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如何看待疫情中那些中年人的焦虑和无助?

锦江诗话



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啊!

  1. 中年人,正好上有老,下有小,正是一家人的顶梁柱,一大家子人天天伸手、张嘴的等着当家的拿钱回家过生活。如果这时候突然生病了,或者感染疫情了,家里人可怎么生存啊,想想真是后怕啊!
  2. 中年人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大大咧咧的找父母要,或者美其名曰借,更不好意思向亲朋好友借,人家都说借急不借贫啊!俗话说“不欺少年贫”,少年贫不是真的贫,因为他们还年轻还是无限的潜力。而中年人,潜力已经消失殆尽,如果中年事情还没有混好,以后也很难有翻身的机会了吧,谁愿意借给钱呢!所以,怕生病,怕赚不到钱,交不起住院费。
  3. 中年人更好面子,怕人瞧不起。所以,尽量的不惹事,怕出事。如果真出了事,再被人幸灾乐祸,唉,多么无助啊。

知行并存我思我进


我岳父,年过中年,医院退休老中医,从新闻开始报道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出现问题开始,本着生命最贵的原则,就开始着手准备,感谢他的未雨绸缪。

那还是腊月二十五,我家已经准备好了n95口罩,数十包医用外科口罩,酒精和消毒液,以及足够家人吃上数天的蔬菜和肉,家里冰箱满满当当的,等到我们放假,要给亲戚送礼了,岳父特意嘱托“要带几包口罩和酒精,等到真正爆发就不好买了”。

没过几天,疫情真的爆发了,开始数十人,后来每天数百人的确诊病例,岳父每天都会打电话让我们测体温,他说初期感染的会很快,有一点症状也不行。

我们家在疫情爆发的那几天没有出过门,后来菜吃完了,岳父每天准备点菜放我家门口,敲敲门后等他走了再让我们去拿。

太贴心了,天津的岳父都是这样吗?

真的感谢岳父,为了一家人的健康安全,每天早晨默默为我们推送各种各样的新闻,用中医艾草给家里消毒。


爱做饭的朝鲜阿郎


我就是那些中年人中的其中之一吧!

就谈谈我的感受吧。自疫情以来一直中规中矩,除了日常采买很少出门,不是不想是不敢。那天好天气小孩子非要下楼,一家人就在小区里溜达一圈,也是不让小孩摸这碰那地,搞的小孩很不开心!

因为过年是在老家小县城过地,大年二十八还一家人逛街,买东西!满大街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突然得武汉封城,让人猝不及防。本来还想着今年回来有很多事呢,本来打算早俩天回老家,正好参加亲戚在腊月二十三那天办得宴席。由于包头那两天雾霾天气高速封路,错过的宴席。听说办得不错摆了有30来桌!现在想来心里却有些后怕,幸亏一切平安无事!

大年初二出去啥也没干,满大街找开门的药店买口罩,84,一切认为有用的药品。感觉如临大敌!

每天看到新闻播报的疫情实况,如同是在住院看到每天下来的诊费单一般,噤若寒蝉!

回到包头以后还是窝在家里,该开工的时候没有开工,但是认为不该花的钱都得支出,媳妇每到这时候免不了唠叨一番!

小孩子又去不了学校,只是老师每天发一些作业之类得,所以经常因为写作业,学习的事跟小孩发脾气。过后又后悔,这事怨不得他们,我们都在那刷手机,可想小朋友又怎么能安心学习呢!


赶集卖筐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中年人的我分享下我疫情中的心情吧!

我是去年年底晚才从官方媒体上得知消息的,当时我即时到街上药材店买口罩,然而走遍整个街上的药材店都抢购一空,虽然就快过年了,街道上往年车水马龙,而现在是行色匆匆,我才发觉事态严重,采购完生活用品往家里赶。

过年了,进入了防疫情时期,国家进入了防疫封闭管理时期,那里去不了,生活用品只能三天限制出行一次,但必须戴口罩,天啊!我那里买有口罩啊!只能委托别人采购了,一时只能呆在家里了,只希望疫情快点好转,口罩厂多生产一点口罩供应,也让我们这些中年人用上口罩,相信在政府部分努力下,会战胜疫情的,加油!中国。


琪琪摄影


庚子年,神州大地,我华夏儿女时隔十七载又遭瘟疫横虐,不足一月席卷全国上下。

在疫情漫延过程中,许多人不幸染上了病毒,那些可怖的数据里,似乎中老年人居多。这令人惊惧,不安,甚至会恐慌,从人性的弱点这个角度看,并不谎谬,非危言耸听。

作为一个年届不惑的中年人,我能深刻的感受到那些和我处在一个年龄段不幸被感染的新冠患者们,内心是多么的焦虑和无助。人这一生,匆匆不过百年,转瞬即逝,到了四五十岁,面对和背负的东西太多,太多。

首先,是父母的养老问题,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老一辈的人由于所处年代的关系,生活条件,医疗水平和当下没有可比性,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他们过早的透支了身体,遗留下来诸多的健康隐患,临老了,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毛病慢慢就出来了,有病就得治,治就得花钱,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老祖宗传承了几千年的“孝道“,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如果,我说是如果,病魔真的无情的带走了那些中年患者,那么,谁又为父母养老,谁又为他们送终?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何其悲苦!我想每念至此,身为儿女,身为患者的他们必定是万般焦虑的。

其次,是孩子们还小,他们还没有成长起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他们还没有学会怎样在社会上立足,生存,生活。假如失去了父母,他们将会茫然不知所措,对孩子而言天沓了,地陷了,世界永远是黑暗的,没有了色彩,再也没有人为他们遮风挡雨,再也没有人引领着他们奔向美好。如果,我还是说如果,瘟神真的残忍的击败了那些中年患者。谁又为孩子们引路,谁又抚育他们长大?幼年丧父母,是何等悽凉!我想每念至此,身为父母,身为患者的他们必定是千般无助的!

再次,是夫妻之间彼此的不舍,从第一眼看到对方,到步入婚姻殿堂,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有伤心,有快乐,有痛苦,有美好,万一不幸来临,生命中另一半怎么活?他和她还没有看够海上的夕阳,还没有坐够公园角落里的长条椅,还没有吃够小摊上的美食,还没有来得及拍结婚记念照,我在“头条“上看到了一则新闻,一位重症的中年患者垂危之际,让医护人员帮忙,拿来了纸和笔,歪歪扭扭的写下了“我的遗体捐给国家,这是头一句,紧接着又另起一行,是的!另

起一行!写下了“我的老婆呢?(此时我的内心是不平静的).,,,,“如果,我还是继续要说如果,病毒冷血的摧毁了那些中年患者,谁又为他等待,谁又为她陪伴,我想每念至此身为夫妻,身为患者的他们必定是焦虑的,无助的。

最后,我只想说身为中年患者的他们,为什么是最配合治疗的?很简单,心中有太多牵挂,太多不舍,太多值得留恋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爱情,亲情,责任,担当,让他们不轻言放弃,用信念支撑,告诉自己一定要活下一去!不停的为自己加油!因为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他们相信党和政府,相信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会竭尽全力的挽救他们的生命。在此,致敬伟大的祖国,致敬我们可爱的白衣天使!


苏家外甥


中年人正处精力旺盛,事业有成阶段,是国家的财富,是家庭的支柱,是老人孩子的靠山。

这次我国发生疫情,来势汹汹,没几天就传染全国各地,虽经一个多月集中抗疫,全国形势大有好转,但“清零”还需一个过程,很多中年人在此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我感到主要体现在一个“怕”字上。

怕公司倒闭,失业工作,怕隔离太久,失去明友,怕留遗症,失去健康,怕重症不治,失去生命。疫情通报天天死多少人更让人心里难受。最让人感到害怕的是失去生命。要是不在了,家怎么办?老人孩子怎么办?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都怎么办?还有若干怎么办?

真是越想越怕,想想这些能不让人焦虑吗?

但是,日子还得一天天的过,焦虑会好的,心情也会好起来的。


大泉源双辽


非常荣幸接受邀请回答问题

首先作为中年人即使没有这次疫情也很不轻松,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小孩需要照顾,大部人还都有房贷,全部的责任都默默的扛在肩上,不敢生病,减少应酬,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之前有人调侃说使劲骂那些中年人吧,他们不敢吭声,不敢还嘴,怕失去工作,失去收入来源,应了网上那句话人到中年不如狗!确实是这样啊

其次再加上这次疫情,相信我们都有感受,疫情以来,很多人没有了收入,还要还房贷信用卡花呗,真是太难了,即使部分人有一点收入,较之前也减少了不少,所以这个时候中年人能不焦虑与无助吗,收入减少,或者直接没有了收入,更有甚者,还要还各种贷款,还款信息一边一边的响,有点存款还好,没有的话确实太难了

还有一些中年人自己做一些小买卖,本来指望春节期间能挣一些钱了,但是因为疫情,小区封了,村子封了,都让在自己家里呆着,有的商品是即时性的,过了春节就用不到了,或者用的少了,那就很麻烦了,基本砸自己手里了,不但没挣钱,还赔钱了,一家人还指望自己呢,该怎么面对呢,除了焦虑和无助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有一句说的很好,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我们还要奋斗,为自己为家人。通过这次疫情也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我们平常要开源节流,不要浪费,不要做月光族,一定要有存款。





心唤物致


曾经看到这么一句话: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河流,那么这条河流永远是在变化中伸延,只是人到中年时的变化尤其多。


对此还是感同身受的,特别是此次疫情中,也看出了中年人的焦虑和无助。


人到中年,除了我们自己身体的变化,比如皱纹增多,比如开始脱发……还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父母怎么好像一瞬间就老了,更有甚者,父母可能已经年龄很大或者已经离我们而去;而我们的孩子可能还未成年,需要我们太多的操劳,为了孩子上学,为了孩子成长……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过着平常的生活,每天为了生活奔波。如果有稳定的工作,诸如公务人员、国企人员还好说,如果在私企、民企,很多就是那种你不干就没钱的状态。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处于基本歇业状态,特别是部分服务业(如餐饮、电影、健身等)更是举步维艰。这些企业员工,不工作就没钱赚不工作就可能面临失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还要面对房贷车贷等很多压力。很多人都热切盼望着开工,因为开工就能工作,工作就能有西王,工作就能有未来……还有就是或许我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病不起,我们家里任何一个人生一场大病都会给我们家庭带来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没结婚没孩子的年轻人是没法体会的。



好消息就是大多数单位都复工了,虽然戴着口罩,但也能看出人们的喜悦和渴望。或许之前很多人嫌弃工作太忙碌,但经过这个不平凡的春节长假,相信很多人都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


但愿疫情早日结束,马路上恢复往日的车水马龙,商场中恢复过去的人头攒动,生活中处处欢声笑语……


无语也刚


首先要先先看看现在的中年人的现状。中年人70后及80后(勉强算吧[捂脸]),是一代经历了计划生育、又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代人。兄弟姐妹少(或者根本没有),多数是上有4老人,最多者6-8老人,下有小,1-2个娃要负担,中间多数人还要还房贷[流泪]。经历改革开放后,自然地分成三类人:1.基层劳动者、中产阶层、创业者(大小老板)。对于基层劳动者,是最苦B的一个群体,工作不一定稳定,而且一个月不上班很多自己生活费都成问题,更何况几老几小要养,有的还要还小县城或镇上房子的房贷,这疫情一来,啥都没了,好一点的工作至少收入严重缩水,能不焦虑吗?2.中产阶层,收入较高,但生活费用等开支更大,同时还要考虑,疫情时间长了,所在的企业能不能经营下去也是个问题,一旦失业就要面临找工作。哪怕不会,那收入缩水(即便是疫情期间缩水),也是要面临很大的压力。3.大小老板们,这群人其实压力最大,有的企业停摆,有的半停业状态,那是要面临破产的问题,那心情如火烤呀!同时这些人疫情期间还要担心老人小孩安全问题,因为这两个群体感染上是最危险的,同时还要担心自己和爱人的安全问题,因为主要劳动力如果出问题,家庭就会出现大变故!!能不焦虑?[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厦门铁哥


对于疫情中那些中年人的焦虑与无助如何看待,我来说说。不管成功与平凡,中年人的焦虑都是最突出的:做得好的人到中年希望做得更好,又担心失去现有的,是公司的领导核心、家庭的顶梁柱、大家的希望与依托;做得平凡的中年人,能否晋升、能否保住现在的待遇、家庭的各种压力山大。遇到现在这样严重的疫情突然来袭,大家都措手不及,他们更焦虑与无助!焦虑的根源是形势严峻恶化后,我们以往做决定做决策的关键因素发生巨大变化,难以预计,后果难以评估预判,形象地说,“乱了套”。这个“套”就是以往习以为常的“套路”。遇到这种情况,一种是等,等待一切恢复如常,重弹老调,重走“套路”;第二种是进行危机和预案管理,迅速应变,打破常规,甩开“套路”,安全度过过渡期,为后续的工作与生活做准备。他们预先设置了一级危机管理、二级危机管理预案。军队是这样做的,猜想华为也会这样吧。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02年5月的一天,新来的老板跟我说,“大老板对你很不满意,要开掉你”。过了一周,他又来了,我说,“老板,我6月底离开公司”。他以为是玩笑,我说“是真的”。2005年一次在深圳的公司领导午餐会上,我遇到新到任的上司,我说,“老板,你要不要我做,就先跟我说,不要...”。大家哈哈大笑,“第一次见面就这样说!”。事出奇巧,3个月后,果然验证了!新来老板,什么时候换你你知道?!担任关键岗位要时时有思想准备:突然没有这个位子、没有这个收入、没有...,怎么办?有得力的预案和准备就少了焦虑,多了坦然。得道多助,更靠自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