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基層小醫院要拒收重症病人?

南風暖暖


我想大概就是兩個原因吧。

一是的確醫院醫療條件有限,現在基層醫院職能越來越傾向於健康教育管理和公衛事務,診療服務範疇一般是傾向於全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及穩定的慢性病的管理。而一些專科的類別逐漸萎縮並向縣市省級集中,就比如婦產科吧,我老家所在地以前每個鄉鎮幾乎都有二三個婦產科醫生負責平產分娩,現在鄉鎮級婦產科基本已經消失,產婦分娩集中到醫療環境技術更好的縣人民醫院或者縣婦幼,高危的基本轉診到上級醫院。雖然這樣的集中加大了患者的不便和成本,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的確降低了醫療風險。

第二,當然和醫療環境的惡化相關。人們對健康重視程度及對醫療技術的服務要求日益增加,雖然這些年國家在基層醫療投入不斷加大,但因為種種原因優秀的醫療人才難以下沉。固守鄉鎮級醫院的仍然是原來的技術梯隊,技術的相對不足,而醫療環境又不斷惡化,你說你硬塞一個急重症患者到基層醫院,出了事一鬧二砸,這曰子沒法過,搞不好還得扣上一漏診誤診延誤治療帽子賠上幾年的獎金,還不如早點轉診了事。

所以,還是相互理解,各行各業都自己的難處。


唐小醫的塗鴉空間


如果基層醫院,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對病人的病情的診治治療造成延誤,才真的是對病人生命健康的不負責任。

1.基層醫院醫療條件有限。一般的小病還可以。對於複雜點的病症。

有沒有專業的檢測設備,能否給出準確的診斷?

有沒有專門的手術室?手術條件是否合格?


如果出現大出血情況,醫院有沒有血庫,能否為病人及時輸血?

基層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如何?診斷治療手術水平如何?能否具備給患者做手術的技術支持?

這些都需要考慮。

2.而大醫院,科室相對劃分的比較細。普外科,骨外科,心血管外科,神經外科,呼吸內科,心內科,神經內科,腎內科,小兒外科,小兒內科等等。

術業有專攻,不同的科室,能分別針對不同的病症,有相對專業的大夫,醫療水平,手術水平也相對比較高,能給出相對專業有效的治療。

同時配備專業的檢測設備,專業的檢測人員,出現緊急情況,能及時為病人提供血液的血庫。


大醫院的醫療條件相比較而言,要比基層醫院好的多。

3.當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發現自己處理不了的病症,及時轉診大醫院時,是對病人的生命健康負責任。


侯豔嬌醫生


大家有時候不理解甚至會生氣,自己明明大費周章去了醫院看病,卻被建議再到大醫院掛號就診,這不是坑人,不負責嗎?!今天,就和大家說一下為什麼基層小醫院拒收重症病人。

三甲醫院在醫療設備、醫務技能等方面肯定比基層醫院要好,但也正因為如此,三甲醫院的門診人滿為患,排隊掛號的功夫可能在基層醫院早就看完病了,因此大家愛去基層醫院首診。

但基層醫院在遇到重症、難症時,本著對患者負責、降低風險的原則,都會建議患者去上級醫院就診,我們稱之為轉診,而不是拒絕就診。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首診責任制”,意思是第一個接診的醫療單位應該對病人的就診過程負責。如果病情緊急有生命危險,應該立刻處理,同時要聯繫120與上級醫院做好轉診的準備。

因此,如果基層醫院建議您轉診,那麼到上級醫院就診是最好的選擇,是對您的負責。如果情況緊急,那您可以要求基層醫院在轉診的同時進行基本的醫護處理。

目前我們實行的轉診分流政策就是這個目的,讓僅有的高級醫療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重症患者。輕症的一般的常見病患者到基層醫院,實現分流,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希望春雨醫生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歡迎關注頭條號【春雨醫生】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喲。


春雨醫生


“快樂的小大夫”為您解答。歡喜關注

目前的我國的醫院,醫療資源和專家主要集中在各個省市的大醫院,特別是省級的醫學院的附屬醫院。

基層的小醫院對於這樣重症疾病不僅僅是沒有經驗的問題,他們更是害怕耽誤病情。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害怕。

他們到底怕什麼,目前的醫療環境,醫患關係緊張的情況,萬一治療上有沒有效果或者越來越重,他們真的害怕。

一次的醫療賠償,可能讓這個醫院徹底陷入困境,那是真的賠不起。

那麼重症患者到了小醫院他們有沒有權利拒絕接受哪?

我想當然有權利了,他們不懂,治不了,無論你怎樣要求,他們也是沒有這個能力了。

所以這樣患者要治療還是到大醫院,有能力的醫院治療,一般大醫院是不可能拒絕的。

自古就有店大壓客,所以到大的醫院,一般患者多數能認可,加上現在的交通的發達,很多重症患者都集中在各地的大醫院,所以小醫院的治療重症的能力越來越差,更不敢接受這樣的患者。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您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快樂的小大夫


不請自來,我也覺得題主這話說的不妥,不能說是拒收,而是沒有能力接診,若說明明有能力接診而不願意接收,那就叫做拒收,為何會出現這樣問題,我是醬紫認為的:

配套不足,沒有能力接診重症病人

中國現在的醫療資源呈現的是一個很不平衡的狀態,絕大部分的醫療資源都集中在三甲醫院,而基數很大的基層醫院卻往往存在著醫療資源緊缺、配套設施陳舊或不足、醫務人員流失率高,醫護水平較低,所以導致了很多基層小醫院只能接診常見病、小病,對於一些重症與大病,不是不想接,而是接不了,接了也是浪費時間與錢。

所以面對這樣的重症老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去三甲大醫院,因為三甲醫院的設備先進,醫務水平高,適合於治理這些重症疾病,且對於風險有著成熟的控制體系,對於老人的醫治與康復來說,絕對是個正確的推薦與選擇。

禮貌而又不失尷尬的建議,也是規避風險

基層小醫院沒有很好的風險控制條件,簡陋的條件也不適合與醫生做大型的手術,而且老人又是屬於高危人群,為了避免社會常見的“醫鬧”現象,規避風險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萬一真的強行接收下來,萬一出了什麼事情,家屬的反應前後往往都是判若兩人的。


所以從小醫院的角度來說,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肯定是要大過於為了發展而冒險去接診重症病人,所以禮貌而不失尷尬的建議,或許對於醫院與患者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移動醫療或可賦能基層醫院,輸送看大病能力

而當前國家醫改決心堅定,近期又紛紛出臺利好移動醫療的政策,扶持“互聯網+醫療健康”,或許將可以解決這樣的現象,我們也可以看到行業中的好大夫、萌醫生等品牌已經在響應國家政策,佈局基層醫院,將運用遠程醫療等方式,來賦能基層醫院,讓基層醫院與三甲醫院聯動,實現看大病的能力。

舉個栗子,比如說未來的場景是醬紫:得了重症的患者在鄉鎮的基層醫院看病,通過萌醫生的平臺與省城大醫院的專家遠程會診,根據患者描述與鄉鎮醫生的協助來實行遠程診斷,並出具治療的方案,讓線下的地方醫生執行診療。醬紫就讓基層醫院也具備了看大病的能力,通過完善後的設施配套,進行相應的治療與及時遠程溝通風險控制。

這樣就實現了總理提到的讓百姓不出家門,大病小病都能看的目標。當基層醫院的設施完善後,與三甲聯動後整體醫務水平提升,又能與大醫院專家聯動學習技術,就不會在出現這種禮貌而又不失尷尬的回應現象了。


醫療百曉生


能怎麼說?

頭條裡面很多醫生從專業角度回答了,不過呢,按國人的“陰謀論”,很多人是不會去看、不會接受的!

因為不管你怎麼解釋,不管事實如何,都會說“因為沒有醫德!都是為了坑錢!”

就像醫保和拿藥,有醫保的,說“一問你是醫保,往死裡開藥”,但換個地,又是“見你是醫保,不給拿藥/只給開兩三天藥(限藥比)”,同樣,拿藥的,醫院拿就是“比外面貴幾十倍”,說開不了,去外面買吧,那就是“跟外面勾結”,甚至“淘寶也可以”,那還是“勾結”,感情是淘寶買的也會自動追蹤到是哪個醫生介紹你來的、會自動把提成塞到這個醫生口袋一樣!

可以看頭條醫生的回答,可以知道,各種限制,藥比,收治等級、沒有收治資格、病情因素、條件限制,等等,都是拒收的原因。

當然,還有一個,怕擔責!或者,說白一點,就是怕“被訛”!頭條裡面涉及醫療的,往往很多噴子!為什麼說是“噴子”,因為不分青紅皂白、不問事實,故意忽視事實而一味地“仇恨”。比方,“沒有不收紅包的醫生”、“不給紅包往死裡整你”,這是事實嗎?有人說就沒給,噴子又說“這是第一次聽說”、“不給?你能活著那是幸運”

又如“一進醫院就得傾家蕩產”,感情是現在全國上下都在乞討了?

這些問題,哪怕說“部分醫生/醫院”,都接近事實一點,但統統來個“全部/所有”,甚至動不動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該打該殺!“哪裡有病人會無緣無故鬧”、“從沒見過告醫院能贏的”,甚至頭條裡面的阻止排隊被打,也是“打得好!絕對是態度太差、坑病人了”!,依法上報傳染病病例,被打,也是“打得好!這種醫生平時拿紅包回扣太多了”!

這是什麼客觀?這不是噴?是事實?

人家說的“我就沒給過紅包”是假的?

120急救的,無名氏的,不是欠費救治?是噴子們去把錢交了?

淘寶買藥,也是拿回扣?

給人家插隊,然後又罵“給熟人走後門”?不報傳染病,然後讓小孩回學校傳染給別人,又罵“害人”?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頭條也往往是“不交錢,死活不管你”。而,事實是,急救剪爛衣服被訛,甚至遇到老人跌倒急救被罵“誰讓你救的”?

噴子說,這不存在的!

是,不存在!睜大眼睛看看頭條的各種例子!

這個,無名氏,倒在路上,都沒人去扶,包括噴子們!但,醫院就必須得管得治!而,轉個身,噴子又說“沒錢,死活不會管你!哪有醫院會欠錢救你的?”,嗯,這個案例,是噴子們跑去把錢交齊了!?

更為諷刺的是,沒人管的“無名氏”,醫院救治了,結局卻是被告了!(2014年案例,2018年最終判決)

不治,罵“見死不救”,治了,治不好,罵“沒技術還治什麼治”?幹嘛不轉院?!法院判決醫院擔責35%!同樣接觸過無名氏的救助站,不用賠!這是什麼邏輯?

嗯,萬一真轉院了,是不是也會訛一個“誰讓轉的?轉大醫院為了坑更多錢吧”!



當然,噴子們會說“不存在的”,“哪有病人無理鬧事”,“一個巴掌拍不響,你醫院不是為了錢,會好心救你?不是你醫院有問題,會告你”?,

“醫院沒錯的話,就不會承擔責任啦”,“不是你故意不轉大醫院,就不會死了”!

是,沒錯,不會陪的!不賠,病人是“不會鬧事”的!也是,醫院,不救,死在路邊了,那是“社會害的”,但醫院就是“見死不救”!

所以,從社會陰謀論來說,醫院,治或者不治,肯定都得擔責,甚至賠錢!也同樣,不管怎麼做,肯定有噴子罵!既然如此,醫院該怎麼做?

急重的,像上面這個案例,沒辦法躲啊!法律法規要求,必須得治!躲了,不治,得被罵死!甚至砍死!末了,還得賠錢!那攤上了也只能認了!

不是急重的,真不犯法!同樣被罵也算了,反正怎麼樣都是罵的,至少不是犯法,即使同樣被告,應該,應該不會賠,或者即使要賠也會少一點……


思君者


一、 基層醫院的定位決定的。所謂基層醫院,一般主要負責解決的是常見病多發病,從醫療設備的配置和基層醫務人員的實際情況來說確實不具有診治醫療雜症或危重病人的能力。國家衛計委目前想推行的分級診療制度,也是希望基層醫療機構解決常見病問題,對於危重患者、疑難疾病等確實需要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換個角度來講,如果基層醫院明知患者的疾病超出了自己的診治能力,卻又不積極與家屬溝通建議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的話,如果病情出現惡化基層醫院可能需要承擔責任。

二、 醫療環境決定的。這個就不用多講了,在目前醫療糾紛環境比較惡劣的情況下,收治重症患者需要承擔更多的醫療風險,基層醫院肯定不願意自己去冒這個風險的。

最後,一般醫院是不允許推諉病人的,這家醫院也不是直接拒收病人,只是接診後評估後覺的超出了自己的實際醫療診治能力,建議轉院治療。題主所說的這種病情可能是腸繫膜動脈栓塞?估計基層醫院擔心一般藥物保守治療效果不好,無法及時後續手術治療,擔心醫療風險,所以不敢接手。


醫患家


小醫院為什麼不收重症患者,這跟很多因素有關係。如果一個重症患者在他們那裡能夠很輕鬆的治癒,我想他們也不會很簡單的就把患者拒之門外,跟哪些原因有關係,讓小醫院不敢接收重症病人呢?

一、技術侷限性

有很多重症患者,其對醫生的操作水平,理論水平,業務水平以及技術水平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醫生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沒有從事過與其無關的專業,那麼即便他知道這些知識和救治方法,他也很難開展相關工作。舉個例子,一個心內科醫生,在一個鄉鎮衛生院工作,即便他知道心內科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需要急診手術,因為他每年幾乎碰不到一兩個這樣的病人,所以他即使知道這樣做也沒有這樣的技術,也就受制於技術能力。



二、藥物侷限性

小醫院往往分佈於人口稀少或者是病源來源比較少的地方。某些藥物因為每年碰不到一兩例,所以其儲備這些藥物,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藥物失效。所以對於一些不常用、用的比較少、很少用到的藥物,小醫院往往不進行藥物儲備。因為這樣的原因,使得某些重症患者因為缺少藥物而不得不轉至上級醫院。


三、設備侷限性

因為病源比較少,很多進行疾病治療的設備,小醫院比較缺乏。還舉一個同樣的例子——醫生們都知道急性心肌梗死是需要急診手術,但大多數鄉鎮衛生院為什麼不能進行急診手術呢?即便鄉鎮衛生院知道心肌梗死需要急診手術或者鄉鎮衛生院,這個醫生掌握了急性心肌梗死急診手術的技術,但因為病源較少,購置急診手術所需的設備需要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這樣的設備到了以後每年只能做一兩粒,也只能閒置下來,所以很多設備的侷限性,使得不得不轉診。


四、醫療環境的侷限性

目前的醫療環境,大家都有目共睹,不管你怎麼樣評論醫生黑心、沒有醫德、過度檢查……我們都不得不承認醫鬧的存在,大大束縛了醫生們願意救治重症病人的信心和意願。再加上以上藥物設備技術的侷限性,使得他們沒有能力去救治重症病人,也更不願意救治重症病人。期待醫療環境醫患關係的好轉,可以讓醫生更放心、更安心的救治病人!

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能力有限,另外規避風險。

很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存在著各種層次和規模不同的醫院。有的人會想,既然三甲醫院那麼多,那麼基層小醫院有什麼意義呢?

在目前分級診療越來越普及的當下,基層小醫院存在的意義在於為一些小的病患,提供及時的、有效、輕便的救治方案。


而三甲醫院,在資源科學配備的角度來看,它重在為急症重症大病的患者提供專業權威,可信賴的服務。基層小醫院是三甲醫院的前哨,三甲醫院,是基層小醫院的後盾。一盤棋考慮的話,二者沒有什麼實質上的衝突。

但在現實市場經濟的情況下,很多基層小醫院為了經營和發展的需要,往往也敢於冒險接收一些重症的患者。而一旦偶發一些醫療糾紛,患者死亡和意外事故的情況,也讓這些小醫院大呼傷不起。


因為,一個小門小戶的醫院發生醫鬧事件,在周邊區域傳播效果會非常明顯,大家會不經意的得出一個結論:這個醫院不行啊,這裡的醫生靠不住啊。

而即便在三甲的大醫院發生醫鬧事件,大家也往往不會得出這樣的輕易的,草率的結論。他們會認為——這麼大的醫院出現醫療糾紛,不過是偶然事件吧。

所以說要量體裁衣,要因地制宜。小病去大醫院,就是殺雞用牛刀。小醫院接大病患者,有時就是以卵擊石。


遼瀋名醫


醫院的分級制度。送個上消大出血休克的患者到欠發達的鄉鎮地段醫院,你讓鄉鎮級小醫院怎麼辦?搶救的藥品、設備不齊,包括血源都沒有,他怎麼收留?並且還會延誤搶救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