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治療老年人眩暈需辨因施治

  眩暈症是中老年常見病,近幾年也是日趨年輕化,以不安的輕度眩暈會出現頭疼腦漲,視線模糊、胸悶、心慌、站立不穩休息一會暫時緩解一些,重度眩暈症會出現天旋地轉、頭重腳輕、上下顛倒、無法站立,部分人還會出現畏光怕響、噁心、嘔吐、大汗淋漓、面色蒼白、眼冒金星、耳鳴栽倒、平衡失調等多種症狀。眩暈症可引發腦血栓、腦出血、偏癱甚至猝死看,眩暈症會隨時隨地突然發作,常常帶來致命的危險。

治療老年人眩暈需辨因施治

  引起老年人前庭性眩暈的常見病因是椎基動脈供血不足、腦動脈硬化、頸椎病等。因為椎基動脈是從頸椎的椎間孔中穿過,如果頸椎骨質增生,頸椎肥大,極易對椎動脈形成機械性壓迫,遇有引起椎動脈扭曲的外界因素時,如體位 突然改變成轉動頭頸過快(猛然回頭)等,都可以引起眩暈發作。老年人血壓不穩定時,亦可誘發眩暈發作。

  醫生接診患眩暈症的老年患者,首先應該詢問其有無高血壓病史,瞭解眩暈發作過程中血壓的變化,並作五官科檢查瞭解有無迷路炎、中耳炎,檢查眼底有無動脈硬化,以及作X光檢查瞭解頸椎是否有骨質增生。有條件的還應該做多普勒檢查、腦部成像(CT、MRI )等了解腦血管情況。

  由於眩暈在老年人中患病率較高,且發作時常會給患者帶來極度不適和恐俱感。而許多臨床專科醫生和大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屬對眩暈認識不足,不瞭解老年眩暈的危害程度,因此經常延誤治療。辯證論治是中醫治療學的精精髓,護理上應在辯證施治的基礎上進行辯證施護,注意患者的心理調護及情志、飲食護理方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中醫辯證將眩暈分為四型:肝陽上亢型、氣血虧虛型、痰濁中阻型、腎精不足型。中醫認為:眩暈的發生是由"風、火、痰、虛"等原因引起,多與"肝、心、脾、腎"的功能失調有關。急性發作時常以風火、風痰上擾為主,本著"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首當健脾燥溼,平肝抑陽,祛痰開竅,益氣定眩。

治療老年人眩暈需辨因施治

  三眩定暈湯方劑加減辯證施治,具有益肝、補腎、健脾、利溼、和胃、化痰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惡心、嘔吐、耳鳴、頭脹、眩暈等症狀。經過多年的不斷總結與改進,處方效果得到了眾多患者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