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巴中市巴州區:構築“網格化”嚴實防疫管控“防火牆”

“37.1度,正常的。馬上給馮醫生髮過去。”1月29日上午9點,家住巴州區東城街道北門社區水印瀾庭小區的賴某、陳某夫婦正在相互測體溫。和往常一樣,倆人測試完之後將體溫儀顯示的體溫溫度拍照,然後再通過微信傳給東城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醫生馮曉。這樣的工作自1月25日起,兩人每天都要重複8次。

今年29歲的巴中市民賴某在湖北武漢工作多年。1月5日,他和妻子陳某從湖北武漢乘坐公司車輛返回巴中。1月24日,四川省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1月25日,水印瀾庭小區的物業管理、網格員邱澤國第一時間將賴某夫婦系湖北武漢返巴人員的信息反饋給北門社區。

很快,社區工作人員就打電話給賴某夫婦,要求到社區登記,1月25日上午8點40分,兩人登記後,半個小時不到,社區幹部和社區醫生就上門對其家人進行檢測,檢測發現他們一家人均無異常。

“每天測試體溫,然後反饋給社區醫生。”賴某告訴記者,通過醫生的數天上門檢測觀察,雖然他和家人並沒有什麼異常,但是,社區還是對此相當重視,要求在家自行隔離,同時每天至少測試體溫8次,拍照反饋給社區醫生。

賴某夫婦的經歷,只是巴州區構築“網格化”嚴實社區防疫管控“防火牆”的一個縮影。

“我們社區21個小區,常住人口5616戶19656人。”巴州區東城街道北門社區副書記張發平告訴記者,北門社區位於巴中老城,人口密集,流動人員眾多,“網格化”防控能達到防止疫情的目的。

巴州區是勞務輸出大區,且在外務工人員大多來自與農村。如何防控農村疫情成了當地領導思考的問題。

巴州區三江鎮黨委書記陳開天坦言,這次疫情,鎮上整合生態環境“網格員”和綜合治理“網格員”,一崗多能實施“網格化”防控措施起了大作用。自臘月三十日以來,通過村幹部、網格員的摸排反饋,排查湖北武漢回三江12人,親密接觸觀察3人,武漢周邊城市境內45人。

“各位親友,因武漢疫情,原本定於正月初三的女兒出閣延期!”正月初一一大早,三江鎮明月寺村村民收到本村村民何發茂的一條短信。像這樣的信息,村民一共收到了6條,均是因疫情延期的酒席信息。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挨家挨戶打招呼。”明月寺村支部書記張志德告訴記者,因為每年過年時節在外務工人員都要返鄉,當地就養成了正月初幾辦酒席的風氣,疫情發生後,

正月初一,村上就召開村民大會,傳達區裡嚴禁辦酒席的要求,同時上門作解釋工作,均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

據介紹,通過“網格化”防控,三江鎮勸退場鎮集中主辦宴席68家,農村酒席勸退或延期16家。

巴州區網格服務管理監管指揮中心主任蘇海介紹,在“網格化”防控工作中,網格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自臘月三十日起,全區372個行政村,64個社區的811名網格員和社區幹部一道,對社區(村)進行的拉網式排查,每天帶著紅袖章,拿著小喇叭,深入小區入戶宣傳,為疫情防控構築一道“防火牆”。

近年來,巴中市交通條件逐漸改善,而巴州區是巴中市主城區,四個高速出口直達城區,如何防控疫情流入境內,巴州區安排專人在各入口布控,對外來車輛消毒,駕乘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多方聯動,對城區內的武漢車牌車輛進行登記監測,“網格化”防控體系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