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巴中市巴州区:构筑“网格化”严实防疫管控“防火墙”

“37.1度,正常的。马上给冯医生发过去。”1月29日上午9点,家住巴州区东城街道北门社区水印澜庭小区的赖某、陈某夫妇正在相互测体温。和往常一样,俩人测试完之后将体温仪显示的体温温度拍照,然后再通过微信传给东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冯晓。这样的工作自1月25日起,两人每天都要重复8次。

今年29岁的巴中市民赖某在湖北武汉工作多年。1月5日,他和妻子陈某从湖北武汉乘坐公司车辆返回巴中。1月24日,四川省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1月25日,水印澜庭小区的物业管理、网格员邱泽国第一时间将赖某夫妇系湖北武汉返巴人员的信息反馈给北门社区。

很快,社区工作人员就打电话给赖某夫妇,要求到社区登记,1月25日上午8点40分,两人登记后,半个小时不到,社区干部和社区医生就上门对其家人进行检测,检测发现他们一家人均无异常。

“每天测试体温,然后反馈给社区医生。”赖某告诉记者,通过医生的数天上门检测观察,虽然他和家人并没有什么异常,但是,社区还是对此相当重视,要求在家自行隔离,同时每天至少测试体温8次,拍照反馈给社区医生。

赖某夫妇的经历,只是巴州区构筑“网格化”严实社区防疫管控“防火墙”的一个缩影。

“我们社区21个小区,常住人口5616户19656人。”巴州区东城街道北门社区副书记张发平告诉记者,北门社区位于巴中老城,人口密集,流动人员众多,“网格化”防控能达到防止疫情的目的。

巴州区是劳务输出大区,且在外务工人员大多来自与农村。如何防控农村疫情成了当地领导思考的问题。

巴州区三江镇党委书记陈开天坦言,这次疫情,镇上整合生态环境“网格员”和综合治理“网格员”,一岗多能实施“网格化”防控措施起了大作用。自腊月三十日以来,通过村干部、网格员的摸排反馈,排查湖北武汉回三江12人,亲密接触观察3人,武汉周边城市境内45人。

“各位亲友,因武汉疫情,原本定于正月初三的女儿出阁延期!”正月初一一大早,三江镇明月寺村村民收到本村村民何发茂的一条短信。像这样的信息,村民一共收到了6条,均是因疫情延期的酒席信息。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挨家挨户打招呼。”明月寺村支部书记张志德告诉记者,因为每年过年时节在外务工人员都要返乡,当地就养成了正月初几办酒席的风气,疫情发生后,

正月初一,村上就召开村民大会,传达区里严禁办酒席的要求,同时上门作解释工作,均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

据介绍,通过“网格化”防控,三江镇劝退场镇集中主办宴席68家,农村酒席劝退或延期16家。

巴州区网格服务管理监管指挥中心主任苏海介绍,在“网格化”防控工作中,网格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腊月三十日起,全区372个行政村,64个社区的811名网格员和社区干部一道,对社区(村)进行的拉网式排查,每天带着红袖章,拿着小喇叭,深入小区入户宣传,为疫情防控构筑一道“防火墙”。

近年来,巴中市交通条件逐渐改善,而巴州区是巴中市主城区,四个高速出口直达城区,如何防控疫情流入境内,巴州区安排专人在各入口布控,对外来车辆消毒,驾乘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多方联动,对城区内的武汉车牌车辆进行登记监测,“网格化”防控体系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