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效管教指南》: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并不难

“作为一名具有十一年儿科专业研究经验的执业儿科医师,我一直认为管理儿童日常行为问题非常重要。我把本书所述的法则和方法传授给家长们,许多儿童的多动症、对立违抗性障碍、早期儿童狂躁抑郁性精神疾病等行为问题得到了长期且有效的解决。一些孩子对药物的依赖让家长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而书中描述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家长免除这一压力,孩子们也可以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因此这些方法受到家长们的普遍欢迎。他们对这些常识性非药物治疗方法的信任和采纳无疑是对我过去数年儿科工作最大的嘉奖和升华。”

这段话,是美国海波尔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常驻教授,儿童医学网站奠基人杜伯斯•雷凡诺对书籍的评价,正是看了这段评价,让我对《有效管教指南》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熊孩子们的恶劣行为问题,让家长和老师头痛。

昨天还有一位家长向我抱怨,说在家上网课的孩子,上完课用手机聊天。家长提醒他要保护眼睛,上完课就别看手机了。结果孩子一下跳起来大喊,还把手机摔在了妈妈脸上。

这个孩子我太了解了,脾气暴躁,点火就着,敢跟大人当面顶撞。这种孩子属于“明着坏”的“小暴君”。

还有一种“蔫着坏”的淘气包。

小明是个表面上乖乖的孩子,都不敢抬眼看老师,在老师面前总是低着头不吭声。班上的孩子经常丢文具,上学期有一次,一中午的时间,所有人的铅笔盒竟然都不见了。调取了监控,发现小明拿着一个大书包,把同学们的铅笔盒都装走,扔到了大垃圾桶里。而且小明就是不承认是自己拿走的,即使在监控录像面前,还说画面上的孩子不是自己。直气得他的妈妈在学校里嚎啕大哭。

约翰•罗斯蒙德在《有效管教指南》一书中写到,“小孩子天生都是捣蛋鬼”,“犯错是他们的天性”!“要想赶走孩子身上的‘恶魔’,你必须学会惩罚”。

《有效管教指南》: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并不难

有效管教指南

《有效管教指南》详细介绍了有效管教的7大法则,施展权威的7大法宝,轻松搞定“小魔头”的7大“磨人”行为,讲述了7个出乎意料的传奇故事,给出了有关育儿的7条建议。

对于改掉孩子身上的“坏毛病”,作可是有招数的。

1.规矩卡

规矩卡适用于3—13岁的孩子。

所谓的规矩卡,就是用有颜色的纸剪成约5厘米宽、10厘米长的长方形纸片,需要3—5张。

再准备一个家长帮助孩子改掉的行为问题清单,一个磁性夹子,一个冰箱磁贴。

把目标行为问题清单用磁铁贴在冰箱上,规矩卡用磁铁夹夹住,也贴在冰箱上,就放在目标行为问题清单的旁边。

刚开始的时候,建议从不超过3个明确行为问题,每天5张规矩卡开始。

每当孩子出现了清单里的问题的时候:

(1)父母把孩子带到冰箱前,指着清单中的那个毛病,说,你犯得错误在你的清单上,所以我得用掉你的一张(你也就少了一张)规矩卡。

(2)父母从夹子上取一张规矩卡,放在冰箱上面。

(3)让孩子先静坐5~15分钟。如果确定要坐小板凳,地点必须相对独立,这段时间也应该由计时器计时,而不是父母说“你可以站起来了”。如果孩子不配合静坐或是蔑视规矩,可以简单地告诉他可以用另一张规矩卡替换静坐。

当最后一张规矩卡用完的时候,孩子就得面临承担做坏事的后果了。

第二天,所有的规矩卡都清零,不能累计使用。

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的约束,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的还是坏的。不遵守规则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危险。

利用规矩卡这种可视化、量化的及时反馈,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边界,建立规则感。教育即是规则,每种教育都是规则的教育,这是对教育最本质的理解。

守规矩的孩子,做事有底线,行为不出格。

2.“赶出伊甸园”

当孩子的行为问题很严重,或者问题出现得过于频繁,就需要动用“赶出伊甸园”了。

这里的“伊甸园”,指的是孩子的房间。

你家孩子的房间内有什么?

我家孩子的房间内,有床、书桌、书架、布娃娃、玩偶、滑板等等,是孩子的娱乐天堂。

把孩子赶出“伊甸园”,可不是把他从自己的房间赶出去,而是清除孩子房间内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包括孩子的各种宝贝玩具。只留下一张床、衣柜、书桌、台灯、学习用品、必须的衣服。

赶出“伊甸园”,还指取消孩子的所有课外活动,暂缓一切不必要的消费,所有的特权被无限期地取消。

作者的这些做法,像不像是对孩子进行军事化管理?

只有目标问题行为改正后,才能恢复一切。

多长时间?

最短14天。

《有效管教指南》: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并不难

3.养成爱好

对孩子不能只是单纯的惩罚,因为“惩罚措施都有一个共同点:刚开始有效,时间一长,孩子就不怕了。”作为父母,应该“帮助你的孩子发现并养成可能成为毕生追求的兴趣爱好”。

作者把电视和电子游戏机称为“愚蠢的盒子”。对于现在,我想这“愚蠢的盒子”名单里,还应该加上“手机”。

“愚蠢的盒子”可不是爱好,应该加以控制。

现在有的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染上网瘾,很大原因就是没有养成健康的爱好。

小学语文课本上有篇课文是《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山村。他特别爱观察那些小蝴蝶、小虫子、鱼、虾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一次,一种奇怪的声音引起了他的兴趣,连续好几天去逮那个会唱歌的小家伙。原来那不是鸟儿,而是一只颜色嫩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长大后,法布尔成了昆虫学家,并撰写了著名的《昆虫记》。

无论是绘画,还是踢足球、弹钢琴,爱好“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精神、创造力、想象力、解决问题能力、决策力、恒心、耐心、计划性、分清主次能力,能让他们提高自制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简而言之,它能在各方面出健康男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家长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并培养孩子的爱好。

《有效管教指南》: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并不难

《有效管教指南》,最吸引我的就是书中的理念和方法都非常“有效”。

家长们掌握了书中的基本教养法则和基本教研策略,能有效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

如果你爱你们的孩子,那就按照《有效管教指南》中的建议去抚养他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