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接上期《杭州西北防御大门湖州,为什么最难被攻克?》或者《杭州西北攻防重点:重山叠塞、山环湖障的湖州》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目录

1顾祖禹对湖州军事地理总论

2湖州新时期定位:长三角核心枢纽

3长三角西扩九江-抚州方案

4长三角为基础,东西经济平衡部分城市新定位规划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1顾祖禹对湖州军事地理总论

总体来看湖州地区,顾祖禹认为:

府山泽逶迤,川陆交会,南国之奥,雄于楚越。


所谓川泽逶迤,乃是说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绵延不绝的样子。也就是湖河众多,一幅水乡之貌,且水陆交会。这两条共同组成了“南国之奥”。所谓奥,即是一个空间中那深处隐蔽的地方。我们前面诸多分析正是说湖州之外围有层叠的屏障,使自己有铜墙铁壁之固。其实,这句话说杭州也可以,或者说杭州更具有这样的特点。毕竟,说湖州还是小气了些。而杭州才是真正的帝国东南半壁之奥。这点广东又不同,广州虽然是在五灵之外,可南接大海处于边鄙之地,已经不是奥之深邃的地方了。也正是这样的深邃而坚固的地方使湖州可以“雄于楚越。”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特别是“自三国置郡以来,恒为江表之望。”他的作用是从三国东吴置吴兴郡开始的,就一直成为突出的地方。就此,顾祖禹强调:“建国东南,此尤称腹心要地。”这点极为突出了湖州的重要性。对于半壁江南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古代南中国的核心枢纽位置。是必然要发达起来的地方。

吴越时,恃为北面重镇。淮南来攻,由宣州出广德,必道吴兴之郊,而后及于余杭。余杭之安危,吴兴实操之也。

这里说的吴越,当然指春秋战国之时。湖州是吴越二国抵抗北方自淮南来攻的坚固防线。因为其从宣城,出广德,必到湖州,也就是这里的吴兴之郊。如果这里破了,那么后面就是杭州了。所以,顾祖禹这里点出,杭州的命运是操在湖州手里的,是杭州的咽喉、生命线。这当然是指从陆上来的,不算海上。这些我们在前面屡次提到。而顾祖禹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总结这里的作用的。正是浙江和江苏联系今天淮南安徽的连接点。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在总结了历史上的湖州作用之后,顾祖禹从敌我双方的角度分析湖州在彼此不同视角下的军事功能:

盖山薮环错,敌之伺我常易。而震泽之浸,尤出奇者所必资。

也就是说在湖州的这种山湖交错,层叠屏障的环境下,敌人侦察我方也是容易的,因为地理环境复杂,防不胜防。其实这就是顾祖禹批评消极防御的思想了。所以他特别强调对于湖州的使用,要出奇兵,要利用太湖的开阔和飘渺,而不是局限在陆路上和来犯之敌较劲。接着他举出了一个例子,就是朱元璋灭张士诚的例子。

明初有事姑苏,以湖州形援相接,羽翼未剪。因遣奇兵从义兴出太湖,次洞庭,进薄州城。及州拔,而姑苏在掌中矣。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大体的战况是

召问达、遇春,用兵当何先。遇春欲直捣平江。太祖曰:“湖州张天骐、杭州潘原明为士诚臂指,平江穷蹙,两人悉力赴援,难以取胜。不若先攻湖州,使疲于奔命。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甲戌,败张天骐于湖州,士诚亲率兵来援,复败之于皂林。九月乙未,李文忠攻杭州。冬十月壬子,遇春败士诚兵于乌镇。十一月甲申,张天骐降。辛卯,李文忠下余杭,潘原明降,旁郡悉下。癸卯,围平江。

这里的平江就是苏州。当时的张士诚的所谓都城。朱元璋一路扬言直接攻打苏州,一路则偷偷自湖州发兵。顾祖禹引文提到的义兴,就是宜兴。宜兴恰好是唐代曾用过这个名字。当时的朱元璋已经控制了这片地区。特别是长兴,这个江浙门户。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顾祖禹此处提到这个案例,无疑是更有故国之思的。而且从思路看这是朱元璋从北面来攻打苏州方向。

关于宜兴,顾祖禹特别强调:

震泽与苏、常接壤,春秋时,吴越已从而争之。六朝都建康,以义兴为重地。东方有变,必争义兴,以其抱震泽之口也。淮南、南唐,与吴越相持湖滨,烽火星罗棋布。明初,亦由宜兴出太湖,袭敌之湖州。盖太湖在诸郡肘腋间,与敌共险,先乘者胜矣。且自宜兴以西,道溧阳,越东坝,可直抵金陵也。夫以东南而问中原,则不能无事于江淮;以浙江而问江淮,则不能无事于湖海。此必然之势也

此处关于太湖的作用“在诸郡肘腋间,与敌共险,先乘者胜矣”这独具慧眼。其也正是这点才需要驻守湖州的守军要积极出兵而非龟缩在城中被动挨打!

从这点看,中美之间的太平洋的经营原则岂非也是如此?从关键点看,美军借二战之机已得先机,那么我们就只能逐渐再夺回来了。毕竟,先得不等于终得。要看谁笑到最后了。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清末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南京城破,杭州失守,湖州成为太平军在浙江的最后一个重要据点。面对多路清军,天军虽然也有湖上之舟,但是此时的湖州已经是四处被围,南国之奥,却成了自缚之井。当时主持镇压太平军的正是左宗棠,他的思路就是避开湖州的北侧而从杭州方向北上。1864年4月9日,清将杨昌俊、朱明亮等自杭州攻陷武康;10日,清将高连升等攻陷德清;同日,邓光明在石门举城降清,石门义为清军所得。清军逼近湖州。左宗棠见湖州以北防御严密,便从湖州以南展开进攻,于是,刘连升率水师各营进逼德清,高连升所部进逼湖州西南,刘树元所部进窥湖州东南。1864年4月13日,高连升部湘军发起进攻,在离湖州40里处烧毁太平军战船千余只,湖州之战自此拉开帷幕。如果我们再看看上面刘展之军自武康败退到湖州,唐军反攻的方向与左宗棠的路线是如出一辙。这也说明,从南部杭州反倒容易攻克湖州重镇。湖州是杭州的屏障,而杭州却是湖州的软肋!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这种情况下,北方势力如果南下湖州,就必须顺势拿下杭州,以绝后患。顾祖禹给了一个五代的例子:

钱鏐讨薛朗于润州,欲自定山下海门。董搏霄自德清进击项普略于杭州,曰:吾若退保湖州,使贼得乘锐趋京口,则江南不可为矣。夫杭州至京口,未易信宿达也。由海道而前,则一帆可至耳。

因此,湖州的作用更在于是成为江浙与安徽的连接点,而绝非只是浙江的一个翅膀。湖州有着自己更为深远的天地,这个世界已经跨过天目山,跨过长江远到淮南了。这是杭州所不及的。所以顾祖禹说:

夫湖州南卫临安,北巩吴郡,势如左右手,顾可忽乎哉?

因此,从浙江角度看,将湖州放到杭州之下未为不可,因为你杭州是浙江首府,是江东之都,但是这是建立在湖州的深远的联系的功能上的。如果没有湖州的对于南京和宣城的联系,杭州则没有可以成为南宋小朝廷都城的资格!换言之,必须让湖州放飞,湖州对于和杭州,以至于长三角地区才更有价值,而不是将湖州紧紧地绑在浙江,更不是让湖州依附于上海!用顾祖禹的结论是:不能忽视湖州!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2湖州新时期定位:长三角核心枢纽

说几句题外话。现在的湖州发展地位远不如当年所谓“楚越之雄”风范。但是这是因为基本的格局变了。自上海开埠以来,特别是我们改开以来,从上海到杭州到宁波港口,形成了一道强有力的对外开放的窗口。将中国经济深深地融入到世界之中了。上海作为开放的领头羊,在实体上是可以看得到的。而杭州作为电子商务之都的影响于全球,却是看不到的。因此,传统农业帝国以海岸线为边界的清晰的疆域内的东南半壁的核心,湖州现在已经不具备了。如果再想回复昔日的荣光也是不可能的。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湖州的枢纽中心地位

但是,在了解了湖州的位置后,我却不大赞同湖州一边倒地融入上海经济圈。其原因上面已经提到了。从今天看,湖州的发展,也就是所谓到湖州放飞其实就是让湖州成为整个长三角的枢纽,通过抓住湖州这个枢纽,从而将长三角拎起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的范围已经从“两省一市”扩展到目前的“三省一市”。

26个城市具体分别是

江苏(9):南京、镇江、扬州、常州、苏州、无锡、南通、泰州、盐城

浙江(8):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金华、台州

上海(1):上海

安徽(8):合肥、芜湖、滁州、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宣城

从上图看,湖州恰好处在三省一市的中心点位置上。当然我这里浙江是从宁波开始算的。因为宁波港所在。

放到长三角的格局中,湖州的位置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而这个作用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带动次发达地区的枢纽。是我国经济中东部经济结构平衡的连接点。

而通过东部发达地区拉动如安徽这样传统的农业大省一起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意义有多大我就不说了。而前面顾祖禹已经格外提到了淮南南下江浙则必然走宣城、广德、宜兴、湖州一线。湖州和合肥之淮南的联系是历史上就存在的。

这样就看出,湖州乃是长三角经济区整合成功与否在地理上关键的所在。可以说发展好湖州,利用好湖州,是发展长三角的致命一招!

反过来看,如果湖州不发展,成为三省一市的发展洼地,或者成为上海甚至是杭州的经济附庸,那么,长三角经济区的战略则很难奏效!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我的建议是升格湖州为副省级城市,与杭州同级别,其真正的日常管理和人事任命则由中央直接管辖。让湖州成为可以和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平级的城市。这样,他才有力量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进行整合。否则就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其实如果从全国东西部经济平衡的角度看,我甚至觉得,湖州可以设直辖市,起码是深圳这样的级别,才能够起到整合长三角,最终成为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传递经济力量的枢纽,完成我国经济平衡的重大历史任务。从湖州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看,给湖州一个如当今深圳这样的地位,或者直接设直辖市,其实并不框外,人家自三国六朝以来就是江表之望!楚越之雄!给个直辖市,绝不过分!

因此,如果将湖州作为深圳那样级别的城市或者是直辖市,湖州的作用恰恰不是向东去上海和南部的杭州,而是向西,向宣城、安庆,北方的合肥!成为拉动江浙沪经济力量向西部平衡的火车头!

因此,湖州绝不该是一个充满小资情调,闲情逸致混日子的城市!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3长三角西扩九江-抚州方案

我觉得长三角完全可以在大气些。

那就是往西延伸,到达九江,将整个的黄山、景德镇地区全部包括进来,切到江西的赣江东岸,南可以到抚州。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长三角西扩九江-抚州一线

这种划到九江和抚州一线的做法,其实就是将长三角和两湖经济区连了起来,从而充分发挥长三角向西部传递经济力量的作用。也就是实现东西部经济平衡的战略功能。

但是如果划到九江和抚州一线,也就是赣江东岸,不包括南昌,我倒是觉得九江可以设立和湖州平级的副省级特别城市,让九江成为长三角和两湖之间的连接纽带。同时提升抚州的级别,让抚州达到辐射赣南和湘南的作用。这一片都是大山,缺乏强有力的城市提振。如果在抚州设副省级特别城市对于将浙南、福建西部、赣南、湘南、广东北部的五岭地区的统合具有重大的影响。换言之,可以将广东的经济力量拉过五岭和长三角结合,和两湖经济区结合。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赣州五岭地区的核心

而这种情况下,江西的省会可以转移到赣州,而非现在的南昌。这对平衡当地的经济结构是更加有利的选择。

其次,如果安徽省会调整为今天的淮南市,我想更好些。以淮南为安徽省会,不仅在历史上这里就是连接南北的要道,而且可以统合淮河南北,最终,将长三角的经济力量和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连接起来。合肥这个位置起不到这个作用,过于偏南,靠近南京了。从地理距离看与郑州中原经济区就显得远了。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长三角经济力量北传草图,放块内城市大体为节点)

4长三角为基础,东西经济平衡部分城市新定位规划

以 长三角为基础,实现东西经济再平衡,那么在部分城市新定位上就要有新的规划。结合上面内容,我做了个相对全面的草案。

湖州总论:以历史为参考,看长三角视野下湖州如何再定位?

长三角为基础,东西经济平衡部分城市新定位规划图

最后总结下我的以长三角经济区为基础平衡东西部经济结构的行政调整规划草图。

首先这里面我设计了10个节点。不包括新疆和青藏地区。

1:天水市。

2:洛阳市。

3:淮南市。

4:九江市。

5:湖州市。

6:赣州市。

7:宜昌市。

8:南阳市。

9:邯郸市。

10:衡阳市。

11:抚州市。

其中,我以5湖州市为长三角的核心,也就是代表长三角。

甲,我们先说北方。

以安徽可将省会迁移到淮南市,即传统的寿州。起到联系黄淮经济区的作用。而淮南市的经济力量是可以从湖州传递到的。淮南通过湖州而与长三角的关系我们说过了是通过宣城。当然也可以北上南京,而后北上淮南。

关键的是以寿州即淮南市为安徽省会足以拉动郑州经济区和长三角传递过来的力量,形成郑州中原区和长三角的完美结合。

同时,将邯郸市设为新的河北省会,直接与郑州方向对接。等于通过郑州经济区的加压,长三角的力量传递到河北了。这就与新的雄安经济区联系起来了。

同时,设立洛阳为副省级特别市(或者直辖市)起到联系河南、陕西、山西三省的作用。将郑州经济区加压的长三角力量传递到西部可以直达天水,而北方则可以到太原,甚至是大同。

乙,长三角之九江副省级特别市(或者直辖市)的作用首先是在于整合长三角和两湖经济区。往北通过两湖经济区加压,以南阳为中转可以延申到天水市。再往西,则通过宜昌市和重庆、四川连接了。

抚州方向,可将长三角之力量拉到与赣州结合的跨五岭地区的多山的贫困落后地带,将两湖、长三角和广东经济区结合起来。现在整个赣南和湘南都缺乏一个重量的中心行政城市给与将五岭两侧的经济区联系起来。南昌明显太远了。

丙,将长沙、武汉、合肥、南昌这样的省会传统作为经济中心,其实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利于平衡发达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的平衡,因为他们本来就处在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上。这几个地方非常重要勿用待言,关键是要通过行政中心的调整,使两湖经济区更具有加压和传导的作用从而一方面有利于吸引长三角经济的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将力量传递到西部和西北去。两湖的这个功能的要求对于安徽的省会调整到淮南市,以及在洛阳设直辖市,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丁,如果长三角的范围没有到江西的东部即九江和抚州一线那么其西和西北传递能量的渠道就被截断了。目前看来,江西的九江和抚州一线其实是我国东西部经济区的平衡的极为重要的一环。其影响绝不是只是对长江以南,而是可以远到西北的天水的。

戊,从全局看,提示我上面说的这12个城市的地位,加强其连接和传递的功能,也有削弱目前那些较大省份力量的作用,即削藩的作用,这点,应该有人理解。其作用并不比经济结构平衡的意义小。

至于天水往西北的传递就不在本文范围之内,我曾经写过一篇以天水、洛阳、哈密和喀什为直辖市的讨论小文,喜欢的可以去找来看看。将这篇和那篇合起来可能更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