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甲醫院整理的新冠病毒知識,你想要知道的都在這(一)

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

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

三甲醫院整理的新冠病毒知識,你想要知道的都在這(一)

2.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特點?

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β屬的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60-140nm。其基因特徵與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顯區別。目前研究顯示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達85%以上。體外分離培養時,2019-nCoV 96個小時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內發現,而在VeroE6和Huh-7細胞系中分離培養需約6天。對冠狀病毒理化特性的認識多來自對SARSr-CoV和MERSr-CoV的研究。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按幾類傳染病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管理。

4.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源?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5.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能傳播途徑?

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6.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甲醫院整理的新冠病毒知識,你想要知道的都在這(一)


7.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臨床表現?

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症狀。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癥,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預後較差。兒童病例症狀相對較輕。

三甲醫院整理的新冠病毒知識,你想要知道的都在這(一)


8.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潛伏期?

1-14 天,多為3-7天。

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六早?

早發現 早報告 早隔離 早診斷 早治療 早控制。

10.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症狀感染者?

無臨床症狀,呼吸道等標本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主要通過聚集性疫情調查和傳染源追蹤調查等途徑發現。


1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

是指14天內在小範圍(如一個家庭、一個工地、一個單位等)發現2例及以上的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觸導致的人際傳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

12.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斷標準?

流行病學史

(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3)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4)聚集性發病。

臨床表現

(1)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2)具有上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特徵。(3)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

1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斷標準?

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具備以下病原學證據之一者:

1.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2.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無疫苗可用,無特效藥物。

15.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如何進行宣傳教育與風險溝通?

積極開展疫情監測,普及疫情防控知識,開展群防群控,及時向公眾解疑釋惑,回應社會關切,做好疫情防控風險溝通工作。要加強重點人群、重點場所以及大型人群聚集活動的健康教育和風險溝通工作,特別是通過多種途徑做好公眾和特定人群個人防護的指導,減少人群中可能的接觸或暴露。在疫情發展不同階段,通過對社會公眾心理變化及關鍵信息的分析及時調整健康教育策略,及時組織相應的科普宣傳。

16.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普通居家人員如何防護?  

(1)儘量減少外出活動。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儘量在家休息。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相對封閉、空氣流動差的場所,例如公共浴池、溫泉、影院、網吧、KTV、商場、車站、機場、碼頭和展覽館等。


(2)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家庭置備體溫計、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觸過疑似或確診患者且外觀完好、無異味或髒汙的口罩,回家後可放置於居室通風乾燥處,以備下次使用。需要丟棄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隨時保持手衛生,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居室整潔,勤開窗,經常通風,定時消毒。平衡膳食,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充分休息。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4)主動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額頭,如有發熱要為其測量體溫。


(5)若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痠痛等可疑症狀,應根據病情,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17.呼吸道衛生禮儀?

(1)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上臂衣袖或紙巾遮住口鼻(避免用雙手捂住或直接對著他人咳嗽、打噴嚏),使用後的紙巾丟入垃圾桶。

(2)打噴嚏或咳嗽後儘快洗手。

(3)與呼吸道感染患者談話時應保持1m以上距離。

18.醫療機構如何及時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或確診病例?

醫療機構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監測和日常診療過程中,應當提高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診斷和報告意識,對於不明原因發熱或乾咳、氣促等症狀的病例,應當注意詢問發病前 14 天內有無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接觸過以上地區或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有無聚集性發病或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接觸史。

19.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時報告時限?

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時,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立即進行網絡直報。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應當立即向當地縣(區)級疾控機構報告,並於2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縣(區)級疾控機構在接到報告後立即進行網絡直報。

20.疑似及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如何確定治療場所?

根據病情確定治療場所。1.疑似及確診病例應在具備有效隔離條件和防護條件的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疑似病例應單人單間隔離治療,確診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2.危重型病例應當儘早收入ICU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