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钱荒解,国资入,节点至,2020环保行业迎新局

回望2018年~2019年,PPP清库存、融资环境趋紧、“去杠杆”经济政策等一系列因素叠加影响之下,我国环保行业经历阵痛期,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

然而,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进入2020年,环保产业将迎来一副怎样全新的格局?

钱荒解,国资入,节点至,2020环保行业迎新局

借用一位业内专家的分析来说,囊括水、气、土、固废在内的“大监管”“强监管”格局已经形成,环保产业从政策播种期迈入政策深耕期,提质增效时代降临在即,无论是整个产业链条,还是各细分领域,高质量增长大势所趋,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又大于挑战。

1

钱荒缓解,涅槃重生

环保行业虽然是政策扶持型行业,但资金驱动属性十分显著。过去2~3年,受PPP清库存及融资困境双重影响,环保企业的发展明显受阻。环保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多在50%以上,且资本开支、项目投资所需的资金较大。融资环境条件的不断优化,对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意义重大。

作为环保行业的关键变量之一,融资环境对于上市企业盈利能力和负债情况影响显著,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景气度。

2020年2月1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等政策,标志着

再融资新政正式落地。

融资新规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约束条件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松绑,如取消对创业板公司再融资的资产负债率和盈利的条件、缩短非公开发行锁定期限、延长批文有效期等。

另外,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其中专项债务限额2900亿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专项债限额12900亿元。专项债中,环保项目占比提升明显,预计全年额度有望突破1000亿元。

此前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介绍财政生态环保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时也表示,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难点,中央财政资金分配将向治理任务重点区域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点地区、环境治理工作绩效突出重点地区倾斜。

根据生态环境部规划,2020年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将正式启动运营。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农业环境治理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不难看出,进入2020年后,环保行业在财政、融资方面的利好继续释放发酵,对“钱荒”短板的填补将形成实质性推动,进而促进整个行业涅槃重生,并非遥不可及的梦。

2

国资入主,资源整合

截至目前,50%以上的央企建立了环保板块,在环保市场跑马圈地,加速布局。2019年以来,锦江环境、碧水源、启迪桑德、中金环境、清新环境、东方园林等20多家民营环保上市企业引入国资,成功加入了“国家队”。

政策层面上,2020年有望延续去年“加快国资国企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势头。国资进入后在环保行业引发的“混改”浪潮,既可以有效降低环保民企的负债压力,又能使国企的规模效益与民企的技术优势形成良性互补,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具体来看,引入国资后的环保企业,短期内可以解决质押、债务等问题,长期可以实现融资渠道的畅通,利用国资身份对接丰富的地方政府资源,从而摆脱TOG业务中的身份尴尬。业内普遍认为,

国资加持下,央企国企背景下的环保行业平台龙头出现势在必然。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纵深推进,我国的污染防治进入大区域时代,长江大保护、黄河生态治理、京津冀与周边区域大气治理、环渤海综合治理、无废城市建设等,单纯依靠某家环保企业单打独斗显然不太现实,很难满足项目的巨大需求。

在国企国资主导下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协同民企的技术与项目管理优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未来区域生态治理的主基调。实际上,2019年多家环保企业进入国资以后,资源整合、协同共生已经初见端倪。

总体而言,受国资影响,2020年的环保产业有望呈现“央企、国企扛起投资大旗、资源整合,民企关注细分领域和技术创新”的格局。选择转让控股权牵手国资,以及变身混合所有制的环保民企数量,在这一年中也将呈现显著增长。

3

考核节点,需求释放

2020年是环保十三五规划末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土十条”、“水十条”、“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考核年,还是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2020年的成绩决定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目标能否实现。

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重点包括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

基本上可以判断出这一年里,流域生态治理、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危废处理、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等各个环保行业子领域的需求释放具有很强的确定性。

伫立节点,有钱荒缓解、国资入主的强势加码,再叠加政策关注重点已转移至提标提质、精细化处置等要求,环保行业将走出“中年危机”,朝着更有效率、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分析报告(2019)》,预计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1万亿元。

生态环境板块基本面正在逐步改善,进入稳健增长期。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专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这将进一步推进环境保护产业构建起统一规范的市场局面。

作为“承上启下”的衔接点,2020年同样肩负着环保行业未来发展风向标的重任。“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环保产业的发展却不会因此停止。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重点,未来环境持续改善的过程中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企业自身实力、技术实力、各方面的工作齐备是尤其重要的。”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说。

立足长远,背靠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环保监管和治理力度不会轻易放松,政策深耕期来临之后,环保行业更加规范化、成熟化,做大做强的机遇前所未有。相信随着“十三五”环保规划的制定与出台,环保行业会告别发展阵痛,迎来崭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