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如何在家庭中給孩子建立規則?

  1. 什麼是規則?

有些人認為我們給孩子自由就是不管孩子,當孩子在公共場合破壞環境,大喊大叫,大人也不去管理,任由他發展成所謂的“自由”,這是完全誤解了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學會遵守紀律是對他順利與社會和他人共存的基礎,是我們送給孩子的禮物。

不影響自己,不傷害自己(生命、人身安全) ——尊重自己

不影響他人,不傷害他人——尊重他人

不影響環境,不傷害環境——愛護、保護環境

即在孩子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不影響自己,不影響他人,不影響環境的前提下,寶貝兒們總有足夠的自由!徐院長曾在家長會反覆建議家長要牢記這六個不。這樣你才知道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可以制止孩子,什麼情況可以任由他發展!這六個不符合兒童發展需求,可以終身受用。同時保護了兒童天生的秩序感,建構了兒童自發的自我約束,自信的精神和能力,擺脫了傳統教育的權威壓制。

如何在家庭中給孩子建立規則?

2、每個家庭都應該為孩子設立規則

在幼兒園我們都要遵守規則,那我們在家裡可以給孩子設立哪些規則呢?每個家庭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背景都各不相同,所以我們應該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的家庭規則。如:每天回到家和出門離開家,要跟家裡的長輩打招呼,尊重他人;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值得一提的是:這幾點規則,同樣也是為父母設立的哦。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孩子才會自然習得和自覺遵守這些規則。讓孩子學會感恩。

3、物歸原位(鞋襪、衣帽、書包、玩具)

在蒙特梭利班級中,寶貝兒每天都會自己整理班級的教具,所以我們在家中,也要將物品擺放的有秩序,有規則!這樣才能讓寶貝兒形成秩序感,用完物品,從哪裡拿的放回到哪裡去!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鼓勵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一般正常發展的孩子:6、7個月會用杯子喝水;1歲——1歲半個月會自己穿脫褲子、鞋襪,獨立用餐;1歲半——2歲會獨立小便、穿脫衣服;2—3歲會自己洗手、洗臉、洗襪子手帕,1歲半就可以練習刷牙啦。

5、不要隨意更換孩子成長的環境

在孩子秩序敏感期(2-4歲)的時候,經常變換環境,不太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在相對固定的環境中,很多方面的規則家長可以慢慢引導孩子,比如在廚房門上貼上一個象徵性的標誌,告訴孩子廚房一個人是不能進去的,時間一久,孩子看到這個標誌就明白,我一人是不能進廚房的,這樣是不是就把規則建立了。

還比如家裡可以準備一個小書架,書架上擺放一些繪本,慢慢引導孩子要看書可以自己去拿,看好後希望自己能放回去,前期需要家長的引導,但時間一久,孩子就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6、自己都無法遵守的規則,就不要為孩子設立

規則的設立是針對所有人的,不僅僅是孩子!比如孩子什麼時候洗澡,是自由的範疇,完全由孩子自己決定。

如果孩子洗澡需要大人幫忙,這涉及兩個人,這時候才需要協商規則,比如爸媽11點睡覺,如果你洗澡需要幫忙,那麼要在11點之前。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闖進去要求制定規則,這是耍流氓。

如何在家庭中給孩子建立規則?

如果規則只是針對孩子,而大人隨心所欲,那麼孩子就會像大人一樣無視於規則。“愛與自由,平等與規則”本身是不可分的,如果有規則一定要體現平等,大家都得遵守。 蒙特梭利博士說過:我們要以愛的情感激發兒童成長的積極性;以自由的空間確立兒童自我意識的主動性;以平等關係引導體驗人際的和諧性;以規則的內化養成兒童行為的規範性。

所以,規則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而不是隻針對孩子,你自己都無法遵守的規則,就不要為孩子設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