善心。

五、"敬"

關於翡翠,你忽略的不是知識

敬者,畏天畏人畏事也。岩石千年的積累,方能得到玉石醇厚溫潤的基地。匠人夜以繼日的雕琢,才能呈現出玉器動人的姿態。世上沒有不勞而獲之事。

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佩玉之人正因為領會了這點,才會敬崗敬業,敬人恭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