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八十年代的庞中华字帖,现在销声匿迹了吗?为什么?

种业怪


题主所描述的现状和我观察到的差不多,其实庞中华的字帖一直到九十年代还很火爆,只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突然就很少见到他的字帖了。

其本质原因是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

田英章的崛起标志着硬笔书法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相对于庞中华,田英章的硬笔书法可以说完美无缺,他的硬笔书法结构严谨、笔画精致完全符合大众的口味。

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对青年的实力派青年书法家,比如司马彦、邹慕白、荆霄鹏等等。

而荆霄鹏的硬笔字在田英章书法的基础上更加流美,基本相当于打一体了,如果和田英章对比,估计更多人会喜欢荆霄鹏的书法。

事实上现在人更喜欢这样的字帖。

但是,你真的能写这么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种书法你在临摹的时候或许很好看,或许能写个七八分像,但是你平时写字的时候就写不好。

假如小朋友练习这种书法,也很难在写作业的时候写好看。

练习书法和实用脱节了。

这种装饰化太强的书法,很难应用到世界生活中去。

而庞中华的字体则不然,他的书法你快速书写能成行楷,基本不影响书写速度。这一点是其它装饰性的字体所做不到的。

庞中华的书法略扁,笔画横势较强,多左右摆动,很适合当今的从左向右的横向书写。

讨论实用,还是庞中华的字。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不二斋


八十年代,没有电脑手机,所有的资料书信都是手写,所以写的一手好字能代表一个人的素质和门面。其次当时的教育体制虽然和现在一样,但是大多数家长没有现在这么重视,我们那时候基本上只有课本辅导材料也很少,根本没有什么辅导班了。所以课外时间很丰富可是又没有什么玩的,所以练字也是大部分学生一个活动,也形成了一个学习风气。我家里现在还有当年庞中华字帖。而现在科技发达了,资料电脑上下载,书信用微信而且有语音了。学生们根本没有世界去练字(除了个别人),平时家庭作业辅导班,在休息的时候电脑手机电视机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练字,所以现在字帖品种多了,练习的人又少了。这就是我的观点。


报哥13


95后的满满的回忆。还记得读小学初中的时候老师要求每天要练习一页字,当时最火的就是庞中华的字帖,在各大书店,卖文具的精品店都能看到。一开始是老师强制要求的必须练字,每天上语文课前要检查。当时就真的当作业完成任务一样临摹,巴不得一下子写完。后来读初中意识到自己的字太丑了,被班主任公开说是全部女生里面最差的。那时候开始自己认真认真练字。练了一段时间,练完了三本字帖还是一样从此再也没买过字帖啦!我想庞中华字帖销声匿迹有2大原因:1、字帖真正改变一个人的字体字型的效果不明显,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的原因2、现在网络快速发展时代,生活节奏是快的,真正练字的是比较喜爱中国古远文化,参加书法培训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多元化发展。其次现在社会能够手写字的机会太少,除非是在学校。


Alina127201443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我想这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朋友思考过的问题。

曾经红过大江南北的庞体为什么现在失宠,为啥销声匿迹了呢?

上初中的时候,我曾经跟着周围的同学一起学过庞体,作为过来人,简单的谈一下吧。个人观点,如有异议,欢迎讨论。

-1-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要谈庞体的失宠,需要了解一下他当时为什么那么红。

就像一个学生突然的学习退步了,我们是不是得翻翻历史,把他以前的成绩拿来比较一下呢!有比较才有说服力。

八十年代的书法,说是庞中华的天下一点也不过分。那时的庞中华如日中天,红的发紫。

他,为什么那么红呢?

001.刻苦钻研,兼收并蓄。

庞中华酷爱写字是不容置疑的。为了写字,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欧颜柳赵他研究了个透彻,最终于写出了广受欢迎的庞氏字体。花香蝶自来。花香这方面,庞是具备了。

002.不撞南墙不回头。

庞中华有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为了自己心中的书法之梦,放弃了喝酒、聊天、打牌的时间,一心扑在写字上。

为了推销自己的书法书稿,出版社那里他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吃了不少的闭门羹。他矢志不渝,始终坚持。天道酬勤,命运总会眷顾那些努力向上,拼搏进取的人。

他成功了,成功的背后承载了太多的艰辛和付出。

003.大师的引荐。

努力的人,幸运之神从不会和他擦肩而过。

庞中华的执着感动了改变他命运的大师。那个人就是文怀沙。文怀沙何人,国学、书画大师,文化、艺术圈的翘楚。

文怀沙看到庞中华的书稿后,对其赞赏有加,亲自为其书稿撰写序言,并积极为其联系出版社。

在中国,没用的人你认识再多都没用。有用的人,认识一个足矣。

从某种意义上说,认识一个等于认识一片一大片。这就是人脉的力量。庞中华的成功,文怀沙老先生功不可没。

004.电视、媒体、报纸的力量。

舆论的力量自古至今强大的让人难以想象。庞中华的鼎盛时期,是三方力量推动的结果。

在文老先生的积极推动下,庞中华的书法字帖《谈谈学写钢笔字》于80年7月面世。一经推出,势不可挡。仅两个星期,就销售了20万册。从此,庞中华成了名人,一位从山沟里出来的书法畅销书作者了。

那时的庞中华,电视上给大家讲解硬笔书法,“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书法的国度。书法是凝固的旋律,音乐是流动的线条”这句话我想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这是当时喜欢写诗的庞中华的经典语录。

那时的《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新闻媒体对庞中华的书法进行了地毯式的宣传;

那时的家庭人手一册庞中华的硬笔字帖,大人在看,孩子在学。

1993年,庞中华不负众望,出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

那时的庞中华风头无两。

-2-

文化过热,名人走下神坛。

文化的发展不可能一枝独秀,文化的发展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80-90年代是庞的天下,90年代后期,中国硬笔书坛有了改变。

庞当时是硬笔书法协会的名誉主席,真正的主席是田英章先生。因为当时英章老师是国务院人事部工作人员,身份关系不得担任外部协会,就退了,所以庞就成了硬笔书协主席。

另外跟硬笔书法协会并肩的还有一家是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协会主席是王正良先生,王羲之的第五十四代孙。王正良先生的书法家协会也全国举办展览,广纳人才。与庞的书法协会无形中开始了分庭抗争。

可以说,随着两家协会的并驾齐驱,90年开始,中国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开始涌起一大批青年书法家。也就是从那时起,庞中华的书法影响力开始逐渐的分流了。

随着人们审美观的不断提高,庞中华的字逐渐开始失去优势。

庞的硬笔字主要取法颜柳,属于馆阁体的美,骨架坚实、瘦劲有力。缺点是横太直、太陡,没有抗肩,写不好,容易中心不稳。结构既不险绝、也不俊美,他的字属于个子矮,身材一般。

反之,田英章先生的字因取法欧赵,既险绝还有赵体的飘逸、俊秀,耐看,属于个子高,大长腿。

王正良先生的字取法二王,结构舒展,字体灵动秀气,不俗,属于个子不高不矮,身材好看。

最重要的一点,庞的毛笔字一般,这一点是短板。没有毛笔书法营养的输入,他的钢笔字在其他会毛笔字的书家面前就显得有点相形见绌了。

所以综合之下,庞的字从审美角度上失去了优势,再加上大众选择的空间加大,庞的粉丝分流越来越多。

90年代后,以田英章为代表的众多书法家们的毛笔和其配套硬笔字帖的出现,多少也带走了庞不少的跟随者。


-3-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市场就是那么冷酷无情,它会让你火的一塌糊涂,也会让你昙花一现,慢慢消失。

物竞天择,这是不变的法则。从艺术的发展来说,这是好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才是艺术应该有的健康环境。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大家如果有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

品味历史,解读书法,我是堯堯1978.感谢关注!

-END-


堯堯1978


说到庞中华,他的名字可以说始终伴随着中国硬笔书法。提到他,都会想起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掀起的浩浩荡荡的硬笔书法大潮。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平均人手一本庞中华字帖,他的字帖发行量数以亿计。可是他的字帖为何近几年销声匿迹了?我觉得有如下原因。

第一,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庞中华的字帖一枝独秀,几乎没有人与之竞争,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就涌现出了一大批软硬笔皆能的书法家,他们的出现使庞中华的字帖销量分流了。

第二,庞中华本身不是书法科班出身,毛笔底子不好,甚至有人说他的书法就是通俗书法,看他的字,或许他写出来还可,但是你学得不好,那就不像样了。

第三,现在的字帖市场,可以说田英章的字帖占了半壁江山,此外还有卢中南,吴玉生,荆霄鹏等实力派书家,现在的人似乎都在学他们,庞中华的字帖似乎就不多见了。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谈谈你的看法,谢谢关注,我是铁匠的头发!


存希斋书法


毫不夸张地说,庞中华先生绝对是中国推广和普及硬笔书法教育的第一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凡是硬笔书法爱好者,很少有人没接触过庞中华硬笔书法字帖的。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庞中华先生硬笔书法的人更是难以计数。

但是,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硬笔书法因为逐渐失去其实用性,影响力大不如前。再加上庞中华先生年老后,逐渐淡出了硬笔书坛,很多年轻的书法爱好者已经对他的名字变得陌生了。市场上也多为司马彦、田英章和司马武当等人的硬笔书法字帖。庞中华先生的字帖虽然还没有完全退出市场,影响力的确是江河日下了。



必须承认,庞中华先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硬笔书法教育和普及方面,其书法水准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我个人认为,庞中华先生的书法规范、美观,初学者很容易上手,对于硬笔书法教学是有着相当积极意义的。但是,庞中华先生的书法缺乏传统底蕴,过于模式化,艺术水准欠缺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方面,同为硬笔书法名家的刘惠浦、赵彦良和顾仲安等人显然要高出一筹。

就当前的硬笔书法教育来看,已经进入到一种基本失控的状态,找不到什么主流书风了。一些缺少传统功力,注重于表面效果的硬笔书法字帖充斥市场,各种水准低劣的字帖泛滥成灾。让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无所适从。



现在书法水准能够得到大家认可,也有一定影响力的硬笔书法字帖也就是田英章以及他的入室弟子荆霄鹏等人书写的。其他诸如吴玉生等人也水平不错,但是影响力有限。但是以中性笔书法扬名书坛的赵贺新倒是异军突起,赢得了很多硬笔书法爱好者的关注。

如果说庞中华先生的字帖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硬笔书法教育也更需要得到更规范、更科学的指导。以免误人子弟,贻笑大方。


惊龙轩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是东北总叨叨。

社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人类文明也在不断的进步,一种事物的产生总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于特定的人群产生特定的影响,八十年代,由于人们对于文化学习的普遍重视程度比较高,文字的书写和使用频率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表现的比较高。











文字书写的漂亮,成了许多人显示知识修养的一种途径,往往一手书写漂亮的好字能够带来周围人的羡慕和赞赏,许多人为了这个原因开始学习书法,临摹字帖,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庞中华先生的书法清秀创新,融汇个家之长,独立成为一种书写风格,被誉为“庞体”,80年代在海内外出版发行了100多种的字帖和书法专著,可谓红及一时。










庞中华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他创办的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硬笔书法中心和学院已经培养出了尽百万记的学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广为流传的庞中华字帖似乎消声匿迹了,为什么呢?

总叨叨考虑可能有以下原因: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天的人们对于书写的使用频率大幅度的下降,新媒体工具的出现和无纸化办公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白纸黑字的低效率模式受到了冲击和一定程度上的替代。











2、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单一的书写模式已经不能够吸引追求变化,追求个性时尚的年轻群体,包括广大学生的需求。许多人已经摆脱了跟风,从众的心理,更注重自身认知的发展。对于大众化的事物逐渐失去了关注的热情。

3、书法的练习是需要长期的专注的训练,才能取得进步的一项重复的活动。现代的人由于追随时代的生活快节奏,已经变得十分急躁和浮躁,根本静不下心来老老实实的坐下来按照字帖的方法一步一步滴来学习领悟书写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分析,总叨叨认为,八十年代的庞中华字帖,现在并没有销声匿迹,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不像过去那样到处都能获得盲目的追捧罢了。


总叨叨



庞中华的字帖近几年还在书店见过,但热度远远没有其它书法家的热度,如司马彦,邹慕白,卢中南,王正良,吴玉生等的书法教材热。从电视上虽然仍然能够搜索到其教学视频,但和现代一些书法家的教学视频比较,明显距离非常大,不得不感叹时代的发展之迅捷。书法的发展品质也越来越好,今非昔比,这个现实不得不面对。这是一个好事情,说明书法事业的发展,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兴盛和不断完善,质量的提升高而快,书法的普及度也越来越广泛,我们应当为其鼓与呼。



从书法特别是硬笔书法的发展来说,自硬笔工具进入中国的大门,到文化界仁人志士对钢笔字身体力行的实践和倡导,虽然在不断发展进步,但这个时期仍然以完全借鉴毛笔书法为主亦或单纯的钢笔线条的书写,毕竟是新生事物或硬笔书法发展之初的探索时期,之后才有了庞中华硬笔书法的出现以及几次全国性的书法大赛,据说至少三次大赛,硬笔书法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起步,在当时,庞中华的书法的确影响非常大而广泛。



但从现代的硬笔书法看,庞中华那个时代的硬笔书法的确不成熟,有其时代的具局限性,从整体水平上看热度普及非常广泛,但整体质量不高,高水平的硬笔书法仍然处极少部分人群中。对于硬笔书法的风格和艺术性方面同样,一方面属于发展初期,一方面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无可避免会成为昙花一现的风潮。这对于庞中华亦或当代人,无疑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对于庞中华,能够成为硬笔书法引领者,对于我们,能够置身现代的打好时代和更加美好的书法临摹学习环境,对于庞中华的现象,不应该采取批评的态度看到,而应该采取更加成熟的态度去思考这种现象,如把握我们现代的硬笔书法事业更好的发展壮大下去,而不是绝对的打压,毕竟所处的时代不同,书法的发展阶段不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象王羲之那样的天才,毕竟只此一人一事。





翰墨书道


庞中华先生是中国硬笔书法里程碑式的人物。

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在人的记忆里书法都是毛笔字,庞中华先生的出现,并以宽阔、严谨、略扁的“庞体”展现给人民的时候,让人们眼前一亮,曾引起全国书法爱好者的轰动,当时人们对他的崇拜就如现代年轻人对歌星影星的崇拜一样,可以用痴迷来表达。


庞中华先生的楷书。进一步规范了汉字的书写。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他的书法实用意义远远大于了它的艺术性。

为什么这样说? “庞体”字形宽阔、形体略扁,受隶书影响很大,用笔规律性极强,特点鲜明。规律性强的书法往往最容易让人上手,于是模仿者众多! 但我们知道,书艺术的生命在于变化,缺少变化的书法它的艺术性会大打折扣。好仿写的书法恰恰不是艺术性高的书法。欧阳询的书法为什么难学难?难在他险绝得字体结构。



褚遂良书法为什么难学?难在他瞬间万变的用笔和线条。

如果你深入分析他们这些的变化,几乎找不出规律,水平之高让人震惊!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会流芳千古。 虽然,庞中华先生硬笔书法艺术价值不高,但他仍然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引导了众多年轻人入门的学习和对书法的热爱。从这一点讲他的贡献是巨大的。学习“庞″字用不多久你就会上手,而且生活中即可应用。但是历史的发展总是推陈出新,就像清朝碑学的兴起,是人们看烦了漂亮的馆阁体转而追求碑体的苍茫一样。漂亮的字体总是禁不住推敲,时间一长,也许人们就会厌烦。这也是庞中华先生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在这个历史关头,另一种书风的代表人物田英章先生及司马彦先生走上了硬笔书法的舞台,“田体”以其远超“庞体″精到的笔画、流美的结构让人们眼前又一亮。

激起了年轻人的学习欲望。可以说当今二田接过了庞中华的接力棒,对近一步普及标准化的硬笔书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实用书法终归实用书法。严格讲它与艺术书法不是同一类。因为它艺术性较低的局限性,最终会一个一个的退出历史舞台。

相信再过30年,又有一位不同风格的硬笔书法家出现吧。到时候看大众的审美取向了。


大山校长


对于这个问题我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个人觉得书法与写字应当是两个概念,书法讲究的是艺术美,写字讲究的是书面干净整洁,书写速度高效。弄完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再来谈题主提出的问题。

庞中华的字简单美观,无论从结构还是笔法没有过多讲究,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他的折画,只用一个小圆弧就写成了。因此在我们平时写作业当中很有实用性,当然初开始练习比较困难,不像其他字体把笔画按照毛笔字的笔画进行分解好练还容易出效果。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等我们练习了庞体之后,我们的书写速度和书写效果大大提高,伴随着你对书法认识得提高与追求你也会发现这种字体过于死板,就像其他的评论所说,缺乏艺术感。

于是就出现了八十年代练过庞体的老师和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在艺术之路上少走弯路一开始就追求书法艺术,练习一些一起跳比较强的字体。比如现在网上流行用中性笔的书法,与庞老师的字相比艺术感确实高高在上。但是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就能看出,这只能算作书法不能算作写字,他们写一个字的时间要庞老师已经写几个字了。因此就出现了一些怪像,有的同学上了硬笔书法短训班,写一页作品确实漂亮,可是遇到写作业考试字迹却提高不上去;还有的同学,写一两个字还可以,一让他长时间去写作业就写不好了,究其原因就是你学的是短训的书法班。

那么我们怎样来平衡这种书法与写字的关系呢?我个人认为,在练字前先明确你的学习目的,是要练好字应对平时作业考试还是想练习书法。如果练字我们就可以选比较实用的高效的字体来练习。如果想追求书法的艺术美我们就可以选择书法感比较强的字体去学习。

当然书法与写字并不冲突,书法真正的练好练到位,写字的技能自然就提高了,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上看法只是我个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