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1588年,大英帝国迎来了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一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大举入侵。在英国威尔特省的一个牧师家庭,一名孕妇被西班牙人的到来给吓坏了,不幸早产,诞下了一个男婴。牧师给男孩起名为:托马斯·霍布斯。

不知道这段轶事是真是假,后世有人调侃说,霍布斯的名字常常与恐惧联系在一起,这与他出生时的经历密切相关。霍布斯是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有人认为他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在任何一本政治学教科书里,关于霍布斯的介绍都会占不小的篇幅。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霍布斯这个人,以及他最著名的作品——《利维坦》。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1/7 思想史上的经典

《利维坦》的书名源自圣经,相传是一种恐怖的海怪。也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利维坦”就是鲸鱼。它们统治着大洋,猎杀所有的海洋生物,所有动物见到它都得敬而远之,是当之无愧的海洋霸主。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从这个神话形象中汲取灵感,创作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冷战期间,日本人以此为原型,创造了经典的怪兽——“哥斯拉”,后来还被好莱坞改编成系列电影。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利维坦”是生活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它让人畏惧,但这并非其存在的目的,上帝只是借利维坦的力量来维护海洋秩序。霍布斯则以“利维坦”这个形象来比喻国家和政府。或确切地说,是特指君主专制政府。

《利维坦》被誉为思想史上的经典。不过说句实话,今天的人拿起这本书来读,未免觉得味同嚼蜡,作者在书中谈论了不少和圣经或宗教有关的话题。这些东西对于现代人,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没啥意义。

那么《利维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最简要的概括就是: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需要由一个人或一群人掌握绝对的权力来实现。否则的话,这个世界就会陷入原始的“自然状态”,从而导致“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你可能会问,这未免也太简单了吧,不就是曹操所说的:“设使天下没有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吗?或者讲的太通俗点,无非是社会没人管,立马乱了套呗。这有啥稀奇的,连街坊的老太太都明白这个道理。

还有人会说,霍布斯主张的那一套,中国人早在两千年前就悟到了,要不然怎么会有秦始皇以来的大一统社会呢?所以,霍布斯的书,只是把我们老祖宗讲的东西,又重复了一遍。

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态度来读经典,那么经典作品留给我们的,不过是一串格言警句和结论清单。这样来读书,可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霍布斯的这本煌煌大著呢?个人认为,我们必须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以批判的角度去阅读。唯有如此,你才能发现《利维坦》这本书的伟大之处。

2/7 霍布斯是谁

简单交代完《利维坦》的核心思想之后,让我们了解一下托马斯·霍布斯其人。

开头已经说过,霍布斯生于1588年,这一年,英国海军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为日后成为世界头号强国铺平了道路。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纵观霍布斯的一生,我觉得有三点非常幸运。首先,霍布斯很长寿,他活到91岁才去世。如此高龄,在古代社会实属罕见。更重要的是,这个时间跨度有助于一个人的思想不断成熟,今天我们熟悉的霍布斯理论,是他在接近六十岁时才逐渐形成的。如果霍布斯早早去世,他不可能有后来的地位。

其次,在漫长的一生中,霍布斯还经历了英国革命与内战,见证过英国社会的重大变革。这一系列经历,让霍布斯对现实有了深刻的洞察和体悟,也使他有幸成为了近代政治学的开山鼻祖式人物。

第三,霍布斯与王室有联系,他曾当过威尔士亲王的数学老师。先后在保王派与革命派手下寻求庇护,晚年甚至还被保王党追杀。因此,他比一般的书斋型学者更懂得政治的险恶。霍布斯的书是针对现实问题的,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霍布斯想用他的理论为现实寻找解决方案。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利维坦》出版时,霍布斯已经63岁。在此之前,他发表过不少作品,但是影响力都比较小。

霍布斯的兴趣极为广泛。早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他就系统地学习过拉丁语、希腊语和数学。他的第一本书是对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英文翻译,之后还出版过法律方面的书籍。

除此之外,霍布斯对数学和物理也非常痴迷,写过好几本数学与几何学的专著。可惜,这些书写的并不成功,也没能流传下来。

尽管霍布斯的科学著作没有太大价值,但是科学思想对他的政治学说仍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是霍布斯主义直到今天仍旧焕发生机的原因之一,我们会在之后的段落里为你详细阐述。

3/7 时代背景

霍布斯写作《利维坦》的时候,英国爆发了内战,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政治强人克伦威尔上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英国革命”。

为什么霍布斯选择在这时候写这本书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英国的近代史有个大致的了解。

记得上中学读到英国革命的时候,总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政治革命相比,英国革命好像没什么显著的标志,也没啥惊天动地的故事,反正没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我们先拿英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比较,法国革命推翻了君主,把国王送上了断头台。对法国乃至欧洲而言,这件事非同小可,能够用“敢叫天地换颜色”来形容。而法国革命所引发的一系列动荡,更是波及整个欧洲,对西方的政治、经济乃至意识形态进行了一次重塑。

除了法国革命,美国独立也是一桩划时代的事件。欧洲人的后裔在美洲大陆上从无到有,建立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民主国家。没有国王、没有贵族,人生而平等被正式写进了宪法,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完全值得大书特书。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反观英国革命,虽然在时间上比法国革命与美国建国要早,可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不错,查理一世也被人民送上了断头台。但是没过多久,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又被迎了回来。在此之后,英国的国王就一直没挪过屁股。

当然了,你可能会说,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国王没有实权。但你只要读过英国革命之前的历史就知道,英国国王的权力一直就不够大,比欧洲大陆上的很多国王都要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国王手中没有完整的军队与官僚队伍,对国家的统治,只能由各地的封建领主来帮忙。直到12世纪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英国才有了统一的司法系统。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亨利二世

即便如此,英国国王仍旧没有太大的权力。随着《大宪章》的制定,国王与贵族之间达成了协议。《大宪章》在西方历史上地位颇高,它其实是一种对权力的共享,国王和贵族相互制约,谁也吃不掉谁。

然而,这样的关系不可能长期稳定,因为国王一直想夺取权力,而贵族们则始终在捍卫权力。而且在政治斗争之外,英国还有着错综复杂的宗教冲突。天主教、新教和英国国教组成三股势力,彼此斗得不可开交。最终,清教徒与国王翻脸,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英国革命就此发生。

4/7 科学的政治学

回顾上述历史,你可以看到,英国国王大多当得很“憋屈”,他们和贵族处于一种博弈关系,远远不像中国的皇帝那样可以随心所欲。

另外你也看到了,英国革命的爆发,很大程度是由宗教分歧所引起的。因此,这场革命根本不是推翻了什么“暴君”,或者让人民当家做主。而更像是权力的一次重新洗牌,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革命”很不一样。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然而,这也正是霍布斯担心的地方,在他看来,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国王就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威。他所看不惯的,恰恰是贵族和国王分享权力,这会削弱国家的力量。

有鉴于此,霍布斯写作了《利维坦》,并提出了“自然状态”的概念,以表达自己对“民主制”的不满。

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下,由于每个人都不受约束,所有人都处在被别人杀死的威胁之下。对个人而言,生存的最优解就是把别人干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

“自然状态”犹如小说《三体》中的黑暗森林,你哪怕稍微暴露一下自己,都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霍布斯曾经强调,他的学说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之前说过,霍布斯对科学很感兴趣,尤其是几何学。他和他同时代的哲学家斯宾诺莎一样,坚信用几条简单的公理,就能建造出人类世界的地基。

在霍布斯之前,哲学家们都是从历史中汲取政治智慧的。比如亚里士多德、西塞罗,还有与霍布斯同样推崇君主制的马基雅维利。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马基雅维利

霍布斯认为,这些人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理论,因为历史只会告诉你事实,却无法教给你真理。而科学的理论是超乎历史之上,放之四海皆准的。环顾四周,也只有几何学能作为政治学的底层逻辑。

你也许会觉得,用几何学方法来解释政治,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这并不是霍布斯的方向有问题,而是在他那个时代,我们掌握的数学工具还很有限,无法对人类行为进行精确的量化分析。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可进入20世纪后,随着博弈论和统计学等理论的完善,外加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帮助,政治学逐渐改头换面,吸引了越来越多有理工科头脑的学者加入。政治学连同许多社会科学一样,不再是一门单纯的人文学科,而是变得越来越“硬核”,越来越数字化,这正是对霍布斯思想的延续。

下面我们再深入谈谈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在我看来,它是现代政治学说的第一个重要模型。

5/7 霍布斯的人性观

然而,你可不要被霍布斯理论的“科学性”给骗了。事实上,《利维坦》中没有一个数学公式,也没有任何对人类行为的量化描述。整本书逻辑严谨,文字流畅,你甚至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文学书来读。

然而,这些都无法掩盖霍布斯学说的科学光辉。因为霍布斯把“自然状态”作为他的理论基石,我们马上会向你介绍,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洞见。

“自然状态”并不是政治学里唯一的重要概念。在此之前,诸如柏拉图的“理想国”、马基雅维利的”狮子和狐狸“,它们都赫赫有名。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不过,这些理论有个共同点,它们仅仅是比喻,或者说是一种想象。比如理想国,它是对柏拉图思想的乌托邦化,没有现实基础。至于马基雅维利用”狮子和狐狸“来形容君王,也不过是高明的修辞术而已,它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统治者的了解,却难以发展出富有建设性的理论。

可霍布斯就不一样了,他把“自然状态”作为人类的初始状态,其基础是人的本能,而不是什么崇高的品德或目标。在霍布斯的框架内,人就像机器,他是自私的,既非善也非恶,生存是他的第一要务。

无论柏拉图还是笛卡尔,他们都把理性视为一种能够辨明是非,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超级智慧,即“我思故我在”。

可到了霍布斯笔下,理性只是一种纯粹的计算能力,即衡量自己的利益得失,在成本和收益之间寻找合适的权重。这听起来有点像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说,从这个意义上,霍布斯堪称经济学的先驱。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亚里士多德将政治视为“善”的结果,但霍布斯认为,政治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恐惧,被别人杀死的恐惧。为此,人们只能达成契约,以让渡部分自由为代价,换得所要的安全感。这个逻辑听起来冷酷无情,却因为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显得格外具有说服力。

需要澄清的是,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并不特指历史上的某个阶段或某一时期。它也不是对人类土著社会的描述。人类学家早就证实,土著社会不仅有杀伐掠夺,也有互帮互助,人类并没有霍布斯描述的那么冷酷,既然如此,“自然状态”模型究竟好在哪儿呢?

6/7 霍布斯的遗产

从霍布斯开始,人们第一次把政治建立在“恶”的基础上。而在以往的政治学说里,哲学家们或多或少,都会给人性添加一些“高级”的东西,如求助于上帝、理念或者心性,来解释人的善恶。

这不是说哲学家错了,他们讲的都有道理,问题不在于这些观点是否符合事实,而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

以往的哲学家谈人性,大多是自上而下的,他们总是预设一个完美的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为人性建模。所以,基督教和中国的儒家,都有着强烈的“圣人”情结。人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他还不够完美,或者离“圣人”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人所要做的,就是“克己复礼”,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看齐。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终极参照,政治家的一举一动,都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将该思想进一步发展,从而有了“上帝之国”与“尘世之国”的划分。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几乎没有可能,也没必要对人性做进一步的探究,既然标准已经设定好了,剩下的无非是怎么做的问题,一切仿佛都自然而然。

到了霍布斯那里,他把思路颠倒了过来。霍布斯只承认人的不完美,生存是我们的唯一的目的。换句话说,他给行为设置了一条底线,从这条底线出发,一步步推导出政治的逻辑。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所以,霍布斯解释行为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他是把社会这个整体,逐步还原到个体身上,并将其作为所有解释的出发点。仅凭这个,他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自然状态”的假设,完全是从个体出发的,它相当于科学里的“还原论”,把物理世界还原到最基本的元素,再从这些基本元素出发,重新构建大千世界。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凭借对科学的深入了解,霍布斯把人类社会,像积木一样拆解开来。社会是由个人这些小机器组成的大机器。从今往后,我们可以对这台机器不停地修复,使之日臻完善。

毫无疑问,霍布斯的模型有很多问题。比方说,他把人类行为的驱动力归结于恐惧,显然是片面的。为了生存,人类不仅要竞争,更需要合作,而合作必须通过信任来实现。到后来,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学派,把这个模型进一步优化,从而为人类政治提供了更加合理的解释。

7/7 霍布斯的局限性

最后我们来聊聊霍布斯理论的适用场景与局限性。

很多人认为,霍布斯是绝对君主制的鼓吹者。其实,任何思想家都无法脱离自己的时代。更何况,霍布斯一生从未对民主政治表露出多少好感。他自始至终认为,国家强盛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而不是诸侯割据的共治局面。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之后的历史发展,大致验证了霍布斯的判断,现代国家的崛起的前提条件,首先是社会动员力量的提升。很多欧洲大陆国家是自上而下实现的,而英美这些国家,则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整合与博弈慢慢实现的。

至于还有一些人所说的,霍布斯的理论,是否就是中国古代帝王专制思想的现代翻版呢?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集权,本质上源于“家天下”的理念,皇帝是全体老百姓的家长,按照“君臣父子”的顺序,将儒家的伦理纲常和暴力垄断相结合,以实现对权力的长期垄断,具有天然的不公平性。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但霍布斯所主张的“集权”,和儒家思想的“集权”有点不一样。霍布斯认为,君主之所以垄断权力,是因为他代表了国家的主权。君主仅仅是国家的代言人而已。需要注意的是,主权这个概念,是近现代社会才有的,它超越于所有个体之上,是法律与共识的产物。而关于这一点,中国人直到很晚才意识到。

抛开政治因素,霍布斯理论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他以机械还原论的方式,从底层出发,重新构筑了人类世界。他的模型是粗糙的,却给后人留下了弥补和完善的空间。当今的国际社会,某种程度上仍在上演霍布斯的法则,尽管站在国家内部,我们似乎已经远离了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霍布斯与《利维坦》:世界真的是一座“黑暗森林”吗?

由于对人性持悲观态度,霍布斯认为,人和人建立有效合作的唯一方式,是通过法律约束以及第三方的威慑。他显然没注意到,仅凭自发的组织,人类也可以相互合作,而且做的很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斯特罗姆已经指出,人类通过自治组织实现互惠共赢的例子,远比我们想象地多。

所以,人类社会不仅是一台机器,也是一个巨大的生物体。我们的行为并非如钟表般机械的运作,而是在调整与试错中,持续地演化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