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农村有很多祖上和父辈留下的宅基地空闲着,村集体不愿收回,这是为什么?该怎么办?

明花圆生态农场1


现在农村的宅基地管理很严格,如今一户只能够一宅,一户多宅的情况都是不合法的,要是有一户多宅的现象,那是可以收回多余的宅基地的。不过现在很多的农村都有一些祖上留下来的宅基地空闲着,看起来很浪费土地,为何村集体不愿收回呢?

祖上留下的老宅要是不倒塌,村集体不能够随便收回

现在的农村都出现了空心村的现象,村中心都是一些祖上留下来的老房屋,这些房屋长期无人居住,一直都是闲置着宅基地,看起来也是挺浪费资源的。不少人就呼吁要将这些宅基地全部收回。

不过说收回容易,实际操作却不容易。这些宅基地都是一些农民祖上留下来的,虽然现在都申请了新的宅基地,但是对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一户多宅,只要以前有合法的宅基地使用证,那都不能够随便收回的。

而且就算是村里统一进行收回,那也只能够等这类房屋倒塌之后才可以收回的,要是祖上的老宅还可以居住没有倒塌,随便收回是不合法也不合情理的,村里自然不愿收回了。

农村房屋倒塌的闲置宅基地,想收回需要进行补偿才有人接受

再者就是对于农村房屋已经倒塌的宅基地,虽然有理由可以收回了,但是想收回还是很难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农民不理解也不接受。毕竟这以前都是他们的老宅,说收回宅基地就收回,肯定是不行的,很容易造成纠纷。

所以现在对于这类宅基地,一般也只能够有偿进行收回,那样农民才愿意接受的。只不过要是村集体经济不繁荣,村里面也是没有余钱来有偿收回宅基地的,村集体也自然就不愿收回这类宅基地的,都是钱没有到位的原因。

可以说针对这类闲置的宅基地,收回是一种趋势,只不过如何收回,什么样的宅基地才能够收回还是需要商榷的,只有照顾到了农民的情绪才可以顺利收回。毕竟土地在农民心里的地位可是非常大的。


老王谈养牛


在农村有很多祖上留下的宅地基空闲着,村集体为什么不收回?

在我的记忆中,六七十年代,农村很少有闲置的房屋,大部分是破旧的老宅子,农村人都是两三代人住一所宅子,人住在草屋或者是人和牲畜同居一室也不罕见,居住条件极为恶劣。

农村真正开始大兴建房热也就是在八十年代,那时候农民手里有了钱,都以能住三间新平房或者三孔大窑为荣。

那时候鼓励人致富,新建房子申请宅基地也很方便,一般来说一份申请一盒烟就能搞定。按照政策交旧换新,但一般老宅子都用于牲畜储草和饲养牲口用,集体也懶得理会。在这种条件下,我观察,在我们农村,先先后后,村里人都另建了一套新宅院,在老宅基上重新翻盖的几乎没有,所以老宅废弃的很多。

到了新世纪,城镇化飞速发展,农村年轻人开始涌向城市,十几二十几年前刚建的房屋也开始人烟萧条起来,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在坚守,有的没有人住,也开始闲置起来。

祖传的老宅破败了,现在的新宅闲置了。有人问为什么村里不把破败闲置的宅基地收回重新利用呢?

其实熟悉农村情况的人都知道,过去人珍惜土地,建房造屋都舍不得在耕地上建,大部分都建在山坡上土地贫瘠的地方,收回变为耕地的价值不大。

另外,过去建房造屋在我们那个地区多采用石块为建筑材料,前后得花费好几年,现在废弃不用,拆掉处理也需要花费不小的费用,这个钱没有地方出。

还有,既然老宅基本家不用了,集体收回重新分配,愿意接受做为新宅基地的人几乎没有。也就是说,收了也没人用。

虽然说农村的老宅基废弃了,但无论谁家的房前屋后也会有几棵树木,即使这些树将来卖不了几个钱,只要长着,不仅绿化了老村老宅,也更是老户主对宅基地主权的宣示。

何况现在农村的土地种植人员越来越少,农民良田还种不过来,他怎么会对老宅基地感兴趣呢?

基于以上几种现实原因,村集体不会主动去收回农民的老宅基地的。

当然,我说的都是我们山区农村的实际情况,至于平原农村的老宅基怎样处理,就另当别论了!






闲聊农家


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复杂,绕来绕去解释不清,我来说。第一类,老宅有后辈,虽没农村户口,却房子还处在那儿,没人敢动。因合法存在,农村人谁敢违法动它。如果这宅基地没后人存在,叫绝户。这宅基地没人要,乡下迷信观念重,不发家。村里可以收回或村民可以占用,作为菜园或种苗木。第二类,上二代农村响应政府号召:多打粮食,多产娃。农村兄弟姐妹多,分家时屋在一起或不远处。故尔常说的一句话:同在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打断骨头连着筋,肥水不流外人田呗!同辈之间房子可以转让。有人跳出农门,房子转让同辈或晚辈。第三类,印象中是改革开放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农村造房没有很严的审批制度,易地建房,老房还留着,不算违规房。这类情况这十年内来看,再造新房,村里可以收回另派用场。



向往清丽地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村干部也是身不由己的!


很多人可能比较疑惑,村里宅基地上面的房屋没人住了为什么不收回,分配给需要的人呢?其实这个村干部也是身不由己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农村宅基地虽然是集体的,但是宅基地上的房屋却是农民私人的。有的人虽然户口没在农村,但是宅基地上的房屋却是他的私人财产,受法律保护,谁敢动?



如果这家家里没有后人,同时宅基地还在,那么就可以把宅基地易主了(可以集体收回,也可以给其他需要的人)。

第二,农村宅基地如果要收回,就需要把宅基地上的房屋进行拆除。拆房子有那么简单?首先可能有村民来阻工;其次拆房子不要钱啊?谁来出这个钱?很多村没有集体收入,穷的叮当响怎么拆?


第三,有的地方可能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情况。就是说房子没人住了,但是却可以转让给家族亲戚。有的人走出农村就把房屋和宅基地转让给了同辈或者晚辈,这种情况下怎么拆?

第四,有的地方出现了一户多宅的现象,但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个听老辈人讲,主要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宅基地的审批不是很严格,有的人易地建房还留着老房,这种情况也不好弄(会产生矛盾),短期之内应该是解决不了的(但这是个别情况)。


那这些宅基地和房屋到底该咋办呢?

第一,可以在村内流转。这个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情况,就不多说了。

第二,能收回的尽量收回。有的村集体有钱,可以对废弃的宅基地进行收回。

第三,实行废旧房屋利用。举个例子,现在有的村搞民宿旅游,就是利用的老旧房屋。把这些老旧房屋一改造,就可以给城里人来住了,还很受欢迎。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在农村有很多祖上和父辈留下的宅基地空闲着着,村集体不愿收回,为什么?作为一名农村干部,根椐我们这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我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按照国家法律,任何空闲的宅基地都属于集体所有,不论是否祖上和父辈留下的。而在农村往往政策归政策,现实归现实,好多人仍旧占有这些空闲的宅基地。主要原因是他们可以在这些空闲宅基地上,堆放菜禾,种点菜,栽上树,既可以给自己生活带来方便,又可以带来实际收入。农村人还有个传统观念,就是觉得老辈留下的家业不能败在自己手里,否则自己就是不肖子孫,愧对先人,于是抓住空闲宅甚地紧紧不放。再就是风水观念更是根深蒂固,觉得老辈留下的这个地方肯定风水地气好,可以保佑子孙家业兴旺,泽被后世。而农村干部都是土生土长,与老百姓盘根错节,有着千丝万镂的关系,抬头不见低头见,又是靠老百姓民主选举上台,虽然代表村集体,对这些七零八落,东一块西一块的零碎小地,既不能成方连片开发,也不能给村集体带来收入,还要冒着得罪人的风险,虽弃之可惜,却食之无味,只能任由占着。不过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发,环境卫生整治,违章拆迁,这个问题终究要提到议事议程上来的。


禾木丰庄园


农村宅基地大量空闲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农村土地政策,空闲的宅基地,如果无合法继承者继承,村集体是可以收回的。但实际情况下,村集体通常不愿意收回,收回会遇到很多困难,因而无法完成收回工作,其主要原因是:1.无可操作性;2.无群众支持;3.无经费保障。处置空闲宅基地办法:1.保留现状等待新政策;2.规划利用闲置宅基地;3.有偿退出空闲宅基地。

一、集体不愿收回的原因

1.无可操作性

虽然农村土地政策规定,闲置宅地基可由村集体收回,但到底如何收回、怎样组织实施、收回的宅基地用来干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在政策上并没有明确,而收回土地的过程涉及到政策法规的运用,涉及到人员组织实施,涉及到实际操作执行,这些都需要由村委会具体实施才可能完成,但当前都不具备,因而收回闲置宅基地对于目前村委会来说无可操作性。

2.无群众支持

宅基地虽然所有权属于集体,但其使用权则属于村民。自古以来,村民都把宅基地视为自己祖辈留下来的财产,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无偿给别人的,即使有很多空闲的宅基地,也许该宅基地没有后人,处理起来还好说,如果该宅基地还有后人住城里,即使他们户口不在农村,该宅基地完全符合收回的条件,但其后人万万也是不会同意其祖辈留下的宅基被无偿收走的,哪怕是空闲着,或者在空闲宅基地上栽几棵树,他们也要维护自家的祖业,周围的村民也都会是这种心理。况且,就目前由村里几个农民组成的村委会,他们到底能代表谁?收回的宅基地到底做什么用?都没有合理说法,也无紧迫性,因而收回宅基地不仅得不到群众支持,反而会引起村民反对,产生很多矛盾,这对于几个村委会人员来说,他们是无论如何不会去做这种得不偿失的工作了。

3.无经费保障

收回宅基地的具体工作很多,需要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去组织实施,如对一些遗弃危房需要动用机械装备拆除,甚至对收回的宅基地要平整复耕,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而目前农村所有土地、池塘都分产到户,村委会实际上是一个空壳子,根本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在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要实施宅基地收回工作是比较困难的。

二、处置空闲宅基地办法

1.保留现状等待新政策

在目前无收回空闲宅基地可操作性政策的情况下,需要做的就是保留农村现状。一些空闲宅基地对于一些农村来讲,可利用的价值或收回的紧迫性并不大,甚至收回与不收回都没有多大意义,还不如保持现状,不管它了,该是什么样就什么样,等以后有了新政策再说吧。保留现状的好处是:一者避免收回过程中引起村民或宅基地后代的矛盾;二者给闲置宅基地的后代留点乡愁,让他们回老家可以看看祖宗之地;三者节省可能产生的经费。

2.规划利用闲置宅基地

对于离城镇比较近,自然条件好的村庄,其土地价值比较大。对于一些空闲宅基地,如果长期空着也确实是一种浪费。可以考虑由集体组织,在征集村民和闲置宅基地后代同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规则利用。如建设新农村,开发乡村旅游,改建或新建农村民宿等,确实把闲置宅基地用好、用出效益,给村民带来收入,改善村民生活,这都是不错的处置闲置宅基地的方式。

3.有偿退出空闲宅基地

空闲宅基地的收回工作,可以考虑政策先行,先谋后动,根据当地市场价,明码标价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这样村民会欢迎,宅地后代能接受,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当然,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需要很大的经费支撑,需各地根据发展情况去具体实施,千万不能一刀切,一个价格标准。

总之,收回闲置宅基地关系到政策的实施和村民的切身利益,需要综合考虑、谨慎行事。既要符合政策法规,又要合乎乡情民意。



蓝湾风帆


农村宅基地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内部成员享有使用的权力,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户可以以户为单位向村集体申请使用。农户以家庭为单位申请的宅基地,家庭成员都均等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只要农户整户不消失,或是整户把户口迁出村集体,宅基地的使用权可以一直延续下去,这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祖上和父辈留下来的宅基地仍可使用的问题。

农户家庭使用村集体宅基地所建的房屋,属于农户私有财产,除了不能非法买卖,或是非法转让之外,拥有自主处置的权力,可以用来自己居住,也可出租给他人经营使用,还可以转让给本集体内的其他符合宅基地使用条件的农户。

农户如果由于自己的原因没有居住的话,长期在外居住的话,就会造成宅基地和房屋的闲置,在这种情况下,也并全是村集体不愿收回,而是收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难度一:农户所建的房屋属于私有财产,不经允许或是不是在农户自愿的情况下,村集体不得收回;难度二:农户如果选择有偿退出的话,还要看村集体有没有经济实力,如果村集体没有经济实力,无法给予农户退出宅基地的补偿,那么农户肯定是不愿意,村集体同样收不回。

所以说,在实际生活中,对于闲置的宅基地,并不是光看村集愿意不愿意,还要看农户愿意不愿意,同时还要兼顾具不具备收回的条件,三者缺一不可,如若不然就会出现宅基地闲置的情况发生。

当然闲置宅基地,不仅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不会给农户带来家庭增收,如何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的确值得需要去认真的思考,不过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如何盘活利用闲置的宅基地,需要结合实际的去谋划。

像我生活的地方,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我所在地出台了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指出“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的补偿每户补偿3万元,按照设计要求对房屋进行改造发展民宿的,每户补助3万元”。

说实话选择3万元有偿退出宅基地的农户不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觉得补偿价格过低,而且一旦选择就意味着失去了农村的宅基地,舍不得!接受的都是户口已经从村里转出去的农户,他们在外要么有固定的收入,要么有固定的事业,长期在外居住,对农村的宅基地没有依赖,通过有偿退出变现,对他们对说无疑是一项额外的收入,又不能买卖,闲置着也是浪费。

户口还在村里的农户,一般不会选择3万元有偿退出,基本上都会选择3万元的改造补助。虽然说农村宅基地供农户免费使用,但是建房需要自己全额负担,现在有补助了,他们选择的话可以减少自己的支出,何乐而不为?

实施乡村振兴嘛,不光是给农户补助让他们把房子建的漂漂亮亮的就行了,为了让农户把房子建的漂漂亮亮的,我们这里还专门请了设计部门,结合村的实际情况给设计了房屋建造图纸,农户只需按照图纸就可以建造出外观漂亮、结构合理的房子,房子建好之后,不管是自住还是租赁出去开办农家乐、民宿等经营活动都可以。

为了农户发展经营,我们当地还配套了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通村公路,以前的通过公路等级低,安全系数差,现在我们正在对发展前景较好的村,有计划的按照“四好公路”的建设标准对通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将3.5米宽的通村公路拓宽至5.5米,公路两侧安装了安全防护设施,部分公路甚至是沥青黑化。

在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分享了我们这里的做法,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之后,农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像闲置宅基地的现象能够得到根本的扭转,当然其它地区也还有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我们也可以学习借鉴。我相信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能够解决提问中闲置宅基地怎么办的问题。


农村一山货


现在农村确实有不少宅基地闲置起来了,但是闲置了并不是没有主人了,每一块宅基地都是有主人的,村集体想收回也是不能随便收回的。并不是不愿收回。

农村宅基地为什么会闲置呢?主要是农民都进城发展了,没有人住了。当下也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可以把它利用起来。农村宅基地闲置在那里,确实是一个浪费,但是没有人来开发利用,当下也是没办法的事。

再说收回农民宅基地肯定要给予农民补偿,如果没有利用价值的话,没有人会负担这个补偿的。村集体也没有这个实力来承担这个补偿。像城市周边的农村,国家征地盖楼了,给予很高的补偿,村集体肯定积极配合收回农民的宅基地,农户得到了补偿,并且不低,当然也乐意了。

农村宅基地闲置主要是供过于求,国家也没有法律规定村集体可以无偿收回农户闲置的宅基地。并不是村集体愿意不愿意收回的问题。

要解决农村宅基地闲置的问题,只有国家出台利好政策,让农村闲置宅基地有利用价值,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华月一牛


农村老宅,为什么荒废了很多,集体也不收回?我说我的几点想法!

我的想法受见识所限,肯定会有异议,也借此交流一下。

第一,最关键的一点,老宅是根,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根。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还乡就是向祖先汇报,向乡亲证明,这种根的意识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文化根基,所以不是轻易能断的。落叶归根是正途,零落他乡是悲哀。这老宅能随便收么?!

第=,家是以宅为依托的,国人顾家是中华文明的魂,中国人亲缘观念特别重,这种观念大而化为爱国情,也不别轻弃!

第三,传统上私产,宅子最不可动,很少有人愿冒天下之大不讳,冲击这灵魂最后的安放地!

别的朋友也说了很多,在下学习之余,谈以上看法,我是新泰江雪,欢迎讨论!


江雪3908


其实,题主说的这个问题有些不太准确。空闲的不只是宅基地,而是地上存在的老宅和危房以及和这些房子搭配的宅基地。那么为什么村集体不愿意收回这些限制的老房子和宅基地呢?

出现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地上房屋的存在。即便是这些老宅子、老屋子不能确权、也没有房产证,但是其所有权还是在其后代的手中。而对于私人所有权的房屋,村集体是不能随便的做出处理的,需要听取所有权人的意见才能决定如何处理或者不处理。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农村有那么多的老宅子闲置着,还占着有限的宅基地,但是村委会还不收回的原因。

对于这一点来说,应该和国人的习性有关系,能多捞一点为什么要吃亏呢?能多占一块宅基地就多占一块,哪怕是闲置着、不使用,也要保留着。万一哪天拆迁了呢,还能多分得一份补偿金。对于这种想法来说,是无可厚非的。先人留下来的房子,哪怕是破一点,那也是自己的。我就是留着当个仓房、常年的空着,我也要留着,谁也没有办法。还有的就是还在梦想有一天老宅子的宅基地真的能划到自己的名下,这不就多一块宅基地了,现在的宅基地多紧张啊。

而且,这类老宅子村集体是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去收回的。想收回,必然要对房屋进行补偿,补偿低了村民能干吗?有一家给的高了,其余的就不能低了。这样的话。莫不如等着房子倒了之后直接收回宅基地,虽说时间长点但是省钱啊。所以,这应该是大部分村委会、村小组的做法。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