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中层领导有苦难言,上要有交代下要有管理,下属不服气怎么办


中层领导有苦难言,上要有交代下要有管理,下属不服气怎么办

公司新来不到一个月的95后实习生辞职了,说到原因,也没什么大事,主管布置一项任务,实习生完成的不对,可能是主管再三叮嘱过好多遍却还出了错,主管有些气急败坏,语气急躁了点,说实习生的心思不在工作上,一点小事都做不好,拖累了整个部门。实习生也极力反驳,既然任务重要为什么要交给她一个实习生来做?一气之下,实习生就辞职了,还对老板说,她来工作不是来受气的,跟着这样无能的主管也没什么前途。因为这事,主管还被老板批评了,主管觉得很委屈,老员工耍个性不愿意承认工作,实习生有样学样也耍个性不乐意多做一点,这主管他没法当了!


这样的现象在职场并不少见,类似主管级别的中层领导,上有压迫下有反抗,一旦处理不好,就是两头不讨好。资深员工的倚老卖老,年轻气盛的95后、00后,每一种个性都让主管焦头烂额。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说过,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大赢家。

如何管理好下属,发挥团队的优势,成为30岁左右职场人的难题。

中层领导有苦难言,上要有交代下要有管理,下属不服气怎么办

01

下属越来越难管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把古代官场比作职场的话,我们会发现在那个时代,官大一级压死人,下属面对上级的几句指责就愤而辞职的,并不多见,除非是电视剧里的主角光环。那么,现在,为什么下属越来越难管了呢?

1.个性化时代的助推

抖音出圈、自媒体C位出道的核心是什么?是个性化!个性化才是互联网时代千人千面的核心竞争力。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写道: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用以说明个性的重要性!在过去,个性需要适应社会,正如瞿秋白所说,个性的生活在社会中,好比鱼在水里,时时要求相适应。然而到了如今,是社会在适应个性,我们适应李佳琦直播卖口红的个性,我们适应自黑、适应丧……

这样就导致了,员工的个性在职场上自发性地放大。


英国诗人哈代提到,凡是个性强的人,都像行星一样,行动的时候,总把个人的气氛带了出来。你会发现,在职场上,一个员工太听话太老实,反而会遭致领导们的厌恶。朋友公司有个员工叫小雷,个性十足,老板评价其为辣妹子,尽管小雷经常不听主管指挥,自作主张,对老板的指令也时常进行反驳,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老板觉得,听话的员工千篇一律,个性的员工万里挑一,听上去很像一个渣男的自白,但的确,职场上懂得发挥个性优势的员工,要比埋头勤干的员工更得利。

中层领导有苦难言,上要有交代下要有管理,下属不服气怎么办

在这样真实例子的不断刺激下,员工们开始慢慢释放个性,正如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个性是比智力更崇高的。他们发现,耍个性之后,原本推到自己这边的工作分给别人了;他们发现,耍个性之后,领导们知道自己有脾气,就不敢说过分的话……久而久之,个性,成了员工在职场的首要对话。


2.话语权的场景转变

大家还记曾经热火朝天的电视剧《都挺好》吗?在剧中,苏家三兄妹,在职场的话语权各不相同,苏明玉强势有能力,话语权最多;老大苏明哲老实本分有能力,话语权很少;老二苏明成圆滑懂得讨好上级,话语权一般。苏明哲因为话语权很少,面对市场萎缩,行业环境变差,公司对其裁员的决定,最终只能放弃申诉,无奈接受;苏明成因为话语权不多,与直接上司周经理交恶之后被赶出公司,哪怕和大领导告状也没有改变结果。反观苏明玉,因为有话语权,即使面临公司动荡,依然没人敢动她。可见,

职场上,话语权的重要性!


以前我们都觉得,一个人能创造多少价值,就有多少话语权,现在,话语权开始有了场景及条件的转变,不再单纯的以能力、职位为依托,而是大胆说自己想说的话,让你知道我的不服。职场哪些人的话语权最多?你可能会说,是那些能力强的人,人际关系好的人,这都没错,但这些人也并不一定都有话语权,正如苏明哲。我们再看,职场上哪些人的话语权最少?是那些刚进公司的新人,人人可以支配;是那些老实本分的员工,什么都不会反驳,于是意见常常被忽略。对于很多员工来说,不服从管理是发声的一种渠道和方式,是他们能够争取的话语权的第一步。 就像一开始的那个实习生,尽管她的能力还没有展示,但她要捍卫自己的话语权,陈述主管一方的错误。

中层领导有苦难言,上要有交代下要有管理,下属不服气怎么办

很大程度上,现如今的话语权被看作是一种尊重,员工尊重主管的说话的权利,同样,主管也要尊重员工说话的权利。为了捍卫这种权利,员工开始不再唯唯诺诺,不再只会说“是”、“好”、“没问题”。因为大家越来越发现,你的肯定回答,并换不来领导们的认可。


3.敢于质疑的品质提倡

再来看看第三个原因,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孔子也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我们的教育里,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敢于质疑被认为是智慧的开端,被认为是值得提倡的品质。


于是我们质疑权威、质疑经验、质疑主管、质疑领导、质疑老板……在职场,我们质疑上级的决定,包括任务的安排及对任务结果的评价。在案例里,主管认为95后实习生不服从管理,但实习生质疑主管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应该根据任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选择合适的有经验的人来做,而不是丢给她一个新人。这就像一场辩论,主管有主管的理由,实习生有实习生的论据,

面对质疑,主管无法回应,就失去了管理的权威。

中层领导有苦难言,上要有交代下要有管理,下属不服气怎么办

在客观角度来说,个性化时代的推崇、话语权的场景转变以及质疑品质的推崇,都在鼓励员工做那个敢于对主管说“不”的人,所以管理越来越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02

下属不服从领导的底气究竟来自于哪里?

1.利益的捍卫

我们会说,职场上有了矛盾,要站在道理的一方,可其实往往是站在利益的一方。员工小柔,老实本分,能力也强,每次做方案总是一稿就过,久而久之,公司所有方案都开始往小柔身上压。同样的工作岗位,甚至一些人比小柔的工资还要高,但每当上级布置方案任务的时候,一旦想到小柔最终都会出好的方案,大家就开始懈怠,开始应付,让小柔来扫尾。一开始小柔只是默默的接受,但最后小柔实在忍无可忍,她忙着做方案的时候,同事们忙着聊天嗑瓜子,主管还什么都不说,默认这种行为。终于,小柔对主管说了“不”字,日后主管再布置任务,小柔开始拒绝,让主管分配给别的同事。主管面对小柔几次的强硬之后,开始公平的分配任务。


所以,

员工有时候的反抗,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拒绝多余的重复劳动,以及不公平的分配。主管当然会希望更快更好的完成工作,所以才会出现能者多劳的职场霸陵,在这样的模式下,管理就会混乱,也会失效。员工们不希望自己的思维、行动和心理被领导掌握,不希望被吃定,一旦某个员工被吃定,就失去捍卫自己利益的权利。

中层领导有苦难言,上要有交代下要有管理,下属不服气怎么办

2.选择多样化

开篇的95后实习生为什么说辞职就辞职?因为她有底气,她有选项,社会上不止一家公司。一份职场调查报告显示,对于第一份工作,70后会在4年后离职,80后是3年半,90后是19个月,95后只有7个月。可见,当员工自己掌握选择权的时候,心情就被放在了第一位。有句俗语是,东家不打打西家,如果注定是打工,那么也要找一个令人心情好的地方,令人心情好的人,也许普通员工的选择是不多,但只要有选择,就不会对领导的管理照单全收。


3.价值自信

职场上的员工,都有价值自信,即认为自己的离开不是轻而易举的,是值得被老板挽留的。尤其是公司的资深员工,由于对公司的了解深入,对业务的熟悉,能力上及时不突出也有不可替代性,他们往往是不服从管理的主力军。


他们自信地认为,自己是最有资格质疑的,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对自己的价值很自信,这种自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主管的判断。因为害怕这些员工的离去,所以领导们常常会做一些妥协,一旦妥协,管理就形同虚设。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庆余年》里,深受大家欢迎的陈萍萍就是典型的不可替代者,典型的价值自信者。所以他让人给范闲传话,哪怕把天捅塌了,依旧有办法把天装回去。陈萍萍对于别人来说是领导,但对于皇帝来说就是下属,然后我不认为皇帝能管理陈萍萍。皇帝可能骨子里把陈萍萍当作是奴才,但现实是,他也拿陈萍萍没办法。

中层领导有苦难言,上要有交代下要有管理,下属不服气怎么办

03

针对原因和下属的底牌,如何更有效的管理有个性的员工?

员工再不好管,作为一个公司的团队领导,你也得管,只是如何管呢?乔·欧文的《领导的艺术:高效领导权威指南》里指出,领导的职位越高,角色就越微妙。现实中,很多领导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误解:他们总是越俎代庖去做本该下属做的事,却很少考虑更深入的问题。作者提出了“IPA”法则,他觉得领导者需要关注三方面的问题,即思想(idea)、人(people)、行动(action),我将其稍加转变,提出新的释义。


1.“I”——idea,思想,对团队的未来规划

职场奋斗需要目标,作为管理者,除了自身的职场目标,还要设立团队的目标,3~5年之后你的团队会变成什么样子?你将为你的团队带来哪些改变?

一旦确定了最终目标,你就能以此为出发点,开始倒过来逆向努力。


郎平在管理女排团队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想让中国女排的所有队员都能够上场,感受一下夺冠的这种气氛”。这就未来的规划。在现实的职场里,很多领导都很短视,纠结于员工一件事一次的反驳,执着于一项工作的成败,其实都是不可取的,只要是围绕目标进行,最终团队朝着方向前进的,就没有问题。所以,当我们面对某一个下属的时候,不能只看他一次的行为,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那么,做好团队的未来规划,要注意些什么?

  • 从大局看:针对某一个员工,要看他对于团队大局的作用,如果员工的个性价值于团队大局不利,甚至影响了团队大局,那就不能姑息。比如有的员工,每件事情都抱怨,虽然为自己争取了利益,但影响了整个团队的氛围,这样的员工,无论能力多强,都不应该有所妥协。相反地,有些员工,对团队大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案例里的小柔,那么不应该贪图一时的管理轻松,就让这样的员工寒心
  • 从长远看:在管理员工的时候,不要局限于一时的贡献,有的员工可能短时间内并没有为团队做多少贡献,但在未来可能是关键性人物,管理的时候就不能忽视他们。就像以前的自媒体以图文为主,视频制作的同事发挥余地不大,但随着抖音的崛起,能够制作视频的同事开始发挥价值。
  • 从聚焦点看: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说过, 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评价员工,要尽可能的聚焦,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聚焦员工的优点,才能对员工有越来越多的喜爱,不因为一时的不爽而给员工穿小鞋。
中层领导有苦难言,上要有交代下要有管理,下属不服气怎么办

2.“P”——people,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技巧

《财富》杂志的专栏作家StanleyBing做过一个比喻:工作场所是一片丛林,上司是丛林里的大象,甚至同事或者下属也可能成为难以战胜的“大象”,这些大象可以轻易的将你蹋死,它可能是有意为之,也可能是无意之举。有意还是无意,如果沟通的好,都可以避免。


有些领导在管理下属的时候,总是喜欢彰显自己的权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对话,显然会让员工充满了反感。有时候,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任务,换一种方式说,出来的效果会完全不同。我们举个例子吧,某公司里,领导接到了一项紧急的任务,这个时候已经是下班时间了,领导思索让谁做比较好,他首先想到的是最好说话的小马,然后是能力最强的小李。想到这个任务并不复杂,领导就打电话给了小马,大概意思是,公司平时就你最闲,其他人都很忙,像小李这种能干的工作效率是他的两倍,现在希望小马努力追上大家,不要拖后腿,刚好有件任务比较紧急,希望加班做一下。小马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明明平时自己因为老实,做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到头来还被嫌弃,小马越想越伤心,不久之后就辞职了。小马辞职后,领导才发现,公司很多琐事竟然没有人做了。


但同样的情况,另一个领导却不是这样和下属沟通,而是强调任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想来想去,只有选择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来做才放心,并且承诺,完成后可以调休一天。而那个被迫加班的员工也没有什么不高兴,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只不过换一天休息,有什么要紧呢?

中层领导有苦难言,上要有交代下要有管理,下属不服气怎么办

你瞧,职场上,“people”很重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沟通,那么,为了更好的与下属沟通,应该牢记三要素:

  • 立场:不带情绪地沟通,一半站在公司的立场,一半站在员工的立场,就像案例里的第二个领导,即解决了紧急任务,又为员工争取了该得的休息时间。
  • 风格:即说话的态度,不是命令式的,而是沟通商量式的,不绝对,而是相对的。
  • 及时:在工作中,要时常注意沟通,不能等有问题了再沟通。


这是IPA的第二个元素“P”,人是最不可测的,傅盛曾经说过:工作中80%的问题都是沟通造成的。绝大部分工作问题,不来自于技能本身,而来自于沟通。


3.“A”——action,创造条件让团队成长

一个领导,如果只顾自己的成长,自然不可能好好的管理下属,在实现自我增值的时候,要确保团队的成长,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这里也有三个小点:

  • 懂得分享:在职场上,背锅下属有份,但褒奖往往是领导的,针对这种情况,领导应该创造条件将下属推到聚光灯下,肯定他们的付出,而不是一人独占。吴军在《格局》一书中就说过,管理者要不吝啬成果分享,要时刻提拔别人,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 争取利益:乔·欧文的《领导的艺术:高效领导权威指南》一书中,提出过一个职场需求层次理论,从下往上依次是薪酬和工作环境、工作保障和技能、归属感、认可以及留下遗产。
    一个领导,不要把员工的付出当做是应该的,而是需要为他们争取最好的报酬、帮他们创造发展机会,给予他们荣誉。在毛晓彤主演的电视剧《我和我的机器人男友》里,有一个场景是,毛晓彤饰演的女主遇到了一个开明的领导,不但教她如何工作,还教她如何穿衣打扮,不断给她创造展现的机会。这样的领导,才会带来忠心的下属。
  • 提供榜样:就像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领导何尝不是员工的指向标。领导自己要成为一个榜样,如果领导欺软怕硬、处事不公,就会让员工的期待破灭,从而产生抗拒心理。领导能力强,员工就不想落后;领导人格魅力大,员工就会崇拜……做员工的榜样,比任何命令都有效。
中层领导有苦难言,上要有交代下要有管理,下属不服气怎么办

以上,就是我在乔·欧文的基础上,对“IPA”法则的重新解读。


04

总结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我们要意识到整体社会的客观环境,个性化时代的发展、话语权的场景转变、质疑品质的提倡,都在推动员工不再墨守成规,做一个听话的人;我们也要了解到,员工处于对自身利益的捍卫,对选择权的掌控、对价值的自信,不会让自己沦为上司出气的渠道。


面对主客观的原因,其实不用逐个击破,我们只要把握“IPA”法则,即要有对团队的未来规划,就像郎平;要能够有正确的沟通方式;同时,还要创造条件让团队成长。只要一个管理者做到了这些,员工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就会好很多。古语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员工是千里马,管理者只要成为伯乐,员工就会趋之若鹜,一起创造共赢的局面。


再回过来看最初的案例,95后实习生的行为和主管的行为都是半斤八两,所以当领导们抱怨员工越来越难管的时候,是不是要学学几次更新的《领导的艺术》一样,新变化正在发生,明确每个阶段做一个出色的领导跟过去的区别,才能更好的管理员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