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甲医院整理的新冠病毒知识,你想要知道的都在这(一)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

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三甲医院整理的新冠病毒知识,你想要知道的都在这(一)

2.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2019-nCoV 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r-CoV和MERSr-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按几类传染病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纳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管理。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甲医院整理的新冠病毒知识,你想要知道的都在这(一)


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表现?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三甲医院整理的新冠病毒知识,你想要知道的都在这(一)


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

1-14 天,多为3-7天。

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六早?

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 早诊断 早治疗 早控制。

1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主要通过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


1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

是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等)发现2例及以上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

12.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4)聚集性发病。

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2)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1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无疫苗可用,无特效药物。

1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如何进行宣传教育与风险沟通?

积极开展疫情监测,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开展群防群控,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要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以及大型人群聚集活动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特别是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公众和特定人群个人防护的指导,减少人群中可能的接触或暴露。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通过对社会公众心理变化及关键信息的分析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及时组织相应的科普宣传。

1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普通居家人员如何防护?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


(2)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需要丢弃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4)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5)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17.呼吸道卫生礼仪?

(1)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上臂衣袖或纸巾遮住口鼻(避免用双手捂住或直接对着他人咳嗽、打喷嚏),使用后的纸巾丢入垃圾桶。

(2)打喷嚏或咳嗽后尽快洗手。

(3)与呼吸道感染患者谈话时应保持1m以上距离。

18.医疗机构如何及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

医疗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监测和日常诊疗过程中,应当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或干咳、气促等症状的病例,应当注意询问发病前 14 天内有无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或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无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

19.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报告时限?

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县(区)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区)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20.疑似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确定治疗场所?

根据病情确定治疗场所。1.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2.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